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式叫:攒拳怒目增气力。 中医讲“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武术中有口诀曰:“筋强肝自宝,大小来搭桥,聚气入丹田,运使至四梢“。肝主筋,肝好则筋强,筋强则气力健壮。所以,锻炼筋就是锻炼肝。其华在爪,开窍于目。爪就是四梢,所以,八段锦才要“攒拳”“怒目”,而手指的抓握目的就是锻炼筋,除了手指的抓握,还要配合上五趾抓地,这才符合四梢之说。 怒目是为了催发肝气,当然不是说要表现出很愤怒的样子,而是要学老虎一样,双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但是,大河妙手古法八段锦眼神则是更像“慈祥的老虎”。既然是锻炼肝经,马步就要尽量打开外展,抻拉到大腿内侧肝经为主的肌肉,腰马合一,在上下旋转起伏之间,拉伸全身筋脉。又肝与胆相表里,所以出拳的时候大小臂要夹肋,擦着肋部出拳。 ![]() 而且这样,你试一试,周身整体力容易出来,气血容易调动起来。筋养气,气养血,血养筋。气血调动起来开始濡养筋脉,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拳要出尽,然后五指撑开旋转收回。 拳出尽,意气才能得到宣发。五指回收也是要收回来涵养。发力的时候,依然是根梢催动,力从地起,根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两手擦肋而出,要调动脊柱旋转发力。两臂贴肋的时候,试着沉腰坐胯,配合中轴发力试试看,马上就会周身鼓荡,气血翻腾。 出拳的时候同侧的脚手发力,这个样力度是和顺的,也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规律的。收拳的时候,肯定是对侧的手脚发力,这个样才能保证气道和拳法的顺畅,否则就和上面的出拳相矛盾了。 劲从脚底到脚尖,普通打拳,左足用力发左拳,右足用力发右拳。 文练的时候,要注意不在前手,在后手。是一个往回收的劲,这个时候,左手收的时候正是在右足发力的时候,右手收的时候也是在左足。 ![]() 关窍 第一个关窍是——用慈祥老虎的眼光,擦着肋部出拳,把力散到肝经胆经,调理心包经。 第二个关窍是——拳出尽,意气才能得到宣发。一是脚底发力用以搓拉胆经和肝经,肝胆属木,主春,生发气力。二是两手擦肋而出,脊椎像盘龙那样螺旋上升下降;三是连贯冲拳。出拳不用力,收拳时用力。四是意不在前手在后手。 第三个关窍是——五指回收也是要收回来涵养。是一个往回收的劲,与出拳发力相反。 第七式单练视频 大河古法八段锦练习视频 科普知识 1、足厥阴肝经,中医精美经络运行图,大河养生古法八段锦必备。只为喜欢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读者提供帮助,欢迎收藏研习。 2、足少阳胆经,中医精美经络运行图,大河养生古法八段锦必备。只为喜欢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读者提供帮助,欢迎收藏研习。 3、手厥阴心包经,中医精美3D经络运行图,大河养生古法八段锦必备。只为喜欢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读者提供帮助,欢迎收藏研习。 4、练习本动作对应的人体脏腑是肝: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肝脏是人内最大的腺体,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和。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
|
来自: yinweiming77 > 《大河古法八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