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热性惊厥让家长心惊胆战!童童小时候出现过一次,童妈差点打120叫救护车了!

 小元元 2022-09-01 发布于黑龙江
一个不学习的医生不如一个爱学习的妈妈!

童爸前言  

童童很小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不太典型的疑似轻微热性惊厥。那次童童发热了,忽然间童童就没动静了,然后我发现童童两眼直勾勾的,身体有点轻微的抽动,呼叫他也没有回应。我那时候也很害怕 ,而童妈已经准备打电话叫救护车了,后来在我的劝说下还是没打。因为童童那个状态一共持续也没超过1分钟,后面就完全正常了。其实我最终也没弄清楚这个到底是不是热性惊厥。

还有一次,童妈又要打120叫救护车!那次童童生病发热了,他靠在床头看电视的时候直接就晕厥头歪向一边没反应了,而且嘴角还吐了一点白沫。我们怎么摇他都没反应,童妈吓坏了,又要打120叫救护车!不过我还算相对镇定一些,还是没让童妈打。因为我仔细检查了童童,发现孩子呼吸和脉搏都正常,摸了摸心跳也是正常的。最终我判断是童童太累了,他看着电视就忽然睡着了,嘴角的白沫是因为吃零食太多了,稍微溢出来了一点导致的。

育儿路上,这种事情家长都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一些吧。童妈胆子小,我稍微强点。童童轻微的热性惊厥那次,我差点就准备找一根针,想扎一下孩子脚,看看有没有正常的反射,这也可能也是因为《豪斯医生》看多了吧!我记得还有用手电筒照瞳孔的操作,看看瞳孔是否有缩放?《豪斯医生》我过看一遍,可以在娱乐的同时提高医学素养。

图片

微信群聊天记录
本篇目录

01. 热性惊厥的原因

  1.1 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

  1.2 热性惊厥的易发作的年龄

  1.3 热性惊厥的原因

  1.4 热性惊厥与缺铁/缺锌

  1.5 热性惊厥有复发风险

02. 热性惊厥的表现与处理

  2.1 小儿热性惊厥的表现

  2.2 寒颤/抖动与热性惊厥的区别

  2.3 热性惊厥发作时的处理方法

  2.4 科普文汇总:关于热性惊厥

  2.5 科普文汇总:热性惊厥的常见误区

03. 热性惊厥常见问题

  3.1 热性惊厥不会抽坏脑子

  3.2 单纯热性惊厥与神经影像检查

  3.3 急性胃肠炎患儿可出现多次惊厥

  3.4 热性惊厥的预防性治疗

  3.5 关于腰穿

笔记:童爸汇总的关于小儿热性惊厥的科普文章
分类:科普文章汇总——热性惊厥
关键词:惊厥、热性惊厥、烧抽、抽搐、止抽、抽了腰穿、咪达唑仑、地西泮、安定栓。
图片

童爸育儿对话框发送关键词热性惊厥

就可获得本篇科普笔记

【最后修订:2022.9.1】

01

热性惊厥的原因

1.1 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

科普:热性惊厥根据临床特点可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单纯性热性惊厥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多在2到3分钟内),发作后孩子的行为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通常不会给孩子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智力发育。复杂性热性惊厥,往往出现在<6月或者>5岁的儿童,有时候是局灶性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大于15分钟或者一次发热病程中发作次数等于或大于2次,发病前或发病后有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对于低危儿童,医生一般不会建议使用预防性的药物。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帮助降低体温让孩子感觉舒服一些,但并不能有效阻止热性惊厥的发作。

@罗百竹:有些人担心热性惊厥儿童咬到舌头,进而给患儿嘴里塞东西,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操作。因为热性惊厥患儿发作时牙关往往是紧闭的,强行撬开很可能会弄伤牙齿或者压迫气道,甚至还可能会导致误食。根据大数据统计,患儿极少会咬到舌头,所以权衡利弊之下的选择,是不要给患儿嘴巴里塞任何东西。应该让患儿平躺,头转向一侧避免被呕吐物呛到,防止被周围伤害,静候惊厥结束。如果时间超过5分钟考虑打急救电话120求助。

