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开始,用心说话

 百草园wjy 2022-09-07 发布于河南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平常聊天中,一个人说的话如果有 90% 以上是废话的时候,这个人就容易感到快乐,这才是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候。如果废话不足 50%,快乐感则不足,相应地也不会感到幸福。

很好理解啊,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模拟一下对话。

比如:

早起的风好舒服啊……

是啊,又清凉又温柔,像你的手指……

比如:

快看这朵花,娇艳欲滴……

嗯,看着就让人心生怜惜……

再比如:

你看,今晚的月亮真美啊……

对哦,都说今晚的月亮是超级月亮呢……

这种对话,不管交流的对象是谁,都很美很惬意让人快乐幸福。

这种快乐幸福的对话有吗?

当然有,只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快乐幸福场景发生的概率较低而已。

这倒不是说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就不能有快乐幸福的交流,而是说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可以偶尔地醉入风花雪月中,但多数时间,我们都得活在柴米油盐的琐碎烟火里。为了生存,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废话连篇,别说你找不到倾听的对象,就连自己,都恨不得自己说出去的每个字都不是废话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就说明,很多时候,就算是在平常的聊天中,我们的对话也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有目的性并不是贬义,而是表明,我们发起一个话题,是为了能通过双方的交流沟通达到一定的你想要的效果:或者是让对方听从你的安排,或者是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或者是让对方支持你的观点,或者是让对方明白你的困难……

《关键对话》告诉我们,类似这样的对话,就是关键对话了。

之所以将之称为“关键对话”,并不是说对话谈论的内容有多么重大影响深远,而是说这是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日常对话,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和他人的互动行为。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关键对话”,它无处不在,随时出现。它们可能是“向上司提出精心设计的方案,却被泼了冷水;要求员工加班,却被沉默对抗;想和配偶沟通,却只当作耳边风;请邻居遵守公德,对方却依然我行我素……”

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首先,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其次,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最后,对话双方的情绪激烈。

虽然,我们在对话开始的时候,并不一定就有这三个特征,但想要说服一个和你观点不同的人,或者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既定想法并不是件简单易行的事情。随着你对自己期待结果的迫切,随着双方对话的进程,随着对方不断的反驳,对话随时可能会引发不快,正常交流会逐渐升级到失去理智的攻击……

事实表明,在激烈情绪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疯狂发作。

疯狂发作会让我们失去理智,歇斯底里,甚至恶语相向,说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话。这样很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小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甚至会升级成大问题,这个结果我们都很清楚。

但选择沉默呢,不是正好彼此冷静一下,不是很绅士的表现吗?

应该有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吧,因为确实有不少人面对这种情况时会选择沉默不语。沉默不语就是逃避对话,不再沟通交流,问题只会陷入僵局。马丁·路德·金说过,当我们面对重要问题保持沉默时,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上演悲剧了。无需质疑,逃避同样会让分歧越来越大同样会把对话搞砸,同样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当我们无法正确处理关键对话时,生活中所有重要的方面都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包括我们的事业、圈子、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的身体健康。

不可否认,很多问题都是由沟通不善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由于我们不会正确地和他人对话,所以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

于是,我们可能会被老板开除,可能会和同事闹僵,可能会和亲人产生隔阂,和爱人分手,和朋友反目……

生活从此开始一地鸡毛。

隐忍和暴怒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圆满解决问题,还能增进双方的关系呢?

肯定有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面对危险采取最原始的应对方式——暴力对抗或转身而逃——这是我们人类的普遍反应,你无需太过自责。但是你要明白我们的目标是要和对方一起解决问题,找到一条双赢的道路,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糟糕行为进行反思。

如何让对方清楚知晓你的想法,如何说的圆满得体,最后达成一致的完美结局,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如果你天生没有这种能力,不要担心,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要明白我们所有的不快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想要解决好“双方”的问题,只能从“自己”开始,在自我身上找原因。改变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沟通效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条件,让对话顺利地进行下去。

我们要主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机智的说服和友善的关注来解决问题,正确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几天以前,彼时正满心急躁,怨天尤人,找大树抱怨:工作多,任务重,老板只说重要,却不加派人手……喋喋不休,反反复复。

总之,用大树的话说,就是: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那汹涌而至的负能量。

确实,当时情绪极差,甚至连大树帮我做的分析,我都认为是他在找我毛病,明明我是对的,我没有错……

大树极有耐心,一直等我发泄完,才说:这世上没有净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你不能只看到自己的。有了问题,我们需要用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一味抱怨。你有没有考虑过你自己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是否准确陈述出自己的观点……

大树让我好好阅读一下《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好好自省几天。于是,这本书走进我的视线,于一片愁云中,带来无限光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