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式教学

 瀚海低吟 2022-09-10 发布于山东

今天看到七年前写的这篇文章,我既惊喜又惭愧。

喜的是,现在我们还在热捧的教育理念,其实我早早地就学习过了。愧的是,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自己执行得还是不够好呢?

因此又想起苏师的书。按说,苏师的书就更早了,那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记录啊!可是,我们现在来看,仍然会发现书中的很多理念并不落伍,尤其双减后你再读,更会觉得有指导价值了!

这就是经典之价值所在。感恩自己留存了这么宝贵的记录,今天回头看,又让我想起当时听课后走火入魔的样子,反思自己走着走着,就忘了一份曾有的坚定。

上周我还在叙事中,说到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讨论习惯。没想到,这周一,就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亲眼见证了一堂优秀的分享课堂。借着联片教研,我有幸走进了劲松二小,听了一节分享式教学的实践课。

这节课在二(2)班上,由陈跃进老师授课,课题正好是我次日要讲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我最感兴趣的课题。因为,人教版的这个课题设计,都是在学生们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才安排的,目的在于能够利用之前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课上起来,既让孩子们产生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又能训练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即:先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怎么解决?怎么检查?这种长期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而陈老师的授课,让我耳目一新的则是分享式教学在其中的运用。开始,我以为优秀的数学老师们都应该是这么上课的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后来,听孙家芳老师介绍后,我才明白,这次教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来学习这种分享式教学。分享式教学的理念,主要是分享、互助、合作。通过个人、小组和全班的分享,进行夸、评、补、问的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信、大声地说,没有心理压力地说,鼓励生生对话。这和我一直期待的合作讨论式课堂不谋而合。所以,这次的听课,对于我来说,似乎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按照孙老师的提示,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资料,觉得自己似乎遇到了救星。我详细地做了课堂实录,并对照网上的资料进行思考,无意中又发现:其实我目前所教授的综合实践课,还有思想品德课,采用的模式也是与分享式教学类似的。只不过,我一直没敢大胆地将这种模式,放在低段的数学课堂中来——总觉得低段学生要想打造这样的课堂,会比较难。但看了劲松二小的课堂,我很有信心了。这也是一群二年级的小学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受这启发,次日我的教学就开始有了转变。同样的课题,虽然最初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完全按照分享式来做,但架构还是差不多的。我先试着,调整学生汇报的形式。比如,过去是由学生在台下进行汇报、回答问题的,现在改为到讲台上进行汇报,并加入开场白之类,让这样的汇报更为正式,更为隆重。孩子们因此也更加珍视这样的机会。因为是初次尝试,许多规则需要从头制定。结果,本来是计划用一个课时讲完的,我们用了两个课时。但整个过程,孩子们已经在初尝分享式教学的喜悦和成就感。我想,这样的教学若是一直坚持下去,也一定能够取得劲松二小课堂上的那种效果。(我为什么没坚持?)

孙家芳老师开始说的几句话特别打动我:这次我们希望大家能看到,就是这样的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老师,正在这样培养着一群普普通通却不同寻常的学生。是的,这不是什么传说中的名校,也不是特级高级教师云集的地方,但他们的每个课堂,都让学生们在体会分享式教学带来的喜悦。我看到了孩子们的专注、质疑还有眼中闪耀着的成就感,看到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轻松和指挥自如。

非常感谢有这么个机会,帮助自己成长,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

如果真要追溯分享式教学的起源,我想,不用查找资料,就应该能确定,这一定是一位或者一群,一心奔着教学目标而努力思考更好的教学模式的老师们想出来的。在本周五的讲座中,飓风老师这样说:最初她在思考教学设计时,并非为了迎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模式——那时,三重境界这名词还没有提出来呢!她只是认为,当时的教学设计,一切都是为了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而已。只是认为,教育,就得这么做才可以。

分享式教学一定也是这样的。如何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如何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分享和评价意识?……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分享式教学便应运而生。

每次与孩子们共度午读时光,我都觉得很满足。先是,他们吃饭,我边维持餐厅秩序,边整理一些手头的杂活。最近姜老师带领孩子们参与光盘行动,每位孩子吃完后,需要给我看一眼餐盘,才可以放下。于是,就像演生活剧似的。时不时地,会有一句稚嫩的声音传来:姚老师,您看!只要有一粒米饭,我都会很郑重地说:还有一粒呢。然后就会听到孩子对其它孩子说:一粒米饭都不可以有的。真严格!此外,时不时地,还会有孩子趁我不注意时塞些水果到我嘴里,因为他们发现,礼貌地问我要不要吃,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老师吃饱了,谢谢了,你自己吃吧。哈,聪明的孩子们便想出这样强行的办法来。个别调皮的孩子,为了让我吃水果,还会答应我提出的上课要更用心的要求。可爱的孩子们!

    接下来就是讲数学故事。因为故事中常常需要思考,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感兴趣地听。所以,我尽量把故事情节讲得更生动些,兼顾各个层次孩子的需求,虽然会讲到其中的数学题,但不深入。只为培养个兴趣就可以了。几周下来,能和我一起共读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