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大智慧:赞美别人是种美德,欣赏自己是种智慧!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文/鬼谷信   鬼谷道创始人,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我听说,一个人如果不够愤怒就写不出东西来。

(一)

所以我每次想愤怒的时候总是会先看看下面的故事。

故事要从孟子说起:

那是个秋天的夜晚,景春心致勃勃的提着阳澄湖大闸蟹来到了孟子家。我想他的心情应该就和我去见某帅时是一样吧。

景春对谈话内容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期盼,甚至在路上就盘算着,是不是能套出点干货来,一想到这里景春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

景春很聪明,他知道孟先生将会是个名留青史的人,他应该回去后要把他们的对话讲给儿子听、媳妇听、朋友听、讲给所有人听。

当然,命运都已经注定了。他的这次拜访会被人记载下来。

不一会,景春就到了孟府。那是个非常别致的庭院,一簇簇菊花正在争奇斗艳,在乌青色的墙垣上垂落着几排常青竹。此时的孟子正在屋里读书,那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

景春的把大闸蟹放下,静悄悄的来到孟子门外,就这么守在门外。大概一个时辰过去了,老人发现了外人,说道:

小景呐,站外面作甚?还不快进来?

景春应声进来屋子,两人对立而坐。

景春的心里很忐忑,因为他的表现会被人如实的写在书上,这就是与圣人接触的代价和成本,圣人旁边的人永远都是傻X的存在。

总不能允许有人比圣人还聪明吧。

景春很显然觉悟还不够高,政治思想还不够成熟。他居然问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他问:

公孙衍、张仪算是大丈夫吗?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这两位是纵横家,是的,当年人们喜欢追捧外交家、军事家,就像现代人都喜欢追星一样。有时候想想古人的格调还是蛮高的。

景春认为自己的问题很中肯,这两人一纵一横,笑傲江湖,天下都看他们脸色,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独孤求败、任我行,哦,应该说更像亦正亦邪的杨过,驰骋江湖,未尝败绩。

作为公务员,很显然景春非常迷恋这两位,他希望得到孟老师的赞赏。比如,孟老师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和蔼的伸出大拇指对景春说:

小景呐,你说的太对了,他们两位真是人中龙凤,不世出豪杰啊。

可,真相是孟老夫子露出了奇怪的面色,他反问说:

什么?他们算哪根葱?你知道什么是大丈夫吗?你没念过书吗?你没学过礼吗?

这一串反问把景春同志问蒙了,问的小景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孟子很痛心的说,呜呼哀哉,我们村上的男孩成人加冠礼上,父亲要训话的,女孩要出嫁的时候,母亲也要训话的,告诫女孩说,你要听你丈夫的话,不管你丈夫怎么待你,你都要顺从他。永远只会顺从别人的人,怎么会是大丈夫呢?

孟夫子清了清喉咙说,大丈夫在天地间,行的正、坐得直,然后说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格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听的一脸茫然,若有所悟的自言自语的说,哦,原来是这样。

站着说话不腰疼,请问孟夫子,如果道德能感化任何人的话,请问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都失败了呢?

当然了原因很简单:这一届诸侯不行!那么下一届呢?

(二)

圣人会偏心吗?

会!

我一直以为跟纵横家过不去的历史问题是从孟子开始的,实际上我错了,大错特错,儒家从来是个只听祖师爷话的学派。

祖师爷说什么都是对的,嗯,这位祖师爷不是别人,正是:

孔,大,圣,人!

这个典故要从《传习录》里找了。

那是一个初秋的夜晚,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好些?”

子贡机智的说:“我怎能和他比!颜回听到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二件事。”

孔子得意的说:“是不如,我也觉得你比不上颜回啊!”

这位端木先生的内心真是很强大,不管每次老师怎么说他,他都不当回事,我觉得他才是孔子天字第一号粉丝。

有人要说孔子这是怕端木赐骄傲,所以才故意说的。

只是真的有必要吗?

