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文静:在学生心中撒下诗意的种子

 书韵闲话 2022-09-07 发布于湖南

在学生心中撒下诗意的种子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的反思 

诗意是楚辞汉赋,是唐诗宋风,是书卷中的点点文墨,是胸中的 山川沟壑,是让我们在纷扰繁华的世间更热爱生活的美好理想。“腹 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爱上诗词,爱上语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博大和包容,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为了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提高,我做了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经过两个星期的课堂教学后,我发现了学生存在的不少问题,具体表 现在:

1.课前预习少,对即将学习的诗歌及其文学常识感到陌生。

2. 早自习时朗读诗歌的声音小,积极性不高,有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精神 不振。

3.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诵读、品味诗的主动性较差, 课堂气氛不浓。

4.课后欠缺复习巩固,背诵默写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就连李煜的《虞美人》、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的《将进酒》等名 篇和其中的名句都不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也进行了细致的思考:

1.学生对诗 词的理解能力有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课内外阅读量较少,学生 古诗词积累和人文素养积淀不足,无法支撑学生课堂能力的发挥。

2. 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把目光及注意力转 向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抱着语文不用学也能考得不错的 态度,更不用说带着鉴赏的审美心理去深入领悟、解读古诗词。

3. 只重答题技巧的指导,不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浸染。为了应付考试, 教师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开去引导学生阅读诗歌,一步 步做出题目。这让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饱含 热情的酣畅淋漓的读诗,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熏陶学生,激发他们丰富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起他们对古诗的热爱,俗话说得好:“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


当然,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在班上开展了一次全员参与的诗歌朗诵大赛。首先,提前半 个月布置任务,让学生选好自己喜爱的古诗词并熟读成诵,这半个月 的早自习不冷清了,大家读得热火朝天。

再选一节课,让他们走上讲 台自由表演发挥,期间我还帮他们录制了视频。比赛结束后,将表演 精彩的王刚、万颖、谭立荣等几位同学的视频传到了班科联系群里, 这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读诗积极性。古语有云:“好诗不厌百 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感情的吟诵不仅可 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领会诗的音乐美,与作者的 情感产生共鸣。

2.我不仅教学生读诗,还提倡学生歌唱。我会把《中国诗词大 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播放,看古典诗歌是 如何与现代音乐结合焕发出生机的。“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在中国 的历史十分悠久。

诗言志,歌咏言。《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 唐诗、宋词、元曲等也一样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唱“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时感受李煜的痛苦绝望,唱“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时体会李清照的孤寂愁闷,唱“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时领悟苏轼的豁达乐观,学生正是通过声情并茂的歌唱 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只要能让学生爱上古诗, 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多点尝试又有何不可呢?

3.适时运用古诗教育学生做人和作文。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 库中的瑰宝,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从中不仅能体悟到民族的 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自我的认知、 发展和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讲到“爱国”时,我会引“臣心一 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讲到 “立志”时,我会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男儿立 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讲到“勤学”时,我会引“黑发不知 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讲 到“孝亲”时,我会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 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讲到“自信”时,我会引“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学生 既受到了教诲,又积累了作文素材。

4.摘抄喜爱的诗句,写下你的点评和赏析。号召学生准备一个 本子,平时坚持积累名言名句,写分析鉴赏的短文章,熟能生巧,经 过练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肯定会提高。古诗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相思,有“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的承诺,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修为,有“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的告诫,这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希望千千万万语 文老师在学生心中撒下诗意的种子,期待有一天“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作者为常德市一中语文教师,杨智慧工作室骨干成员,本文来源工作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