分享

既然基金持仓都是公开的,那买基金是不是还不如直接买股票?

 探为观指 2022-08-28 发布于江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愿意学习且真正做到持续学习的人来说,买股票型基金可能真的不如自己直接买股票。

基金是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由于这里不是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的课堂,大家只需要大概知道基金从风险角度来讲,有一种偏高风险基金叫作股票型基金,有一种偏低风险基金叫作货币型基金。

货币型基金是理论上风险最低的基金,主要投资标的就是银行存款之类的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蚂蚁公司的某宝上面的某某宝。

很显然,由于目前的收益率实在太低,讨论基金话题的朋友大概率是不屑于投资货币型基金的。

而股票型基金,则是把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购买股票,然后等着股价上涨而使得基金净值上涨,从而让投资人赚钱。很多朋友买基金,就是买的股票型基金。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买股票型基金?

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潜在的投资收益高。股票型基金在任何交易平台上,都会被标注为中高风险投资产品。这就是因为一旦股价大幅度波动,会导致投资股票的这些基金也跟着大涨大跌。

很多人就是因为觉得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那么百分之小几的收益率实在看不上眼,而选择股票型基金的。

有一定投资知识的朋友都知道,正规大型基金公司都有非常强大的研究团队,更不用说他们拥有触及方方面面的信息渠道。

因此,超强的研究能力加上灵敏的信息渠道,让基金经理们在决定买卖股票的时候,理论上赚钱的胜算要比一个小散户要高得多。

基于基金公司强大的研究团队和最前沿的投资理论(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发展),基金经理通过分散投资可以达到理想中的在风险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这就是金融学上的投资组合理论。

因此,很多投资者花了一定的手续费和管理费,把自己的钱买成基金,委托给基金经理去利用最灵敏的信息渠道和最先进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散投资的形式争取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理论上,这是成立的。但是现实中,却发生了问题。

一个不涉及任何违反法规或者道德的现象就在不久之前发生过:由于新能源股票行情的火热,导致大量的投资人(这里指的是资金量很大的那些)给他们的基金经理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把更大的投资仓位调整为那些新能源领域的热门股票。

有些心急的投资人甚至威胁基金经理,如果不赶紧调仓,就要撤资了!

这使得很多基金经理没办法,只能按照投资人的要求去调整仓位,导致了新能源热门股的进一步狂热上涨。

有一个股市常识大家一定要明白:股价上涨,是需要有大量资金进场来托的!股价越高,托住现价所需的资金量就越大!

而由于总有投资人或许因为其他方面急用钱、或许因为确实赚够了打算“止盈”等等原因,而坚定地想要卖出一部分股票。这就导致了某只股票必然会有一些卖单挂出来。

一旦有卖单挂出来,不成交还好,一旦成交就成了下一刻的股价。如果卖单的价格越来越低,那就必然导致后续成交的股票价格越来越低。如果这时候有大量资金进场托市,把股价再拉上去,那就没有问题。

但是,一旦卖单越来越多而买单越来越少(也就是没有大量资金涌进去托市了),股价就是陷入持续下跌的境地。而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就会导致投资这些股票的基金净值下跌。

这时候,买了这些基金的投资人有可能忍耐不住,就会想要“卖”基金了(实际上应该叫作“赎回”)。

投资人赎回基金会导致基金经理需要动用基金里面没有买股票的那部分现金去支付投资人的赎回动作。

一旦这部分现金用完了,还有投资人要继续赎回,那就导致基金经理需要通过卖股票来换钱,进而付钱给赎回的投资人。

这个时候,就启动了非常糟糕的循环:因为投资人赎回基金,所以基金经理没有现金了、不得已要去卖股票,进而导致股票价格更低,并使得基金净值更低,从而更加进一步地刺激更多投资人想要赎回基金,进而导致基金经理要卖更多股票来换回现金。

这就是为什么短短几个星期,很多热门股票就能跌掉一半甚至更多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前一段时间的“基金女神”和“基金男神”还没过多久,就被股民们骂得那么惨的原因。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确确实实有的时候,投资股票型基金还不如自己直接买股票。尤其是对于愿意学习且能够坚持学习的朋友来讲,自己通过模拟炒股也好、少量真金白银实践操作也好,慢慢通过实践经验积累,对于股票投资的理解是会越来越深刻的。

炒股本质上是在炒时机:在相对价值低估的时候买进去,耐心地埋伏到价值高涨进而实现价格猛涨的时机,这时候卖出去就赚钱了。

但是我们常说,股票投资不能“炒”,炒就是投机,就是想从频繁的价格波动的过程中获利。

之所以不能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没有人能够次次都准确预测价格波动的方向和时机。

金融市场充满了各种随机波动,时不时还能飞来个黑天鹅,从概率的角度来讲,炒短线貌似是必然要亏钱的。

股票投资必须要是真正的投资,也就是认准了某个产业的潜力龙头或者事实龙头在未来某个时期,会因为产业有效需求的大规模增加,而持续提升盈利水平。

这样的企业才能确定性地股价上涨,投资这样的股票才能确定性地赚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

最近某位不太喜欢公开发声的大佬,在他们单位内部讲话里指出,要关注现金流和利润,其实就是在回归做企业、做生意的本质:创造利润!

由于金融事业的创新,很多人发现做企业哪怕亏钱也能“赚钱”。这就是“估值”和“融资”游戏。

因为故事讲得好,一家哪怕亏钱亏得厉害的企业,也能通过估值的膨胀,吸引更多投资人和资金的注入,使得之前的投资人出现了账面盈利,更加使得被投资的企业能够花更多的钱给员工开出更高的工资、开更多门店或者工厂、采购更多设备等等。

这种“金融创新”的底层逻辑,是大家都预期着这家企业能够通过眼下的烧钱,夺取未来的市场份额,然后用将来创造的超额利润,来弥补今天的经营亏损和投资人为高估值支付的溢价。

那万一被投资的企业不行了呢?万一经济不景气来临,那些依赖“估值”和“融资”游戏过活的企业融不到钱了呢?那不就成了庞氏骗局了吗!

因此,说句很多朋友想笑的话:投资的本质就是坐等分红。分红源自利润,利润就是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赚钱,而且是确定性地长期赚钱赚下去。

对于愿意学习且能够坚持学习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一套自己对经济世界的认知体系,从而找到合理风险水平下稳定获利的投资途径。

我们说愿意学习且能够坚持学习的意思,就是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学习未来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学习和了解当代尖端科技的走向,从而大致掌握未来时代的龙头产业和龙头企业会在哪里诞生。然后就用真金白银投下去。

我们要始终记住一个底层逻辑: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大多数产业的产能都是过剩的。因此,未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依靠有效需求驱动的。

因此,围绕真正有效需求而发展的产业,才有可能在未来赚到钱,这些企业的价值才能持续提升。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发现和识别这些产业和企业。

理论上,拥有顶级大脑和信息渠道的大型基金公司们应该最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

但现实中基金也可能面临大涨大跌的投资风险,比如前面描述的那个例子。

所以说,真有本事学习和理解未来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趋势的朋友,确实可以省下买基金的手续费和管理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直接投资自己看好的企业,然后坚定地持有。你的收益很可能会超过那些明星基金经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