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训宝典之一百一十:陈献章家训《诫子弟书》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9-09 发布于山东

陈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世称为陈白沙。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

陈献章二十岁考中秀才,正统十三年四月进国子监读书。曾经过推荐短暂的在吏部做官,后辞官回到家乡,聚徒讲学,四方学者慕名而至。成化十九年,明宪宗授以翰林院检讨而放归。陈献章自此便居乡讲学。万历初,从祀孔庙,成为岭南地区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也是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人之一,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被后世称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

陈献章提出著名的“学贵知疑”的教育理论,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逐渐形江门学派。陈献章的心学开启了明代心学先河,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明代的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文章图片1

陈献章家训《诫子弟书》:

人家成立则难,倾覆则易。孟子曰: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人家子弟才不才,父兄教之,可固必耶?虽然,有不可委之命,在人宜自尽。里中有以弹丝为业者,琴瑟,雅乐也,彼以之教人而获利,既可鄙矣。传及其子,托琴而衣食,由是琴益微而家益困。辗转岁月,几不能生。里人贱之,耻与为伍,遂亡士夫之名。此岂尝为元恶大憝而丧其家乎?才不足也,既无高爵厚业以取重于时,其所挟者,率时所不售者也,而又自贱焉,奈之何其能立也。大抵能立于一世,必有取重于一世之术。彼之所取者,在我咸无之,及不能立,诿曰:“命也。”果不在我乎?人家子弟不才者多,才者少,此昔人所以叹成立之难也,汝曹勉之!

译文:

一个家庭成家立业难,败家破产易。孟子说:君子开创基业传承后代,就是为了能够有人继承,如果成功则是天命。家里的子弟能不能成才,父亲兄长教导,就一定成功吗?即使这样,也有不能推脱的责任,自己应该尽心。街坊有以弹琴为职业的,琴瑟,是雅乐,他用来教人弹琴获利,令人鄙视。传到儿子,依靠琴艺为生,由此水平更差而生活更困难。随着岁月流逝,几乎不能维持生计。街坊看不起,耻于与他为伍,最终丢掉了士大夫的身份。这难道是因为曾经是大奸大恶而败亡家业的吗?才能不足,既没有高官权位和丰厚的家业让人看重,所借助的,都是时代所不需要的,还自己作贱自己,怎么能立足于世呢?大抵在世上一辈子立足,一定有能被重视的能力。别人需要的,自己全都没有,到了不能立足于世的地步,就推诿说:“这都是命啊!”果真原因不在自己吗?家里子弟不成才的多,成才的少,这就是过去人们感叹成才太难的原因。你们要努力啊!

陈献章的《诫子弟书》,重点强调了个人自己对于成功的责任,虽然有父亲师长的教导,但自己也有“有不可委之命,在人宜自尽”,如果不努力,没有能够立身于世的才干,又没有富贵的家业可以依赖,“其所挟者,率时所不售者也,而又自贱焉,奈之何其能立也。”因此,每个人要成功,“大抵能立于一世,必有取重于一世之术。彼之所取者,在我咸无之,及不能立,诿曰:'命也。’”这样的例子不仅在当时,其实现在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能见到。因此,陈献章教诲子弟,要好好思考为什么不能成就自我,“果不在我乎?人家子弟不才者多,才者少,此昔人所以叹成立之难也,汝曹勉之!”这些话其实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应该好好深思。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