1.2 热性惊厥的易发作的年龄

科普: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 FC)首次发作年龄多出现在儿童6个月至3岁间,最多集中在12-18个月这个年龄段,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如果孩子第一次热性惊厥发生于1岁以内时,则有50%的概率会再次发作。如果第一次发病时年龄大于1岁,再次发作的可能性则只有30%。热性惊厥患病率约为2%~5%,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

1.3 热性惊厥的原因

UpToDate临床顾问:热性惊厥具有年龄依赖性,很可能与尚未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易受发热影响及潜在的遗传易感性有关。除年龄外,最常见的已知危险因素包括:高热、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流感病毒)、近期疫苗接种和热性惊厥家族史。动物实验表明和临床研究证实,发生热性惊厥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发热时的最高体温,而非体温升高的速度。但研究表明积极使用退烧药不能预防或者降低热性惊厥出现的概率。退热剂不能预防热性惊厥发作可能有几种生理方面的原因。在引起惊厥发作的发热初期,退热剂可促进散热,但不能阻止体温上升或降低导致惊厥发作的温度阈值。退热剂不能抑制产热,但可通过增加外周血流量和出汗增加散热。热性惊厥发作后嗜睡通常在5-10分钟内缓解,具体取决于发作的持续时间和类型。

UpToDate临床顾问:常发现热性惊厥患者伴有病毒感染,而细菌感染不常见。一般不认为热性惊厥具有病毒特异性,而是与体温升高的程度相关。伴高热的病毒感染,如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流感,带来的风险似乎最高。欧洲的一项研究发现,35%的热性惊厥患儿中分离出了HHV-6病毒,14%分离出腺病毒,11%分离出呼吸道合胞病毒,9%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HSV),3%分离出巨细胞病毒,2%分离出HHV-7病毒。HHV-6相关的热性惊厥所占比重较大,与其感染后易导致异常高的发热有关。初次HHV-6感染婴儿的平均最高发热体温通常是39.5°C或以上。在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是热性惊厥患儿中最常被分离出的病毒,在香港的一项研究中其占比达20%。副流感病毒(12%)和腺病毒(9%)也较常见。在另一项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在因病毒性疾病而需要住院治疗的患儿中,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者发生热性惊厥的比例相近(6%-18%),而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者发生热性惊厥的比例则略低(4%-5%)。这些病毒感染是热性惊厥患儿发热的原因,它们在无惊厥的发热对照组患者中的发生率也一样。

1.4 热性惊厥与缺铁/缺锌

UpToDate临床顾问:数项研究已经证实,热性惊厥与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IDA)存在关联。尚未证实铁缺乏与发生热性惊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热性惊厥儿童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发热的患儿。因此,可能需要筛查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幼儿有无铁缺乏。

1.5 热性惊厥有复发风险

UpToDate临床顾问:对出现过热性惊厥的儿童,在发热性疾病发生时,使用退热剂治疗可能减轻不适,并有助于总体治疗,但这似乎不影响热性惊厥的复发率。在最初出现发热迹象时给予退热剂,不能预防热性惊厥的复发。热性惊厥的患儿在儿童期早期再患病时会有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总体的复发率为30%-35%。然而,复发率随年龄而变化,在首次惊厥发作时不足1岁的患儿中复发率高达50%-65%,而在年龄较大的患儿中可低至20%。影响复发率的主要因素为,婴儿首次出现惊厥发作时的年龄。大多数(50%-75%)的复发见于首次惊厥发作后1年内,几乎所有的复发都是在首次惊厥发作后2年内。该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4种增加复发风险的因素:首次发作年龄小;一级亲属中有热性惊厥病史;在急诊科时有低度发热;发热开始后短时间内出现首次惊厥发作。具有上述所有4种因素的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复发的可能性远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患儿(≥70% vs ≤20%)。


