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前传之党项迁徙和夏州节度使的设立

 猴格 2022-09-05 发布于河南

公元1038年十月,在中国的西北部,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新国家建立,国号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

建国者元昊是党项族的杰出人物,他雄毅大略,通晓番汉文字,继承父祖遗志,利用有利条件,征服回鹘吐蕃沙洲,开拓统一西部,完成党项族的独立大业。

对于李元昊,对于西夏,并没有一本专门的如辽史金史一样的史书,其他私人著作也因为各种原因消亡。我们所能见诸史书的西夏事迹只能在辽史宋史金史中那么小小的一篇西夏传里看到一点皮毛。

就像五胡南北朝时代的仇池国一样,虽然地域不算小,立国时间并不短,竟然没有位列十六国中一样,西夏一直都被忽视着。

那么,李元昊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国的?他的父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他趟出这条路呢?他的祖宗先辈源自哪里呢?他们几代人是怎么做才努力一步步为党项族走出一条宽阔的发展之路呢?

猴格不自量力,翻阅有限史料,整理这么一篇很基础的文,算是史料粘帖?希望对对西夏感兴趣又不了解的朋友起到科普的作用,也欢迎喜欢了解西夏的高手朋友们多多指正讨论。

Tangghut党项,蒙文作唐古特或者唐兀,在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铭中【735年】第一次出现,【19世纪末发现于今蒙古国鄂尔浑流域、用古代突厥语突厥鲁尼文字刻写的后突厥汗国(682~744年)所建碑铭,被称为鄂尔浑突厥鲁尼文碑铭,是活动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书写的最早的文字纪念物。】

最初来源于阿尔泰语系,由于阗语或者粟特语的影响衍生出党项一词。党项族源自哪里?到底源于鲜卑拓拔魏还是西羌族?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个人倾向于羌族,依据也就是因为拓跋守寂的墓志,那个时候党项族还没有发展起来,不会为了编造一个显赫祖宗而去造假的。【想深层次了解党项羌来源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学者们的论述,以上两种论点都有学者支持。】

党项羌最早见诸于史书是北周天和元年【566】,冀州刺史杨文思因为党项羌叛,率州兵讨平之。【隋书卷48杨素附文思传】

邓至(西魏废帝元年【552】被灭)、宕昌(北周保定四年【564】北灭)这两个羌族小政权被灭亡后,部族融入党项,党项羌兴起。

党项羌自称弥或者弥药,分为八大部落,元昊出身的拓拔部就是其中之一。在周隋时期,党项各部各自发展,有依附吐谷浑当马前卒的,也有部落首领投奔隋朝的,这些内附者由边将安置控制。

在隋唐两代的一直打击下,吐谷浑衰落削弱了,党项羌诸部开始强大起来。联合吐谷浑不断骚扰西部诸州。

等李二大帝上位后,国内局势稳定了开始收拾边患问题,突厥、吐谷浑都被打残了,其他各族部落也纷纷投诚,元昊的始祖拓拔赤辞也在贞观六年【632】带侄子拓拔思头率众内附,唐列其地为懿、嵯、麟、可等州,以松州为都督府,羁縻安抚之,以拓拔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同年雪山党项破丑氏也归降内附。

唐朝在投诚内附诸部都设置这样的羁縻府州。这些内附党项转过头去当向导协助唐朝打击吐谷浑,贞观九年【635】拓拔赤辞与讨伐吐谷浑的唐军里的一支队伍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锸血为盟,相约攻击吐谷浑,结果李道彦违约袭击抢劫拓拔赤辞部,拓拔赤辞大怒,屯兵野狐峡阻挡并攻打唐军,李二大帝知道是李道彦的错误并没有怪罪拓拔赤辞,只是把李道彦减死徙边。

贞观末年,吐谷浑灭亡后吐蕃又强大起来,一直扩张势力,寇扰占领党项羌的羁縻府州。党项诸部只好向陇右东北、关内道北部迁徙,元昊所属的拓拔部可能就是这时候迁徙到庆州一带的。

李九时代,拓拔部一部分迁徙银州,唐政府设置静边州都督府安置他们,以拓拔赤辞的后裔拓拔后那为都督。

武周时代归降内附的党项二十万众也被安置到静边州都督府。可以说静边州就是党项拓拔部的兴起基地。

开元九年【721】六胡州康待宾反唐,党项诸部有依附康待宾起兵的,也有帮助唐朝征讨叛乱的,拓拔后那的儿子拓跋思泰就是参加围剿康待宾的战役中战死的,因此被唐玄宗追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让拓跋思泰的儿子拓跋守寂袭静边州都督。

唐朝因此又设立麟州、宥州等安置安抚党项羌。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拓跋守寂卒,赠灵州刺史加鸿胪卿,儿子拓拔澄澜袭官。

由于爆发的安史之乱,大唐盛世支离破碎,吐蕃趁虚而入,内附党项也趁乱侵扰邠州宁州。

而党项羌的第二次大迁徙也开始,在庆州灵州夏州居住的迁徙到银州绥州,在陇右北部的党项又迁徙到庆州夏州灵州。

有些党项部落开始依附吐蕃,甚至跟着吐蕃攻进长安城,成为唐朝的主要边患制造者之一,唐王朝为了减轻边患,努力把吐蕃党项隔开,又是召见党项首领给予厚赐,又是另置都督府安置,总之还是起到一定效果的。

因此野利部迁徙绥州延州,拓拔部迁徙银州绥州夏州,形成六府部、平夏部、东山部。拓拔家就属于平夏部。

吐蕃不但侵扰唐朝,对党项也时有骚扰,唐贞元二年【786】十一月,吐蕃攻盐州又攻陷夏州,时任党项首领的的是拓拔澄澜的儿子拓拔乾晖,官银州刺史,被迫率众退走,吐蕃攻银州陷麟州,留下数千士兵屯守夏州、麟州,次年【787】,因为粮草接应困难士兵疫病思乡,又听说唐朝的三大名将李晟马燧浑瑊来攻,尚结赞请求议和,当年五月就发生了平凉劫盟事件,弄得唐德宗灰头土脸【叫你不听好人言】,随后,吐蕃退出夏州。

面对吐蕃的不断侵扰,唐王朝也很苦恼,又担心党项变心投归吐蕃当马前卒,就对党项采取各种安抚招抚政策。

贞元三年【787】七月甲子(十三日),朝廷从振武分割出绥、银二州,任命右羽林将军韩潭为夏、绥、银节度使,让他率领神策军将士五千人和朔方、河东将士三千人,镇守夏州。【资治通鉴二三二卷】

夏绥节度使的设立,其一确实为招抚安置党项,其二明显还是防范党项,毕竟党项羌有前科在那里摆着呢。

虽然设立了夏绥节度使,党项的侵扰还是年年不断,有联合吐蕃回鹘起兵的,也有因为边将暴虐而奋起反抗的,而夏州平夏部拓跋氏从贞元三年开始,就在历史上没有显著事迹,一直到中和元年【881】拓跋思恭横空出世。

就是这样。


参考资料:

西夏纪,作者戴锡章

西夏书事,作者吴广成

早期党项史研究,作者周伟洲

西夏通史,作者李范文

唐方镇年表,作者吴廷燮

唐刺史考全编,作者郁贤皓

隋书旧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以及不提名的墓志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