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卦| 易蕴•屯

 慧然 2022-09-0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易蕴·屯
作者 / 刘怡翔


一、屯卦在《易》中的特殊地位及与乾坤之关系
屯,震下坎上。震一阳居全卦之初,始动之义,坎一阳陷二阴之间,动而遇险,屯难之义;其字为“屯”,似草之穿地,始出未申。彖曰:刚柔始交而难生。屯继乾、坤居六十四卦第三,本身就标志着屯在《易》中的特殊地位。

《易》贵变,尤贵交变,屯为交变之始。

首卦乾、次卦坤固然无时不变,却分别是自变和随变。比如乾,自初至上,变化莫测,但只是自变,大有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之势;坤虽也变化万端,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随乾而变,表现出对乾的绝对服从。严格说来,它们都未进入交变或互变脚色。所谓交变,指阴阳交互变化。《系辞》:“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阴阳合德而阳柔有体”中之“摩” “荡”“推”“合”即是交变。

《易》六十四卦,除乾坤外,六十二卦无不是交变而成,而屯为交变之始。唯其为始,故难生,万事开头难。《彖传》:“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系辞》:“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如果说乾坤是构成《易》的两个最原始最基本的要素, 那么,屯则是这两个要素整合在一起产生的第一个实体性变卦或异卦。因此,屯又为变卦或异卦之始。
屯是由二仪、四象、八卦推衍出六十四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屯,则无其后。无怪二程云:“天地生万物,屯,物之始生,故继乾坤之后”。
               
二、屯卦辞: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对屯卦辞可从如下方面考察:
(一)屯为何也元、亨、利、贞?它与乾坤的元、亨、利、贞有何区别?承上述,屯为乾坤交变之始,故曰元;唯其为始,故难生。虽难生,终必通之济之,故曰亨;始且亨,必有利;难生而亨且利者,全因其正。

显然,屯之元、亨、利、贞与乾坤之元、亨、利、贞在层次上不属同列。乾坤之元、亨、利、贞是就其物质形态本身,针对包括屯在内的全《易》而言,而屯之元、亨、利、贞则是针对乾坤之后的六十二卦而言,绝不可超前为对乾坤而言。如果那样,屯首先将丧失它的物质内容,乾坤在 《易》中“元”的地位也将动摇。正因为如此,乾之元、亨、利、贞无须任何附加条件,坤则以“牝马”限制其贞,以强调其得主、后动和服从的品格。屯之元、亨、利、贞诫之“勿用”,其意在于:屯虽也有元、亨、利、贞四德,但因其处于始交难交之际,屯然郁结,一片混沌,结局若何,未可预断。因此,抽象而言,它虽相对六十二卦也元、亨、利、贞,但从具体形态观之, 则不可用。古今易家将“勿用”与“有攸往”相连断句,遂成“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这样,屯之元、亨、利、贞与乾之元、亨、利、贞相同且优于坤之元、亨、利、贞,其谬一也;“勿用有攸往”,两个行为动词(用、往)相矛盾,不合汉语惯例,也无法解释,其谬二也;既言“勿用有攸往”,又言“利建侯',自相矛盾,其谬三也。而将“屯,元、亨、利、贞,勿用”断为一句,“有攸往,利建侯”断为一句,使后句成为前句的特例,才符合卦辞大意。

《易》言“有攸”,指'不应怎样,又一旦怎样”之意。上句讲屯卦元、亨、利、贞而不可有所动,但这个“勿用”不是绝对,不排除“用'的可能,虽然从观《易》者的主观价值观念言,它不可用,不应有所往动,但客观事物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转移,未必就寂然不动,始终混沌和无序下去,它必然会打破混沌,从无序走向有序,所以,下句用“有攸往”表示动的可能。

(四)屯卦一旦有所动,将如何呢?卦辞云:“利建侯”。“侯”是什么?事关全卦。古今易家无不将“侯”训为“诸侯”“国君”“封侯”诸义,谬也。

“矦,春飨所射侯也。大射张皮侯而栖鹄,其礼大,故得专侯名。从人。为人父子君臣者, 各以为父子君臣之鹄,故其字从人。郑云:'侯制上广下窄,盖取象于人。张臂八尺,张足六尺, 是取象率焉'。从厂,象张布。侯凡用布三十六丈,侯之张布如厓巖之状,故从厂。矢在其下,象矢集之也。……郑曰:'以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又方制之以为矦,谓之鹄。箸于侯中,所谓皮侯。梓人云,张皮侯而棲鹄者,谓此也”。

《辞海》:侯,箭靶。见“射侯”。“射侯:犹言箭靶。侯,古代行射礼时用的靶子,用兽皮或布做成”。《辞源》侯,箭靶。《小尔雅·广器》七:“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见附图图片(侯)。             
                 
