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五劳七伤,这是伤及五脏六腑的疾病。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就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损伤、血小板减少、肺癌、肾衰……那都是非常棘手的病症,往后瞧就能有效果? 中医对五劳七伤是如何解释的?五劳七伤的终极源头在哪? 丘处机认为,五劳七伤,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虚劳病症,七伤指因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引起的疾病。 还有种看法,南北朝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物极必反,由此引发七伤。 既然虚劳,必定阳气不足,而五脏六腑的气血都灌注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中,加之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所以,调理后背这两条经脉,就可以治愈五劳七伤。 往后瞧的目的是调动一身的阳气,针对的是膀胱经和督脉,关窍在于脊柱、心法在三筋。 不客气的说,不练三筋,你往后把脖子瞧断了,也没啥卵用。所以,往后瞧这一个式子,精华有三。 第一个,关窍在脊柱。第二个,关窍在眼眸。第三个,关窍在人筋。第四个…… 第一层,扭动颈椎,意在大椎穴。 大椎穴,又名百劳。此穴无论是武术家还是中医家都非常重视。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交汇此穴,一并与督脉的阳刚之气盘旋头颈。现代人多有颈椎病、富贵包,均是五劳七伤之象,大椎不开,徒劳无功。 在武术家按摩正骨行内秘传,大椎穴内有一根细筋,别名通天路,对颈椎病、高血压……开通气机,非他不可。 此式与五禽戏、形意拳、太极拳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熊形二字。 熊有竖项之力,其力之处在两膊。这一个式子,要头正上顶,颈椎两侧肌肉要竖起来,两手下撑,别撑直喽,要似曲微曲,五指上翘,力达指端。肩要沉,拉开肩井,膀要开,含胸拔背。就这一顶,一撑,任脉、督脉皆顺,夹脊诸穴俱开! 第二层,三筋絪缊,万物化生。 谈到三筋,这就是道家的秘传了。人体在十二经筋中有三个总开关,即天、地、人三筋。天筋在眼,地筋在足,人筋在脐。 五劳七伤往后瞧,要翘起脚趾,运动地筋。扭动颈部,用眼带动头部后转! 关窍来了!眼睛要从上往下看,看7遍,真传一句话!这就是秘密! 第三层,活了脊椎,入了门道,惊起尾椎,入了仙道。 五劳七伤,看似是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之殇,其实,机关所在,只在命门。命门造化,要问八髎。动物是有尾巴的,人的尾骨就是人类进化后的尾巴,内藏玄机。 武术家讲究,要练活了脊椎,才能达到松活弹抖的境界,脊椎在各家门派中都有特殊的锻炼方法。 中医治病,讲究病机。尾椎就是治疗五劳七伤的机关。 人体疾病蜂起,尤其是老年人,全身器官都退化了,用药怎么用?总不能心肝脾肺肾全用吧。古代的扁鹊、孙思邈,文献记载,越是名医,用药越简洁明了。顺便说一句,如果你碰到开中药一次十几、二十几味药的大夫,您就换个医院吧。 两脚分开同肩宽,脚尖内扣,催活足三阳经络。微提档,紧缩地户。裆部圆松,手臂紧贴身体。注意,文练的时候圆撑,熊形;武炼这里要紧贴,龙形。扭动腰椎,带动整条的脊椎扭动,意在尾椎。老师傅说,活了脊椎,入了门道,惊起尾椎,入了仙道。 第四层,人筋为大宗脉,天地任我行! 虽说天地人三才,但父母最大。天地为父母纲纪,而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人身还要看人筋。 八段锦的顺序是有着天地的秘密、生理的规律的。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后紧接摇头摆尾去心火,去心火,怎么去,一是要调动肾水,而是要引火归元。 往后瞧调理人筋,人筋即男子外肾,女子玉门,接着就要摇头摆尾,调动命门相火,催动滋阴补肾。所以,摇头摆尾看似去心火,实则补肾水。这里的名词,不便详说,平台不让有那些名词,你觉得什么是外肾、玉门?对了,就是那个器官。 五劳七伤往后瞧,紧跟摇头摆尾去心火,然后双手攀足固肾腰,懂了这个,你还要什么XX肾宝啊。这三式一体,补肾的功效怎么样?谁用谁知道啊。 ![]() 关窍 第一,地筋,要翘起大脚趾; 第二,人筋,练人筋要武炼; 第三,天筋,要瞪眼; 第四,大椎穴; 第五,熊颈。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单练视频 大河古法八段锦练习视频 科普知识: |
|
来自: yinweiming77 > 《大河古法八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