02

热性惊厥的表现与处理

2.1 小儿热性惊厥的表现

@罗百竹:别说那些没有学习过热性惊厥知识的人,就算是有过学习的人,第一次见到孩子热性惊厥,估计也是经受不了这种惊吓的!很多人没有见过典型的小儿热性惊厥,第一次见到就可能因为惊慌失措,从而做了错误的护理。所以我建议新父母还是要提前看看典型的小儿热性惊厥视频。这里有两个典型的小儿热性惊厥视频,我发出来大家看看。

一个典型的小儿热性惊厥视频

一个流传很广的小儿热性惊厥的视频

@罗百竹:曾经有好几位宝妈和反馈过,孩子惊厥之后就是睡觉,喊都喊不醒的那种。有位宝妈看过急诊医生,医生这么解释——这是因为抽搐的时候肌肉是非常用力的,相当于我们经历过百米赛跑一样,所以醒来之后会全身没有力气,或者会昏昏欲睡。

健康群宝妈:我家孩子惊厥之后是睡觉,喊都喊不醒的那种,睡了半个来小时就正常了,去医院医生也给吃了安定,那几天睡眠真是好极了。

健康群宝妈:我们惊厥结束后,短暂并且不激烈的哭了一下下,就可以正常交流了。可能这个结束后的反应,个体差异特别大。

推荐阅读:

 童爸育儿:请提前学习小儿热性惊厥的典型视频,你真遇到了才能临阵不慌!
 宝妈分享就医经历:没有任何一篇文章详细介绍惊厥结束之后会是什么症状,怎样才是正常的,怎样才是危险的!

2.2 寒颤/抖动与热性惊厥的区别

@罗百竹:很多父母因为缺乏经验,搞不清楚发烧引起的【寒颤或抖动】与【热性惊厥】之间的不同,其实在【热性惊厥】笔记里有一个视频,可以看看这个视频了解!最后我还是要强调,单纯性热性惊厥(一般5分钟内)看起来会让家长害怕,却是完全无害的。

自得欣然(卓正医疗儿科王萍医生):惊厥发作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有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的表现,所以这是两个的根本区别。(孩子)往往会表现为癫痫中的强直-阵挛性发作,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口唇发青,四肢抽动,身体发紧,也有伴有大小便失禁的表现,这种发作的时候特点是对称性的,当时呼唤孩子,孩子不能答应,在发作终止后孩子意识是清楚的。

卓正医疗儿科杨茜茜医生:孩子发烧一直抖,这是热性惊厥吗?发热处在体温上升期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出现寒颤,表现为一直发抖、咬牙。寒颤与惊厥的区别点在于意识状态——寒颤时意识清醒,惊厥时意识丧失,如果孩子能说话或哭闹,那就说明不是惊厥。

@罗百竹:泛泛说孩子发烧了不要捂热,这是对的。但是家长要明白,往往在发烧的升温期,人体会通过寒颤(发抖)来增加热量提高温度。同时为了降低散热,四肢血液回流导致手脚发冷,这是很常见的生理现象,父母不用过分担心。而寒颤期是可以适当保温的,等发烧温度上来了,孩子不再发抖,脸色也变得红润了,这时候再撤掉保温手段。通过实际经验的积累,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对,家长这才是进入了科学育儿的更高阶段。

推荐阅读:
 自得欣然:抽搐,惊厥,抖动,究竟应该怎么区别?

2.3 热性惊厥发作时的处理方法

卓正医疗: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时,不要掐人中,不要给孩子的口腔里塞手指、筷子、勺子、毛巾等任何东西,热性惊厥一般不会咬到自己舌头,塞东西的行为非常危险,有害而无益!孩子热性惊厥的时候也不要紧抱孩子,这样做可能加重孩子的缺氧。那应该如何做呢?卓正医疗建议:

● 让孩子平躺在地板或硬板床上,注意远离坚硬的尖锐物;
● 将孩子的头转向一侧,避免误吸唾液、呕吐物;
● 不要把任何东西放进孩子嘴里;
● 若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就打急救电话(120)求助;

