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发掘过程及命名始末

 寂寞红山 2022-09-08 发布于北京

夏王朝时,其统治区域主要在今中原地区,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在当时只能称为边鄙地区、边远地区,或合称为诸边地区。

这些地区有许多氏族部落,也有当地的农业、手工业和采集渔猎经济,这些地区为繁荣中华民族古代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代表。遗址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北至西拉木伦河,东达医巫闾山麓,西抵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太行山东麓),南抵拒马河(南临渤海)。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分布于西拉木伦河以南,燕山山脉至渤海湾以北,东西则大概以医巫闾山和七老图山为界。

迄今已经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很多,经过发掘的、已经发表简报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址已有40多处。

涉及区域如此庞大、影响深远的早期青铜文化遗址,其发现、发掘过程中有什么故事呢?它有哪些文化特征呢?它的分布情况和主要遗址有哪些呢?它和中原夏文化有什么联系呢?

这些都是我很想深究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只谈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其余的问题留待后面再叙。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过程

大多数人都知道,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因为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村而得名。夏家店之夏和夏朝之夏,虽然都是同一个夏字,但这个只能说是一种巧合罢了,恰如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又恰好研究夏朝的历史,这也是一种巧合一个道理。

中国现代考古学是诞生在民国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也很难细谈。

之所以大多数人不愿意详细描述过往细节,或许是因为我们国人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缠绕屈辱和愤恨之情。然而,我们还是要敢于面对过去,面对民国时期的历史。

(一)民国时期

从1905年日本第二次占领大连地区,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人在大连地区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表了数百篇报告、简报和论文。

这其中就包括了1929年出版的《貔子窝——南满洲碧流河畔的史前时代遗址》(简称《貔子窝》)。主编是有日本考古学之父之称的东京大学校长滨田耕作

该书著录有内蒙古哲理木盟(今通辽)奈曼旗小库仑出土的圆折肩素面陶鬲、腹饰绳纹加划纹的罐形小阜鼎和新出土的素面磨光筒腹鬲等后来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典型陶器。

1930年前后,日本驻赤峰代理领事牟田哲二就开始收集赤峰附近出土的资料。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赤峰。

1933年,牟田哲二委托访问赤峰的学者上治寅次郎把收集到的陶器、石器和青铜器等重要文物作为礼品赠送给了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后来,他又同鸟取森男、金子健儿等人先后把大量的贵重文物送给日本东亚考古学会。

1933年7月,“日本第一届满蒙学术调查团”来到热河,在朝阳、凌源、兴隆、承德、赤峰等地,对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调查。

八幡一郎作为第一届满蒙学术调查团成员访问了赤峰,在赤峰红山后发掘了数座方形石棺墓。

两个月之后,这个调查团返回日本。在这次调查中,日本人采集带回了一批石器、陶器和几座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

由于牟田哲二所收集遗物的性质和八幡一郎发掘调查的情况一致,因而引起了京都大学文学部考古学教研室的注意。

1935年,由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组织,滨田耕作亲自出马,带领赤崛英三、岛田彦贞、三上次男、三宅宗悦、水野清一等人对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

这个所谓“考古团体”于1935年夏天到达赤峰,在这里进行了三个星期的大规模发掘。日本的考古学家们将这些“成果”全部带回了日本,放在了京都帝国大学教研室。

1938年滨田耕作等人整理出版了《赤峰红山后》一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北方古代文化遗存的重大发现。初步把西辽河地区古文化遗存概括为“赤峰第一期文化”和“赤峰第二期文化”。

日本学者认为“赤峰一期文化年代相当于商周时期,源于甘肃的彩陶文化的影响,即是后来命名的红山文化。

并以在当地曾采集到“明刀钱”为据, 认为“赤峰二期文化是秦汉时期的文化。

抗战期间,出现一位特殊的民间考古爱好者,他叫佟柱臣。当时他还是中学历史课教员,1943至1945年间曾经在赤峰工作。凭借一己之力,佟柱臣对赤峰、朝阳的遗址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1943年佟柱臣发表了《凌源牛河梁彩陶遗址》和《凌源新石器遗址考察》等系列文章。

1949年,佟柱臣他调入国家博物馆,继而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为中国考古领域的一代大师。

(二)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和,考古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52年, 河北唐山小官庄基建工程中出土了六座石棺墓, 墓中随葬的素面鬲、折腹盆等器物具有燕北夏家店下层文化同类器物的风格。

安志敏先生通过对石棺及其随葬品的研究, 认为其年代要早于东周, 首次指出《赤峰红山后》一书对所谓“赤峰第二期文化”年代的推断缺乏科学根据。

1954年,我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根据梁思成先生的建议,在他所著的《新石器时代》一书中专门列出了一章“关于赤峰红山后新石器时代遗址”。

书中指出,这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含有长城以北文化的特点,同时含有仰韶文化中彩陶的特点,因此是长城南北两种文化互相影响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将其正式命名为“红山文化”。

1956 年,裴文中教授率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学生(当时的学生中就有现今著名的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等人)到赤峰红山实习,采集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片。由吕尊谔先生执笔撰写(裴文中教授和苏秉琦教授指导)《内蒙古赤峰红山考古调查报告》。

调查对日本学者在1938年提出的结论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

赤峰一期文化,即红山文化的彩陶源于甘肃彩陶的证据不足,红山文化彩陶和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更多的联系。

赤峰二期文化属于秦汉时期的结论也得到澄清,所谓的赤峰二期文化不属于秦汉文化,应该属于更早的商周时期,后来我国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夏家店上层文化。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设立了内蒙古考古工作队

1959年-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观民(曾任内蒙古工作队队长)、徐光冀主持发掘了(试掘)夏家店遗址。

这次发掘所获遗物不多, 但却发现该遗址明显存在出土遗物各有特点的上、下两层堆积 ,从所谓“赤峰第二期文化”中分辨出两种年代不同、文化性质也不相同的文化。

以上层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夏家店上层文化”。其遗址的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之际,最晚的相当于春秋战国之际。

以下层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 当时发掘简报明确认为 “与殷商文化有较密切的关系, 年代也可能大体相当。”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性质和面貌得以确认后,又发现了众多同类性质的遗址,如内蒙古赤峰市英金河流域的石城群、蜘蛛山、宁城县小榆树林子、南山根等。

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现在的研究证实,其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00年。

根据陶器演变和碳14测定的年代数据推定,把夏家店下层文化分三期。一期的年代相当于夏代早期,二期相当于夏代晚期,三期相当于商代前期。

1935 年日本学者在赤峰红山后发掘的、把两种不同时期、不同谱系的文化混在一起的观点已经成为历史。

故而学术界是以1960年为诞生“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时间节点的。

自此之后,考古工作者在燕山山脉南北地区进行了大量发掘和调查, 迄今已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近3000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