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王阳明学说之纪(2)——蒋介石所学习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的前后

 梦想童年594 2022-09-09 发布于江西

曾国藩作为满清汉人首辅,针对洪秀全的事件.竖起了王守仁的哲学旗帜,同时也对当时民间流传的汉学进行了全面清理.掀起了一场十分浩大的文化围剿.一破一立的结果,令到湛若水在晚清以后声名狼藉,而且许多著作也已经失传.特别是他的"知行并进"理论已经是没有人再对它进行研究和理解.

民国期间大量的西学经翻译了以后,成为当时学术的主流.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海归派,虽然也倡导儒学.但是仅局限在四书五经的内容上,更多的是以古为幌子,宣扬西方学术思想.从而令到中国国学研究走向了绝路.但在民国的动乱中,中国传统哲学以其顽固的生命力,悄然地在权力角逐者中生存.其中军阀张之洞就大力扶持国学的研究,蒋介石在自我西化蜕变的过程,也开始重视王守仁的理论.

蒋介石之所以重视及钻研王守仁的理论.一方面是同乡的缘故,另一方面是一种缘分.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理论,并不是一种霸权方法,而是一种处世方法.当你"知"可为时,你才能“行”有为。但人生的现实往往是“知”可为,但“行”的结果不可为。也就是缠绕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上的一道死结: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论什么人只要是置身于地球上,就必然是会在这一矛盾中运动发展。如果不正确面对而强行合一的话,不仅是命运的改变,而是会加剧个人心灵的痛苦。所以,蒋介石的一生,基本上是与王守仁走了同一条路。最后,只能在台湾筑起了阳明山庄,反思自己的失败过程。

虽然王守仁的理论并不可取,但作为承传上的碑石,一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了一席之地。“文革”期间,杨荣国主编的《简明中国思想,就将王守仁的理论作为明代思想的主线,并定性为“反对程朱学派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这一定性一直承传至今。台湾学者钱穆写的《宋明理学概述》就较为客观,将王阳明和湛若水的理论并行列出,指出仅是宋理学的一个发展过程,当然,钱穆先生适应民国期间的学术取向,更大的兴趣仍然是王守仁。所以,湛若水的理论依然是被王守仁的光芒所湮没。

到新千年,方国根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刊发了《湛若水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肯定了“湛若水大胆批评了由孔孟以来的先知后行”和“知之非难,行之为艰”的知行分离观。对宋明理学关于知行关系进行了检讨,从心合内外的观点出发,以“体用一派”来论证“知行合一”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依然不能将湛若水独立出来,还是需要和陈献章,王阳明结合分析。所以,并不能引起全社会对湛若水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