童爸补充:父母可以由一人用手机录像记录热性惊厥的经过,持续5分钟还没结束需要打急救电话,在5分钟内结束也要随后去看医生,让医生体格检查一下以排除严重的情况。

UpToDate临床顾问: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生率为2%-4%。虽然热性惊厥常令家长、照料者及目击者感到恐慌,但其大多呈良性发作,将来发展为癫痫的风险比较低。热性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类型。单纯性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征表现为单次的全面性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10-15分钟。复杂性热性惊厥是指局灶性(例如,局限于单条肢体或单侧身体的摆动)、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在24小时内反复发作的热性惊厥。

UpToDate临床顾问:通常到对患儿进行评估的时候,单纯性热性惊厥就已自行停止,因此不需要治疗,而对于持续时间长的惊厥,可能需在救护车内或急诊科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终止发作。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可降低热性惊厥反复发作的风险,但考虑到大多数发作为良性,发生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往往会超过获益。

● 对热性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的患儿,我们推荐静脉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治疗(Grade 1B)。

● 大多数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不需要住院,待患儿恢复至正常基线状态,并且其家长和照料者接受了有关热性惊厥复发风险的宣教后,就可以安全出院回家。局灶性(例如,局限于单条肢体或单侧身体的摆动)或长时间发作的儿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尤其是在他们向基线水平恢复延迟或存在发作后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的情况下。

● 热性惊厥患儿有复发风险,尤其是发病年龄小、有热性惊厥家族史、发热的出现与惊厥发作之间的潜伏期短以及发热程度相对较低的患儿。

● 对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我们建议不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Grade 2B)。虽然抗癫痫药可能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但是一般不认为预防热性惊厥的价值大于其潜在不良反应。没有证据表明长期应用抗癫痫药可降低癫痫风险。对家长进行宣教以及在救护车内和急诊科及时给予处理有助于获得良好结局。

● 对复杂性热性惊厥儿童,应依据潜在危险因素,个体化使用抗癫痫药预防。

@儿科医生小平平:热性惊厥记住这几点——

1. 热性惊厥不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
2. 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烧24小时内,发作后孩子一般状态良好,无意识障碍;
3. 热性惊厥一般持续几分钟就自行停止,如果超过5分钟,请打120;
4. 不要尝试用药物来预防热性惊厥发作,退烧药预防不了,抗癫痫药物过了。
@叶盛医生:怡禾平台上有个家长一年前因为热性惊厥求助过我。我们仔仔细细交流了热性惊厥家庭应对,也让家长全程回放听了我在@怡禾健康 2018年10月26日应邀做过的一个weekly科普访谈,关于热性惊厥的。今晨孩子突然出现了再一次抽搐发作,这一次夫妻俩非常沉着冷静,科学而有步骤地应对了这次突发事件。我感觉到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科普宣传教育是有实实在在意义的。
图片

推荐阅读:

✩ 裴洪岗:发烧抽筋,家长需要知道哪些?

 自得欣然:咱们来聊聊惊厥为啥要止抽可好?

 儿科时间:热性惊厥如何处理?4 张表教你搞定

 卓正儿科杨茜茜:孩子热性惊厥发作时,该怎么做?
 欧茜医生:宝宝发烧抽搐了!家长惊慌过度才是最糟糕的事
 陈小舒:孩子烧抽了怎么办?别往嘴里塞东西,不要掐人中

 现代育儿百科:多达5%幼儿会发生这种吓人的现象,很多医生和家长都做错了,反而害了孩子!

2.4 科普文汇总:关于热性惊厥

 卓正儿科张红珊:惊心动魄的热性惊厥

 儿科严医生:关于热性惊厥的二十个疑问

 儿科医生陈英说:可怕的热性惊厥只是“纸老虎”

 怡禾健康朱信灿:有什么好方法能减少孩子发烧惊厥吗?

 姜玉武医生:关于小儿热性惊厥 父母最该知道的9件事儿

 祐苗黄山雅美:孩子反复发热,还高热惊厥,怎么回事?抗生素要吃吗?如何用药和护理?

