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治中三上万言书,蒋介石次次否定,为何毛主席却乐意接受?|张治中

 胡绍仪笔扫千军 2022-09-10 发布于湖南

中华民国和新中国初期,张治中一直是一位在军政两界,独树一帜的人物。他在国民党内,长期身居高位。为了“不对中共放一枪一弹”,他从未走上与我军的战场上。

蒋介石和毛主席不约而同地,给予了张治中高且好的评价。但蒋介石和毛主席,在对待张治中的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这也许就是两人各自的成功、失败之处。

直到1949年,渡江战役发动前,蒋介石对张治中都是厚爱有加。可对张治中直谏的逆耳之言,蒋介石基本都不采纳。

与蒋介石相处的25年时间里,张治中尽量在做“诤臣”,做国民党内“群聊百工,中于明哲保身之毒,只求禄位之保持,不图事业之推展”的“另类”。

张治中多次向蒋介石提出意见,甚至与之争论。有些事情,一两句话说不清,张治中还会上书陈述,曾有三次上呈万言书。

第一次,1941年3月2日,对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张治中向蒋介石痛陈,对中共问题的处理失当,希望能团结抗日。

第二次,1945年11月,蒋介石正在积极备战,随时准备撕毁和平条约,发动内战。远在新疆,作为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的张治中,希望蒋介石能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共问题,坚决反对挑起内战。

第三次,1948年夏天,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前夕。明知蒋介石不会听自己的意见,张治中还是作最后谏言,《对当前国是之检讨与建议》。这是张治中不惜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对国民党执政的问题,全归咎到蒋介石头上。

从现存资料看,蒋介石执政大陆时,大权独揽,身兼众多要职,范围极广,最多时达27个要职。对此,国民党高层大都熟若无睹,有些不要脸的甚至吹捧起来,大肆叫好。唯有张治中,坚决反对蒋介石兼职过多。

对张治中的谏言和反对,蒋介石向来是听之、任之,有时还大放厥词:“这些要职,除了我,没有人肩负得起。”

1949年4月,张治中劳心费力议定的《国内和平协定》,被南京国民政府否定后,便弃暗投明,留在北京,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还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在新中国众多民主人士中,毛主席对张治中一直是另眼相待的,毛主席曾当众称赞他:“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

张治中曾对毛主席进行过“四谏成真”的佳话。

第一谏,中央拟定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张治中认为“共和”包含“民主”,应去掉,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好。毛主席觉得在理,便同意。

第二谏,国旗图案,一幅是五星加条横杠,一幅是五星红旗加镰刀斧头。张治中讲话一番,得到毛主席的认可,倾向于沿用至今的五星红旗。

第三谏,全国人大第一届会议开幕前,得知毛主席不讲话,张治中通过多种渠道表达,希望毛主席能够讲话的意思。毛主席不答应,但在开幕式上,还是讲了一段全面、扼要的话。

第四谏,张治中提出,应将宪法草案的“台湾地区除外”的字样删除。因为他认为,台湾的失去是暂时的,宪法却是永久的。毛主席十分赞同,便附议删除。

有人会说,张治中是投机分子,但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他的客观事迹,就知道他不是。

好比刘备,许多人说他是伪善伪君子,可他装了一辈子的“伪善伪君子”,不就成真善,真君子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