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夫曼|当代戏剧理论的思想巨擘

 若歌sweet 2022-09-02 发布于山东

戈夫曼被冠以很多的符号,“象征互动论者”、“近代涂尔干学者”等等,他一方面关注面对面的微观社会学,一面也很关注宏观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他最著名的戏剧理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指出,世间男女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都在极尽所能在观众面前做着最完美的表演,演员们为了应对来自观众或局外人的意外状况,往往会运用一系列的形象管理技巧。除此,他还有其他著作,研究偏差行为社会学、角色距离、面子等社会学方面。

1.思想渊源

主要是舞台表演和互动仪式两个方面。

  • 舞台表演

正如面具引人注意且能够传递美好的感情一样,我们人类也无时无刻都在扮演着某些角色,并符合特定的规范,如同展现真实的自我。

舞台的表演需要演员之间的互动和演员的自我呈现的表演,互动是指个体面对面在一起时对彼此行为的影响,表演则是指特定个体在任何场合表现的全部行为,这种行为会以任何方式对参与其中的任何人施加影响。个体呈现自我有两种形式,给予的表现和流露的表现。前者是指个体明确使用口头符号或其他替代物传递讯息;后者是指表现某人特征的行为。戈夫曼更多地关注后者,因为在表演过程中受制于情境的互动限制,其方式更多是非语言的和无意识的。根据演员的类比,其实每个人也都是在观众面前呈现一场场的表演,在呈现自我时,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引导或者操控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除了表演者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演员。为了使得演出顺利成功,则是需要表演者和其他演员组成的“演员剧班”,在同一个演出的常规程序中相互合作完成。为确保演出的完美,他们必须互相紧密配合,为避免成员间因意见分歧而影响了苦心经营的现实印象。一旦表演出错,其他成员也需要克制冲动,等待台后再指出问题所在。除了演员剧班的成员,一次戏剧的完美演出还需要场地等其他要素。因此,戈夫曼提出社会生活的表演区域分为三种:前台区域、后台区域和局外区域。

前台区域是指个人扮演正式舞台所处的社会情境,主要外部装置和个人门面,外部装置主要是指舞台设备、舞台装饰、背景和道具等,它们一般不随表演者而发生移动;个人门面主要是指表演装备中与表演者产生社会认同的成分,如衣着、性别、年龄、种族、身材、姿势、谈吐、面部表情等。

后台区域主要是指镜头以外的活动,演员可以在此化妆、换道具、聊天等。它亦和表演有关,但这个区域表演促成的印象又必然会受到人们故意歪曲之。

局外区域是上述两种区域以外的地方,主要包括观众或其他局外人,以及舞台出现的一些无法预期的突发事件等,而这需要表演者随机应变,他们可以通过形象管理如第一印象、理想化、无意姿态、神秘化、识相应对突发情况。

  • 互动仪式

在探讨互动仪式之前,戈夫曼首先探讨了角色,它定义为在表演过程中展开,并在其他场合下也会得到展开或扮演的预先确定的行为方式,可称为常规程序;社会角色是指扮演与某一特定地位相关联的种种权利和责任。接着,戈夫曼提出理想角色和实际演出的差距,他称之为“角色距离”,指表演者对其角色的依附程度,并能暗示出表演者对角色可能有一些不满或者抵触情绪的行为。

在互动仪式过程中,戈夫曼认为仪式就如同交通和游戏规定,是一种外在的约束。他将社会规则视为人类行为的“基本礼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实质性规则和典礼性规则。实质性规则指描述成引导与本身事物产生重要相关的行为,典礼性规则则是引导事物有次级或毫无重要的相关行为。

对称性规则和不对称性规则。对称性规则是指与相互期许之间的规则(日常通常的礼节),而不对称性规则指彼此间无相互性存在的规则。(权利不等)

管制性规则和建构性规则。管制性规则是指在某种环境下,人们必须去做某件事情,是被动回应环境;建构性规则是指人们主动创造环境脉络。

戈夫曼因此提出了礼貌性忽视,指人不仅刻意遗忘别人,表达出对他人在场的感知,并且回避任何过于唐突的举动。当然,在互动情境中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如此循序渐进的,有些时候个体会“失态”,破坏原有的框架,表现出愤怒、恐惧等行为。但是一般而言,身份地位较高者为了顾全声誉,通常会顽强抵抗一些压力和紧张。比如之前李彦宏在演讲时被当中泼水,全程只说了一句英文掩盖情绪,之后都是淡定状态。