 现代育儿百科:热性惊厥(2019版)

 儿科医生孔令凯:热性惊厥-终极版

 医周丨热性惊厥:宝宝抽了不用慌

✩ 祐苗田伟:孩子发烧抽抽过,打疫苗要注意什么?

2.5 科普文汇总:热性惊厥的常见误区

 丁香客微访谈: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治误区-----姜玉武教授访谈录

 欧茜医生:1岁娃颅内感染误认为热性惊厥,错的不是网上查科普,而是...

 卓正儿科杨茜茜:退烧药能预防热性惊厥?| 详解热性惊厥的四个常见误区


03

热性惊厥常见问题

3.1 热性惊厥不会抽坏脑子

@儿科医生高赛君:发热伴随抽搐时,家长最担心“抽坏脑”,医生的角度最主要是鉴别两类疾病——热性惊厥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炎或脑膜炎引起的抽搐,孩子抽完清醒后仍然存在意识障碍,不能像平时一样认人,可能还会有四肢活动的问题,医生检查会发现脑膜刺激征阳性(一种提示神经系统问题的病理反射,大概40%会出现),通过这些特点几乎都可以将脑炎和脑膜炎与单纯的热性惊厥区分开来。如果孩子抽完后休息一会精神状态就和平时差不多了,能吃能玩,那大概率不是脑炎脑膜炎,而是热性惊厥。单纯的热性惊厥发作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也不会损伤智力,复杂性的热性惊厥相对麻烦一些,后续发生癫痫的风险接近5%-10%。

1. 单纯性热性惊厥,指的是惊厥的持续时间<15分钟,通常为全身抽搐的大发作形式,而不是局部性的发作。

2. 复杂性高热惊厥,惊厥持续≥15分钟(连续或暂停)或在24小时内复发。好消息是,90%以上的热性惊厥都是单纯性的。

推荐阅读:
 冀连梅药师:“烧抽了”会烧坏大脑吗?

3.2 单纯热性惊厥与神经影像检查

裴洪岗医生:哪怕是复杂性的热性惊厥,存在颅内器质性病变的风险也很低。如果孩子头异常的大,或者有持续的异常神经系统表现,尤其是有局灶性特征,或者有颅内高压的表现,才需要这些影像检查。如果孩子除了热性惊厥同时还其它的神经系统表现,比如有颈项强直或其它神经体征阳性的情况,怀疑有颅内感染时候,则建议做腰穿通过检查脑脊液进行排查。当然,确实有的热性惊厥的孩子恰好也有颅内病变,如果家长不能接受任何的遗漏,否则就要找医生算帐,也只会导致医生给更多的孩子做检查,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

推荐阅读:

 裴洪岗:孩子发烧抽筋,需要做颅脑CT吗?
 知贝健康李娜:孩子发热伴抽搐,需要做头部CT检查下吗?

3.3 急性胃肠炎患儿可出现多次惊厥

健康群宝妈咨询:1岁2个月儿童,第一天夜里吐了三四次,把当天晚上吃的稀饭吐完了,并没有拉稀;第二天是下午吐了一次,晚上又吐了一次,晚上拉了一次;第三天只吐了一次,没有拉稀了,第三天中午出现惊厥,持续十分钟。孩子在急性肠胃炎第3天在没有发热的情况下出现惊厥,持续时间十分钟,医生建议做核磁共振排除癫痫或脑部异常。

童爸点评:这个核磁共振到底是否需要做?这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遇到这类问题建议线下就医+线上付费咨询靠谱医生,以确定是否需要做核磁共振。不过轮状病毒感染的确容易引起惊厥,这方面科普有一些:儿童感染轮状病毒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呕吐、非血性腹泻和发热,严重者可发生脱水、惊厥甚至死亡。2%-3%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惊厥是最常见的表现,少数情况下,轮状病毒可能引发急性脑病或明确的脑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可能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如惊厥和脑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