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先学后教”好?

 三驾马车1966 2022-09-01 发布于河南

为什么先学后教好?

刘向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源自思中学的这八字真言风靡中国基础教育界已久

可以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纷纷攘攘几十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就是先学后教4个字了,它比一切理论都更简单又更实用,因而也更高贵。我们形形色色的教学改革大抵是围绕着这两个字的顺序、方式在做文章。

虽然先学后教今天蔚然成风,教师的认识,但是至今先教后学甚至只教不学的课堂现象依然存在。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先教后学更好第二先教后学是否完全错误?

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统一的,先教后学当然并不错误,从幼儿到高中,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无论是哪一种技能的学习,在某个时段的某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上总有一个师傅领进门用来推动学的起点。教师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在于教学生学。因此先教后学绝不错误,先教后学”也必定会永远存在。比如让小学生第次学习拼音字母的时候比如让小学生第次接触数字符号的时候比如组织中学生第次进行化学危险品实验的时候……这些时候当然都需要教。

但是问题也于此出现。教师会习惯于这种简便高效的灌输,学生也会习惯于这种简单轻松的依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离了教不会学,离了教不愿学进而很容易出现教也不愿意学,教了也不会学,教了也学不会的状况。

因此教育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教是为了不教,少教是为了多学,今天的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必须重视,但更要重视。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先学后教胜于先教后学。尤其是当一个学生掌握了语言的武器掌握了数理逻辑符号的武器之后,他就能够也必须行走在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甚至只学不教的学习道路上。这是学习的必然规律,这也是生活的必然规律。

然而回到真实的课堂中的时候问题又变得复杂起来比如对于高中的某一道物理题,有的学生完全没有能力自主学习,老师是教而不会,多教仍然不会,一道题可能需要讲一节课,讲三次次。在这种情况下,“教”的双边表现为老师理直气壮又无可奈何认为必须大量“教”、反复“教”学生才可能会学生也力不从心地表现为必须让老师“教”,渴望老师反复“教”才可能学会。于是在这一个学科的这一个知识点上,教师和学生双方达成了灌输的默契。

这种现象的存在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仍然需要商榷。第一,这种灌输的方式真的就能够把一个物理极差的孩子教好吗?第二,教师和学生还要考虑,面对这一个难的物理知识点,还有没有那么一点不需要老师”而学生自己能的地方呢第三,当一门学科处于这种学习困境的时候,是当下这个点上出了问题呢还是此前的学科基础出了严重问题呢?第四,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在于过去老师讲过少呢,还是因为过去老师一直讲过多了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明确的。

总之,从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目的来说,先学后教都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个学生的学习是越学越会学,而不是越教越会学。

2022.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