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天安:家乡的杮子树

 晋南道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家乡的柿子树


                                                            
我的家乡是闻喜县东镇上白村,悬挂在峨嵋岭的半腰里,沟壑纵横,高低起伏,干旱少雨,地理环境很不理想。丘陵坡地里栽植有数千株杮子树,每当春回大地,无论是枝杆虬劲的百年老树,还是腰身柔软的年轻新树,都竞相绽放新芽,撑开一把把绿伞,开出点点小黄花,进入一年新的征程。

春末夏初,黄花落去,四瓣的杮蒂中间就会暴出一枚枚绿珠似的小杮子,煞是养眼好看。但也有一些小杮子不堪风雨摧残,被无情地摇落到树下,变成干枯的棕黄色,吃到嘴里略有些酸甜,但总被小伙伴们嫌弃。偶尔也会拣拾回来喂猪,猪拱来拱去,也不喜食。

夏末秋初,杮子渐渐长大,由绿变黄,像一个个橙色的小馒头,或藏在浓密的枝叶间时隐时现,或挂在颤抖的枝头摇曳飘荡。间或也有个别杮子因遭虫害,瘦红了脸庞,变得软甜。我们一起拾柴割草的小伙伴就会爬上树,把软杮子下

来,抠去杮蒂,挖去虫屎,将流淌的软汁吸溜到口中,啧啧啧,真甜啊!直馋得在树下等待的伙伴不断催促讨要。我们还会把没有软透的柿子或掉落在地上的烂柿子拣回去喂猪。这时候猪就爱吃了,常常是叭叽着大嘴狼吞虎咽,还会从嘴角滴流下汤汁来!吃完了还会抬头撅嘴哼哼,似乎还未能尽兴过瘾。也许猪八戒偷吃人参果就是这副嘴脸德行吧?

白露霜降过后,村民忙完秋收种完麦子,就会接着下柿子。孩子们和年轻人会爬上树,轻轻地摘下一筐筐黄橙橙的柿子吊下树;枝梢高处的柿子就会用勾扒勾拧下来。仰脸勾拧柿子,有时躲闪不及,也会被柿子砸了头,或被软柿子糊了头脸,引出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如果柿子树长在地里,因为刚种过麦子,地面松软,柿子掉下来,一般不会伤了皮肉;如果长在沟畔堰头,就不会那么幸运了,往往会滚得满沟满坡,摔得粉身碎骨,惨不忍睹!
收回来的软柿子,除留下几个尝鲜或蒸甜面窝头外,大多会和烂柿子一起被泡在缸里,以备酿酒淋醋。破碎的也不会浪费,会被凉晒成柿瓣。硬巴无伤的好柿子大致有四个去向:或被奶奶妈妈拿去泡在温水里,几遍过后,漉出一盆黑水,杀去一身生涩,做成甜脆的漤柿子;或被放在坛子里,浇上清水,封闭起来,过段时间就会成了馋人的酸柿子;或被高搁在玉米杆上,过冬后就成了红红的软柿子。但大部分都被拿去旋柿饼了。

旋柿饼是个技术活,就是把柿子插在三股钢叉的叉子上,摇动起来,用旋刀旋去柿皮,再放在秋日下凉晒。每当这时,满村厦坡院子里都是黄橙橙一片,透出无尽的喜庆欢乐!但是遇上连阴雨天可就倒霉了!无处躲藏的柿饼就是放到室内也难逃灭顶之灾,不是浑身长满绿毛,就是呕吐白沫酸水,只好忍痛把它们倒进茅坑粪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劳动果实付之东流!

如果碰上七八天的好天气大太阳,柿饼就凉晒熟了,变成红褐色。这时候就得赶快收起来,以防晒过了变硬巴。在瓮里铺上一层麦秸草,再铺一层柿子皮,把凉晒好的柿饼放进去,上面再苫盖一层柿子皮,然后盖严实,放在阴凉处。过上三两天,等柿饼出了水,再拿出来翻凉。如此三两次,等柿饼出尽了水,然后再捂起来,放在屋外阴凉处,以等霜冻后出霜。

入冬后,柿饼经过严寒淬炼,急骤升华,长出满身厚厚的柿霜,变得白胖白胖的,巧手婆婆媳妇会把它们团揑成扁平圆润,看形优美,个个诱人可爰、香甜可口。柿饼终于炼成上仙正果!
年关前,柿饼会送到集市上交易,分享给东乡滩原上的乡亲们和三线上劳作的南北工人。供销社也会来村设点收购,让它们成为千里之外人们餐桌上的上选佳品。据说丰收之年,我们的千人小村,竟出产过七八万斤优质柿饼,给拮据的村民送上一份丰厚的大礼。
柿饼卖了,换成了年货或度春荒的食粮,余下的柿皮就像鸡肋,弃之可惜,食之乏味。父亲舍不得扔了,风干后,再炒上一些玉米豆子,和在一起推磨成甜面,三伏天加上新井水,拌成糊糊,就成了金不换的土制"冰淇淋"了。
被收割过的柿子树,带着浑身的伤痕无怨无悔地矗立在原野寒风中,经霜后绿叶变成骄艳的红叶,变成一簇簇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一年年的希望。北风吹落的柿叶又被缺炭少柴的人们搂扒回家,当作烧饭取暖的柴火,奉献了年生最后一份温暖!

听老人们说,栽植柿子树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了。半塬丘陵,干旱少雨,屡遭年馑。贤人圣哲就教乡民广栽干果树,以纾艰困。但枣树活下来很少,柿子树虽然也被冻死了不少,但大多还是活了下来。真是前人栽树,后人得吉!小时候我常与它们朝夕相处,爬上爬下,亲密无间,熟悉地就像邻家的叔伯婶娘,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之处,谁知花甲之年寓居他乡之后,常常回忆起儿少时的那份无可替代的纯真欢乐,才体会到是多么地弥足珍贵!咂咂嘴巴,似乎还有些许柿饼的甜美、柿酒的纯香、柿醋的隽永!还有那一簇簇火焰般燃烧的柿子树,总是挥之不去,耀湿了我的双眸!
谨是记,我家乡的柿子树。

2022年8月


作者简介


侯天安,闻喜东镇人,1956年生,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曾供职于晋中市粮食局、晋中市财委、经贸委、商务局。经济论文曾多次发表在省部级报刋,入选国家级经济文库,获过部级三等奖,省级多次奖,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散文诗歌曾登载晋中《乡土文学》。现退休,寓居成都。

你若喜欢,为晋南道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