这不是玩笑,说了是要负责任的。

当然在孔子眼里,子贡还是有用处的。

齐国田常准备攻打鲁国,这时候孔子就在弟子面前说:

你们的母国就要被灭了,你们就不能想点办法吗?这时候有趣的画面出现了。

子路说我来,孔子摇摇头。

子张、子石说我来,孔子不同意。

杯具的画面出现了,孔子深情的看着子贡,子贡不情愿的说:终于轮到我上场了吧。

孔子笑逐颜开!

于是著名的天下棋局,子贡存鲁的大戏开场的,构思精巧、跌宕起伏,惊天地泣鬼神,诸位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你瞧,子贡在孔子的眼里,主要的功能就是用来干这事儿的。

至于人生修行啊,弘扬儒学啊,这事儿貌似真没子贡什么事儿。

那么为什么孔子会是这个态度呢?是偶然?

不是必然。

王阳明看出了端倪。

黄诚普问王阳明先生:《论语》中“汝与回也孰愈”章节怎么理解呢?

王阳明回答说:子贡这个人多学识,知识面很广,在知识阅历这方面见长;而颜回是心地善良,在品德上见长。孔子见到这种情况,故意问子贡,意图启发一下子贡。但从子贡的回答上来看,他回答得内容又局限在知识阅历上面。所以孔子认为子贡没有得到启发,叹而惜之。孔子并非是同意子贡的看法。

王阳明觉得子贡未会圣意,把心思放在了见识上了,所以孔子不赞同子贡的看法。

与其说孔子不赞同子贡的主张,实际上不赞同子贡的主攻方向吧。子贡主攻什么呢?看官你绝对不会想到,是纵横术。子贡存鲁的谋略实际上就是纵横策略。

另外孔子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难道要子贡说,我比颜回优秀吗?

(三)

很显然王阳明又出色的利用了把孔子和子贡,认为子贡未在心性上用功。

那么子贡真会纵横术吗?是的,为这事,扬子还辩证过。

有人问:“苏秦、张仪学鬼谷术,学习纵横的游说方法,让天下相安无事数十年,是吗?”

杨先生一声怪叫道:“他们都是奸诈小人,圣人讨厌他们。”

那人又问:“读孔子的术,而做着苏秦、张仪的事情怎么样呢?”

杨先生说:“太过分了,就像发出凤凰的叫声而做着鸷鸟凶残的事情一样”。

那人接着又问:“既然这样,子贡就不应该出去游说了?”

杨先生说:“不能解决世乱,是子贡引以为耻的事情。而苏秦、张仪游说是为了求富贵,不一样,好伐?”

那人最后说:“那至少苏秦、张仪都很有才华吧,至少后人没人能达到他们那样成就的。”

杨先生说:“古时候有才华的奸佞小人让圣人都害怕,这些人不是跟我们不是一路的。

那么看官,你相想出子贡和苏秦、张仪到底有什么不同了没?

是不是以为就荀子没骂过纵横家了?

其实骂过,荀子骂张仪、苏秦是“态人”。态人就是奸诈小人的意思。

原话是:“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

你瞧,实际上从孔子、孟子、荀子、扬子、王阳明这些儒家的圣人们是组团来骂纵横家的,当然了树大招风,每次中枪的都是苏秦、张仪。

好不容易有一个鲁仲连,口碑还不错,儒家马上发出声明说,鲁仲连是我们儒家的。

好吧,故事讲完了,

写到这里,我哑然失笑,杨雄的评价也太低级了,毫无逻辑可言,难怪连儒家自己人都觉得他有点拙呢。

讲这些故事,实际上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

纵横家们,永远别想得到道德圣人们的认可,春秋战国不可能、秦皇汉武不可能、宋明不可能呢,现在不可能,未来也不可能。不要期待别人的赞美,只需要保持初心就好!

所以安生点,好好让自己内心变的更强大吧,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走好自己的路就行,何必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说辞呢?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曾经很在乎他人的评价,那么从现在开始过好自己的生活,走好自己的路。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正因为有人反对,贬低,所以游戏才更有趣呢,你说是吗?

 

鬼谷谋略社区

纵横捭阖  鬼谷论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