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 | 木防己汤治疗下肢水肿案

 经方人生 2022-08-29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梁某 女 41岁 下肢水肿


2022-7-9  首诊


主诉:双下肢浮肿1周,加重伴胸闷气促3天。

现病史患者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中重度浮肿,呈凹陷性,近3天伴有明显胸闷气促,遂至省中医附一就诊,排除心衰、肝、肾、甲状腺等因素所致水肿,遂至我处寻求中医治疗。

现在症:目前神清,下肢中重度凹陷性浮肿,胸闷心悸,无咳喘。面色少华,恶风,右膝疼痛。

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胰腺炎病史。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

相关检查:B超示胸腔少量积液。

处理:

  1. 注意休息。

  2. 木防己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X7(单位:g)

图片

      3.建议进行风湿免疫检查。


2022-7-16二诊


病史同前。

现在症:服上方1剂后,小便量增加,双下肢浮肿显减。7剂尽,下肢浮肿基本消除,胸胁痞满、胸闷心悸明显减轻,头痛恶风已减,仍感疲乏大便溏稀。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舌下有津,脉细。

处理:

  1. 木防己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X3(单位:g)

图片

       2.防己黄芪汤X4(单位:g)

图片

2022-7-23 三诊


病史同前。

现在症:服上方后,双下肢浮肿已除,疲乏好转,睡眠转佳。近日湿疹散发。

舌脉:舌淡红,苔薄,脉细。

处理:

1.防己茯苓汤X7(单位:g)

图片

按语

一、概述

水肿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景岳全书》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津液输布失常发为水肿。《金匮要略》中指出水肿的治疗原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西医按水肿的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1、心源性水肿2、肾源性水肿3、肝源性水肿4、营养不良性水肿5、特发性水肿。

二、辨证分析

患者以双下肢浮肿为主诉前来就诊,病属中医“水肿”范畴。本案病机为中焦虚寒为本,水饮不化为标。患者精神疲乏、面色少华提示素体气虚。气虚则津停,阳虚则水湿难化、输布失常,水饮弥漫三焦:上犯于肺则胸闷气促;水饮凌心则心悸;饮停胸胁则胸胁痞满;水为阴邪、易袭阴位则双下肢浮肿;水饮留而不去,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亦为气虚水饮之象。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患者双下肢浮肿,加之胸闷气促、小便量少,当遵仲景“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予木防己汤利水消肿;针对饮停胸胁导致之胸闷气促,方中合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化饮,加强利水消肿功效,此乃“提壶揭盖”之法。

二诊患者小便量增,双下肢浮肿显减,胸胁痞满减轻,守方再进3剂。考虑患者体虚,予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利水消肿,以杜生痰之源。

三诊双下肢浮肿已除,精神疲乏好转。本次就诊诉湿疹散发,原方去白术、甘草、大枣等益气健脾之品,加入桂枝、茯苓温经活血、利水消肿,即防己茯苓汤。

三、方解

1.木防己汤

原文: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配伍:防己利水消肿,导水饮从小便而去;桂枝温化水饮,助膀胱气化而利小便;人参扶正补虚、益气消肿;生石膏清热除烦,针对饮郁发热而设。加入茯苓、芒硝二药意在导痰饮从二便中走。

临床应用:慢性心衰、肺心病、胸腔积液。

2.茯苓杏仁甘草汤

原文: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功效:宣肺化饮,宣导气机。

主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配伍:茯苓利水, 杏仁降气, 二者一利一降, 恢复肺金之宣降功能,宣肺利水以化饮;甘草甘温护中、调和药性。

3.防己黄芪汤

原文:风水(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祛湿。

主治:气虚之风水、风湿证。

配伍:防己利水消肿,导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黄芪益气固表、行水消肿;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益气,以祛生水湿之源。

1

END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