戈夫曼还提出了面子在互动仪式中的作用。面子是在特定人际关系中,他人对之肯定获取的正面社会价值或自身拥有的赞许。一个人有面子说明他能够赢得其他参与者的支持和认同。面子功夫有两种基本形式:

回避过程。即为了避免伤人面子,通常请中间人来试探对方。

改正过程。一个人丢了面子之后,会设法回复原来的秩序挽回面子。

2.教育意义

戈夫曼认为,人生宛如一场表演,人们必须随着情境的转变而选择合适的角色,根据不同的剧本来调整自身的角色期待,完成角色的任务。

(一)形象管理与学校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舞台,校长、教师和学生都要按照规范扮演不同的角色,随着控制本身的行为创造完美的学校形象。

  • 教育前台的整饰

学校的自我形象的管理可从学校前台和教师前台来看。学校前台的建立,首先考量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一般通过环境,如校门、长廊、办公室等塑造一种严肃、神圣的人格,当然还有一些教学参观日、家长会、草坪的标志、垃圾场位置的安置等等。

教师前台主要是教师通过维护自身的专业形象,极力隐藏后台的不当行为。比如第一印象的维护,理想化、无力姿态的处理、保持神秘化和识相等等。

  • 教室管理的技巧

(1)接纳学生的后台行为。在正式的教育机构中,学生会在学校各种情景中来回移动,做出很多不符合规范的后台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侵犯学生的私人空间,以免破坏学生自尊。

(2)维护学生的前台形象。教师要做到台前主动嘉奖学生的表现,在私下对学生的过错进行处理,以维护学生的正面形象。

(3)重视潜在课堂的影响。潜在课堂是指学生在学校正式课程安排以外所学习到的经验。对学校而言,学校应该更注重传递给学生文化价值,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台后和台前行为的一致,因为学生会将教师的一言一行视为楷模。

(二)学校教育的互动仪式

互动是一种社会过程,至少需要两个人的参与。在探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之前,需要厘清教师和学生的定位,角色距离意义,才能剖析师生互动仪式的内涵。

1.角色距离的教育内涵

角色距离是指个人全身心的扮演某个角色,以至于在自我和某种角色之间产生心理距离,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所表现的举止通常是冷漠地顺从或仅符合角色扮演的最低要求。

比如,学生看起来在学校在符合学校的规范行事,但是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仍然会睡觉和发呆。角色距离并非代表与角色规范的脱离,而是同化各个角色的权宜措施,也是个人适应角色要求的弹性方式。但是他们终究能将扮演的角色同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如戈夫曼所说:“人们扮演角色就如同真正拥有角色”。

2.师生间的互动规则

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地位和权利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团体意象,比如前者是权威象征,是班级制度制定的管理者,后者是学习者的角色,其行为规范都受到教师的控制。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不对称性规则的互动模式。除此以外,还有礼貌性忽视,即教师课堂讲述时一般会将目光分配给全部学生,不会将目光长久停留在一个学生身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也和教师的面子有关。师生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可能会为了维护面子而对学生进行惩罚性的措施和制裁,引发学生对师道尊严的反抗。

3.家校沟通的面子问题

亲师沟通是如今很重要的一种互动模式,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和教师碍于各自的面子,往往无法建立真正的沟通的桥梁。比如教师有时阐述学生问题的时候,家长碍于面子恼羞成怒,认为学校管理不当,发生冲突。

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要保持理性沟通,问清楚事情发生的缘由,一起寻求解决措施。

ps:虽然很多人批评戏剧理论太过于夸大了互动中的这些表演成分了,毕竟确存在一些自然流露的非表演成分。不过我依然觉得戏剧理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它阐述了我们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何维持最好的自己,我们如何维持自己的面子,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的学生在校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校园欺凌,他们在后台扮演欺凌者的角色,并模仿电视或者媒体的欺凌者努力成为那个角色;比如上课睡觉开小差,班主任一进来就立马表现出“学生角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