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照邻-他生活比“二舅”还惨,没能坚持走向胜利

 半城湖之缘 2022-09-06 发布于安徽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刷屏了朋友圈和微博,登上各个热搜榜前列。

视频中“二舅”,小时候学业优秀,是“村里曾经的天才少年”,但因为一场疾病打针落下了残疾,未能在学校继续读书、参加高考,因此,命运发生转变,没能走出农村的二舅,靠学手艺,做了个木匠,维持生计。

先是给生产队干活,后来,生产队没了,改革开放了,他就给村里人做活。他是村里人口中“歪子”,总是笑呵呵的。他本身残疾,还收养了一个孩子,还努力照顾八十多岁的母亲。

“二舅”渺小的伟大,触动了很多人。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了一位诗人,卢照邻。

1

天才少年,一荐成名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他从小勤奋好学,十余岁就拜文字学家曹宪为师学习《埤苍》、《尔雅》。

《埤苍》和《尔雅》都是类似字词典的书,属于训诂学,就是研究古汉语词义、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问。说白了十岁多的卢照邻就开始按照字典认字词了,按照古人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在背字典和词典。之后,卢照邻又随通晓四书五经的教育家王义方学经史方面的知识。

随着卢照邻向名师学习语文、历史、哲学等科目,很快就具备很强的文字功底,他成了写文章的能手。

卢照邻和其他读书人不一样,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是直接走干谒,自我推荐。他背上包袱,带上自己的诗文,奔向了大唐首都长安。

当时的卢照邻犹如一只浴浪的海鸟,他要去海浪中飞舞,要与海浪搏击,只因他心怀直冲云霄之志。

《浴浪鸟》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到了长安,意气风发的卢照邻直接去找了宰相来济,万万没想,竟获得来济的赏识,卢照邻一荐成名,名声大噪。


2

王爷赏识,步入仕途

卢照邻的名声传到了邓王李元裕的耳朵里,李元裕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当时皇帝李治的叔叔,他善谈名理,爱研究学问,家里藏书很多。所以,一听说卢照邻很博学,很有学问,邓王就按照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一接触,太喜欢了这个卢照邻了,直接任命卢照邻为王府典签。他还得意地对下属官员们讲,“他就是我的司马相如。”邓王李元裕是把卢照邻当成了知己。这也算是一段传奇了。

卢照邻很喜欢邓王府,因为这里“有书十二车”,这里有大量书籍可以供他自由阅读。

在长安的生活很简单很自在,他在城里到处闲逛,他把看到情景和感想,都写进了《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

——《长安古意》(节选)

典签虽是掌管文书的小官,但当时的卢照邻还不到二十岁,小小年纪就步入仕途亦是传奇了。

3

仕途坎坷,偶得风疾

几年后,卢照邻因为写下《长安古意》指出权贵豪门的骄奢淫逸和权力争夺,暗讽权贵而遭人记恨,尤其是刺痛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他被抓进了大牢,当时的官员受人指使,打算对卢照邻从重定罪,幸好朋友李荣帮忙,才得以出狱。

他在《穷鱼赋》里,曾隐晦地把遭遇写了出来:“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友人救护得免。”并把自己比作一条大鱼,一条被搁浅的鱼,被唯利是图的渔夫和他的朋友给捉住了,他们尽情玩弄,折磨这条大鱼。大鱼正在绝望之际,天空飞来一只大鹏鸟。大鹏看见了大鱼说,我原来还是鲲的时候,与它一起游过水,自从我长了翅膀,它可就孤单了啊!说罢,径直飞下,背走了大鱼,大鱼又重新获得了自由。

之后,卢照邻被任命为益州新都尉。但是在蜀地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在《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他写到: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在《赠益州群官》,他还写到: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看起来,卢照邻在蜀地心情也不怎么好,也没受重用。

唯一令他开心的时光,就是和他喜欢的郭姑娘在一起。

但在蜀地卢照邻忧愁大于快乐。古人讲,忧能生疾。偶然间,卢照邻患了风疾,也就是麻风病,而且病情很严重。任期满,他便辞了官,与郭姑娘告别,答应她参加完“典选”再回来找她。

3

访医治病,投水而死

辞官的卢照邻去了长安,他参加“典选”,但未能通过。然而忧郁和疾病不断折磨他,他曾“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当时,名医孙思邈和他都住在同一个坊,光德坊。所以,卢照邻有机会向孙思邈求医问道。卢照邻还拜了孙思邈为师。然而,卢照邻不知道他的病是绝症。

为了治病和静养,他还从长安辗转搬到了太白山,寻找道士方士医治。据说,他曾得到方士的玄明膏,一种丹药。结果正在治疗期间,卢照邻得知父亲去世了,不仅“悲从中来”,嚎啕大哭,以致呕吐,把丹药都吐出来了,病情更重了。

丁忧之后,卢照邻移居龙门山养病。为了给他治病,他的母亲和兄长不惜破产为他购药。全家人过着“布衣藜羹”的艰苦生活。同时,朋友韦方质、范履冰等人同情他常常供给他衣、药。而且病情并未好转,而是恶化。他一只手残废了,两脚痉挛,行动很不便。

在《五悲》中,卢照邻这样描述自己的惨状:“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衣联褰而百结。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翳其若瞢;俯而动身,羸而欲折。神若存而若亡,心不生而不灭。”

到后来,孙思邈去世了,卢照邻全身瘫痪了。他迁居阳翟的具茨山,他买了数十亩田地,盖了房舍,并引来颍河之水环绕房舍。这次搬家实际上是卢照邻给自己定下的最终归宿,他几乎不再抱有希望,他找人给自己挖了坟墓,常常爬过去仰卧其中,随时做好赴死的准备。

对于卢照邻来讲,生活真是太痛苦了。

他在《释疾文》写道:“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铺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每至冬谢春归,暑阑秋至,云壑改色,烟郊变容,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赋命如此,几何可凭?”

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最终,卢照邻向亲人,向这个世界作了诀别,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爬到颍水边投河自尽了,没能坚持走向生命的胜利。

卢照邻一生经历了五悲,悲才难,悲穷通,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苦难就是苦难,并不能治愈任何人。

-作者-

张建楠,喜欢唐诗、宋词等文学,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