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蒙时期 06】霍布斯为何被誉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奠基人?

 襄子的箱子 2022-09-06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327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06 篇文章

国家的建立不是为了王室的继承,也不是为了贵族的特权,更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一个人。

虽然霍布斯的理论是偏向于独裁君主制的,但他却被誉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奠基人,这怎么说呢?

从霍布斯的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的建立不是为了王室的继承,也不是为了贵族的特权,更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一个人。基于此,他认为,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一视同仁的,而不能随着国王的性子朝令夕改。他第一次将国家的权威直接建立在了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如果国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安全,那么在霍布斯眼里,它就不配是一个国家。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有矛盾的地方,其实看下来,一点都不矛盾。首先,国家建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避免“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恶劣状态,要保护这个国家内的每个人,这是前提。如果有人作奸犯科,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则国家就有权利去替受害者实施“报复”,诸如判罪蹲监狱等。生活在国家里面的人,必须要服从国家,即主权者的命令。如果主权者过于为所欲为,那么受不了的人不能起来推翻它,但可以逃跑,实在逃不了,就认栽吧。

霍布斯的另一个开创性在于,他率先将国家与正义区分开,什么意思呢?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学都希望我们能建设一个正义的国家,不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国家的前提是向善,在中世纪,上帝成了一切的存在,西方人不认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正义的,因为它不是一个上帝的国家。而霍布斯的理论恰恰相反,他认为,国家的使命是要对付人性,而人性在很多时候是恶的,如果不加以管束,那么就会出现“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一些人在看了霍布斯的理论后,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他对人性的洞察是那么的深刻,也影响了之后的政治学。比如洛克和卢梭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契约论”,只不过与霍布斯版本的不一样。

虽然霍布斯支持绝对主权,但他学说中的自由精神,同样非常精彩。从《法的原理》到《论公民》,再到《利维坦》,他不断修正了关于自由的概念。霍布斯年轻的时候热衷于修辞学,后来他认为,语言的模糊不清很容易带来误解和概念的混淆,因此他后期的作品几乎都尽量做到用词准确,且对每一个名词定义清晰。

关于自然权利,他这样定义: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意愿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生命的自由。这点甚至贯穿了他的整个理论。

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自由是什么呢?

霍布斯认为,这种自由必须通过它的反面措辞来定义,也就是说,自由的在场必定伴随着其他一些因素的缺席。霍布斯说:“自由一词就其本义说来,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我所谓的阻碍,指的是运动的外界障碍,对无理性与无生命的造物和对于有理性的造物同样可以适用。”

由此推导,自由人的定义是指:在其力量和智慧所能办到的事物中可以不受阻碍地做他所愿意做的事情的人。

跟着霍布斯,我们会进一步发现,一个人如果不能做什么,那他就是没有做这件事的自由。但这显然会带来一个不合理之处。比如一个腿断了的人,他无法奔跑,或者在病床上患了重病的人,无法走出室外。他们的不能并非因为他们的不想,而只是因为他们的不能。按照霍布斯的说法,他们就是不自由的人,但我们并不能说他们就是不自由的人。

在霍布斯这里,自由与自愿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处境,做出判断,权衡利弊之后做出取舍,最后做出自愿的决定,这时他就是自由的,不能说他受到了强制或奴役。因此,法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自由受到了威胁,因为一个人可以选择遵守法律,也可以选择不遵守法律,不管如何,他仍是自由的。

可能很多人认为霍布斯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本人并不承认这一点。他宣称自己亦是一名基督徒,并试图为自己写文辩护。在《论公民》中,他那时候的立场还站在英国国教的基本立场。对于教会,他还是承认它具有解释《圣经》的权威性。但是在《利维坦》中,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霍布斯剥夺了神职人员独立解释《圣经》的权力,他坚持认为,主权者是唯一的权威,哪怕是在宗教问题上也不例外。他并不是否定上帝的存在,当时的他面临两个敌人,一个是来自民间自称为先知的“大仙”,另一个则是罗马天主教会。他要求基督徒们服从主权者,而不是罗马教会或跳大绳的大仙,这与他的政治哲学如出一辙。

他之所以反对罗马教会,是因为他觉得,中世纪的黑暗正是教会带来的。

晚年的时候,霍布斯写了一本小册子《哲学家和普通法学者的对话》,批评了库克法官和黑尔,他不同意库克坚持司法独立于王权的主张,从他的《利维坦》中也可以看出来,他认为,从保存生命是人的第一需要可以推导出,若是没有一个绝对long断的王权,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黑尔不同意霍布斯的说法,他讽刺这位老兄是将一个已经开化的社会等同于自然状态,这完全无视了社会早已形成的是非标准。

正如他的政治哲学一样,霍布斯是一个很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他远离战争与瘟疫,以防自己死于非命。他很少喝酒,60岁之后决定完全戒酒,也不再吃肉,而改吃低脂肪的鱼。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七点起床,吃一些简单的面包,然后出去散步,边走边思考,随身也会携带小纸片记录自己的想法。

大概在10点的时候,他回到家,11点吃中饭,然后听会音乐,抽抽烟。

晚上,他关好了自己的门窗,在确定没有人之后,他就放声歌唱,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唱歌,而是他觉得这样有助于自己的健康。

霍布斯最后十年生活在德文郡伯爵的乡村住宅中。他的生活依然十分讲究,定点散步、运动、吃饭、思考、写作。不过他基本上不再看书了,只是细细消化从前读过的东西。1679年12月4日,91岁的霍布斯安然去世。

霍布斯在近九十岁高龄时,还爱上了一个年轻女子。在他晚年的一首诗中,霍布斯写道:

尽管我现在年逾九十,已经太老,

但仍热切期盼丘比特将至的佳音,

无数的严冬从未如此寒冷,

我已几乎愚蠢透顶,

但我仍能恋爱并拥有一位佳人,

她无比俊俏,无比聪颖;

可是不要骄傲,不要妄为,

以免失却她的芳心。

告诉你她是谁,过于大胆,

谜底需要你自己揭开;

不要因为他老,就把他当成傻瓜,

他爱美丽的身体,更爱美丽的心灵。

下期:笛卡尔,用四篇的文章,好好把笛卡尔整明白。

新书已上线,欢迎大家抢购: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