笔者不厌其烦引用这多,旨在推翻数千年将“侯”训为“诸侯”“国君”一类妄说,以明 图片(侯)。“利建侯”之“侯”实为“射侯”之“侯”即箭靶或“的”,引申为目标或对象。当屯之时,天下混沌无分,郁结未通,阴阳之始交,宜先确定与自己交合的目标和对象,方可从无序之宁进化为有序之不宁。不宁者,动态也;宁者,静态也。故《彖》曰: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五)卦辞大意归纳如下:
 屯为交变之始,守正则可亨通有利,但因其处始交难生之际,未可妄动。一旦有所动往, 首先应确定交变的目标。

三、屯六爻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易》爻以少者为贵。屯卦四阴二阳,而初尤贵。初体现了卦辞的要求。
磐桓,古今《易》家无不训为徘徊不前,其误盖在于忽略了中国古代汉语单音词多,复音词少,愈古愈突出这一规律。因此,以“磐桓”与“盘桓”相通,双音词“盘桓”有“徘徊不前”之义,所以误将“磐桓”训为“徘徊不前”。

其实,屯卦初九中的“磐桓”是两个单音词。磐为磐互。磐互者,互相连结即磐接也。颜师古云:“磐结而交互也”。桓,《说文》“亭邮表也,从木,亘声”。段注:“檀弓注曰:四植谓之桓,按:二植也谓之桓”。《辞海》:“桓,柱子。一说四柱为桓……郑玄注'双植谓之桓'。古代亦指亭邮旁边用为表识的柱子。也叫桓表,华表”。《辞源》:桓,表柱。以横木交柱头,作道路的标识”。

四柱也罢,二柱也罢,总之“桓”为柱子。因此,磐桓即磐于桓,将布侯或皮侯磐结或悬挂在柱子上。

利居贞,利建侯,解释也多歧误。“建侯”之“侯”已如前述,不必赘复。“居贞”之“贞”虽然仍训为“正”,但这个“正”不是表示事物性质的“正”。这个“正”,在上文所引《辞源》对“侯”的解释中已有交待,它也是箭靶,只是较“侯”之范围和目标更小罢了。“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见前引)。可见,侯、鹄、正、槷是范围逐渐缩小的箭靶或目标,就象当今枪靶上一圈小似一圈的圈环一样。

将屯之初九翻译成现代语便是:屯处初九时,先结好柱子,以利设置“正'和“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非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二在初九之上,名之为乘。《说卦》:乾为马。坤又为牝马之贞,六二不言乘龙、乘牛而言乘马,因为“乘马”本身就体现着牡马与牝马或阳与阴的交合。

但是初与四正应,二与五正应,二与初不可能实现交合,故有屯如邅如,乘马班如之象。屯如邅如,艰难回转之态,班如者,盘旋不进之貌。为何阴阳之结合这般勉强别扭,因为六二之乘马,是初九强令其乘,就象一个男子强行让一个不爱他的女子乘上他的婚轿一样。尽菅男子一再声明他不是行寇而是要与这个女子结婚交合,但因为女子心里另有所系,因而守贞不允。字,许也,允也。《辞海》:女子许嫁为字,如待字,字人。《辞源》:旧称女子许嫁为字,见待字。但不字于初并非永远不字,等到十年才许嫁。二三四互为坤,坤数十,故至六四,才有“求婚媾,往”之举。

可见,并非凡阴阳就可交变,唯有互相构成正应才可实现交合,如同并非凡男女就可结婚, 只有双方建立了爱情才能结婚一样。

有人说,屯之六二是远古时代抢婚制的反映,笔者似觉未必尽然,它实际是初民摆脱了乱婚,走向对偶婚或一夫一妻制的反映。

六三,即鹿无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以阴柔处下卦之极,有贪得妄动之象,这正好冲犯了“先动则迷道”之戒。六三无正应,故无主,即鹿无虞之象。无虞无主,又争先妄动,安有不迷道之理。二三四为坤为林,故有“入于林中”之象。即鹿而不得,反使自己误入林中,迷道也。故戒君子见几不如退舍。倘执迷不悟,继续前往,则必致吝。

坤·六三曾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而屯之六三作为阴,居刚不能含章,逞强贪妄,无虞先动,即使逐鹿也无成,况王事乎?坤贵静,贵后动,贵得主,屯之六三不能守静,无虞而先动,欲不迷道,怎么可能呢?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六四承九五而为九五所乘,乘马之象也。但六四乘马班如之“班”与“六二乘马班如”之 “班”有别。六二与初九不成正应,反被初九强令乘之,以行婚媾,六二贞而不字,故其“班”为盘旋不进,勉强之意;六四则在十年小盈满后,女子许嫁并主动向初九求婚,初九报之以往之时, 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堪为一对恩爱夫妻,故其“班”不再是盘旋不进,而应训为班班。班班者,车队整齐华盛貌。杜甫《忆昔》:“齐纵鲁编车班班”是也。

女子静等十年,终与自己心上人相配,后动得主之象,一求一往,夫唱妇随,故有“吉,无不利”之象。屯之六四作为阴,当静则静,当动则动,坤道也,妇道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九五以阳刚居屯之五,既中且正。但处屯卦,有难生难交之义,故有“屯其膏,小贞吉, 大贞凶”之象。 

《易》言某爻之贞,有保其性格独立之义。六二守贞不字,为保其女子性格独立,免与初九阳刚交合;九五守贞屯膏,也为保其男子性格之独立。膏者,男子之精液也。屯在名词前为动词囤积,所以九五之“屯”,囤积也。囤积什么?囤积自己的精液。《说文》“膏,肥也。从肉,高声”。段玉裁注:“肥当作脂……膏谓人脂”。《辞源》:膏,油脂, 凝结者为脂,呈液态者为膏,物之精华。 
 
中国古代无人体生物学,远古时科学更不发达,因此,将男子的精液误认作膏,实属入情入理.遗憾的是中国人素来视色、性为洪水猛兽,故无精液一词。甚至民间所谓“怂”(song)字,在 《说文》(包括段注)《辞海》《辞源》中均无,只能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査出。但是,膏既为人脂、油脂、呈液态、物之精华,当与古人对精液的理解相同。因此,将膏训为精液,虽似惊俗,实则反映了当时人的认识水平,而且使九五的爻义不言自明。

正因为九五既中且正,才有保持自己独立性格的趋向,不愿与阴交合交媾,使自己有所输出,故言屯膏。如果说从小的方面即从保持个人独立性的角度言,屯其膏尚不失为吉,那么,从大的方面, 即从全《易》或整个人类的繁衍发展而言,则不啻是一种过失,故小贞吉,大贞凶。他卦中正为吉,屯卦之六二、九五反不及初九。六二不字,九五屯膏,有害交合,有损济屯。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连如。
上六阴处极位,阴之亢也。居九五之上而无正应之侯,故有乘马班如之象。乘马者,乘五也。九五阳刚中正,却为上六凌虐役使,足见上六之侍强。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阴处六二被初九强令所乘,犹且获难,上六乘九五中正之阳刚。岂可无难,故泣血涟涟,危难到了极点。

六爻中,初九为明卦之爻:六四为成卦之爻;二、五虽然中正,但因处屯卦,却为保持自己之贞,拒绝与对方交合交变,或不字,或屯膏,反而有害卦的发展,因此,六爻之中,惟二、五言 “屯”,二、五有始而难生,可交而不交之义;六三无正应之侯,无虞无主,而不能守静,侍强先动,以致迷道;上六乘中正之阳剛,役使其主,也无正应之侯,其难大矣。

四、屯的表达方法
屯卦是《周易》中极难破译的一卦。这固然与它在《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关,但更与屯卦奇特的表现手法有关。屯卦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比喻。既用射侯比喻乾为坤主,初九是众阴所追求和希望交变的目标,又用男女媾合这一任何人都要经历的切身体验来说明阴阳之交变一要正应,不是凡阴阳就可交变,盛行于现代的男女之间“找对象”笔者怀疑就与屯卦“建侯”有关;二要待时,不是说只要一方提出,另一方就不加思索地给予满足;还要有为全《易》交变付出代价的精神,绝不因个人之小吉而使整体发展致凶。

远古时代,射礼之风较盛,这反映了当时农业还不发达,渔猎还是人们借以谋生的主要手段这种历史状况。《周易》取譬于此,立象以尽意,是很自然的。

屯为什么又要比之于男女交合呢?
其一,古人认为,天一地二人三,人作为天地之精,将天地之灵气结合起来。
其二,古人认为,乾阳坤阴人中,人作为乾坤的产物,男为阳,女为阴,阴阳媾精,以体天地之情。
其三,男女交媾,涉及阳和阴双方的活动,并非单方面行为,正好体现了乾坤交变的原则。
其四,世间一切结合,唯男女之结合最是勉强不得,必须是双方出于自愿,互成正应。
因此,屯卦既取象于云雷之交,又取譬于射侯和男女交媾。

六爻唯二、五言屯,初、三、四、上皆不言屯,因为二、五本正应,然处屯卦却不交,二不字,五屯膏,以示难交。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