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三章 望舌

 廿氏春秋 2022-09-13 发布于四川

  舌诊原理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故舌象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亦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

  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其他脏腑组织,通过经络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此,脏腑的病变必然通过经络气血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
  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另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舌诊的方法
  舌诊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1.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苔紧凑变样,或干湿度发生变化。
  2.诊舌的方法
  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质,再看舌苔。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3.刮舌与揩舌
  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多为里有实邪;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者,多为虚证。
  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此外,还可以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等,以协助诊断。


  望舌的注意事项
  光线影响
  饮食或药品影响
  如进食之后,由于食物的反复摩擦,使舌苔由厚变薄;饮水后,可使干燥舌苔变为湿润。进食辛热食物,舌色可由淡红变为鲜红,或由红色转为绛色。过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见黑腻苔或霉腐苔。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以使舌苔增厚、干燥。

  脏腑在舌面上的划分,舌中部候
  A.心肺
  B.脾胃
  C.肝胆
  D.肾
  E.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脏腑在舌面上的划分,舌中部候:脾胃。


  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方面。
  1.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正常舌象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象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2.影响因素正常舌象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可以产生生理性变异。
  (1)年龄儿童的舌质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老年人的舌色多暗红。
  (2)性别受女性生理特点的影响,在月经期可以出现蕈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有明显的红刺。月经过后可以恢复正常。
  (3)体质、禀赋受禀赋体质因素的影响,舌象可以出现一些差异。如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于先天性者。
  (4)气候、环境夏天舌苔多厚,秋天舌苔偏干燥,冬季舌常湿润等。

  下列哪一种舌象为正常舌
  A.红舌
  B.淡红舌
  C.淡白舌
  D.紫舌
  E.猪腰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质
  【考点直击】
  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必会
  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掌握
  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掌握
  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掌握
  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舌神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舌体的色泽和舌体运动两方面。其中尤以舌色是否“红活润泽”作为辨别要点。舌之颜色反映气血的盛衰,舌体润泽与否可反映津液的盈亏,而舌体运动可反映脏腑的虚实。
  (一)荣舌的特征
  舌色红活明润,舌体活动自如者,为有神之舌
  (二)枯舌的特征
  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者,为无神之舌。
  (三)临床意义
  有神之舌,说明阴阳气血精神皆足,生机旺盛,虽病也是善候,预后较好;无神之舌,说明阴阳气血精神皆衰,生机已微,预后较差。
  


           荣舌                枯舌

  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1)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水湿内停。
  (2)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亏。
  


  淡白湿润舌
  
  淡白光莹舌

  淡红舌 舌色淡红润泽——多见于健康人,或外感病初起,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
  红舌 红舌主实热、阴虚。

特征

意义

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略红

外感风热表证初期

舌色鲜红,舌体不小,或兼黄苔

实热证

舌体小,舌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

虚热证

舌两边红

肝经有热

舌尖红

心火上炎

  


  舌鲜红而起芒刺
  
  舌红苔黄厚腻

  绛舌 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1)舌绛有苔,或伴有红点、芒刺:多属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2)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舌绛

  青紫舌 紫舌主血运行不畅
  (1)全舌青紫: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
  (2)舌有紫色斑点:多属瘀血阻滞于某局部。
  (3)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多因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亦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某些药物、食物中毒。
  (4)舌淡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所致寒凝血瘀。
  (5)舌紫红或绛紫而干枯少津:为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舌淡紫

  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老舌表现为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实证。
  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主虚证。
  


  老舌
  
  嫩舌

  胖舌(胖大舌)
  1.表现特征舌体较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者,称为胖大舌;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者,称为肿胀舌。
  2.临床意义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1)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2)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3)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4)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可呈现青紫肿胀。
  望舌体·舌形·胖瘦
  


  舌胖大而嫩苔滑
  
  舌红肿胀

  瘦薄舌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多主气血阴液不足
  舌体瘦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见于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舌瘦薄而淡              舌红瘦

  点刺舌 点舌是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大者为星,称红星舌;小者为点,称红点舌。刺舌是指舌乳头高突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又称芒刺舌。
  点、刺舌提示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1)舌红而起芒刺:多为气分热盛。
  (2)舌红而点刺色鲜红: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
  (3)舌红而点刺色绛紫:多为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
  根据点刺出现的部位,可区分热在何脏。
  (1)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
  (2)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
  (3)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望舌体·舌形·点刺
  


  舌红白点

  裂纹舌 多属阴血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1)舌红而绛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2)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3)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4)健康人舌面上出现裂纹、裂沟,裂纹中一般有舌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者,为先天性舌裂,应与病理性裂纹舌作鉴别。
  


  舌红绛有裂纹
  
  舌淡白有裂纹

  齿痕舌 多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1)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2)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3)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4)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如病中见之提示病情较轻,多见于小儿或气血不足者。
  


  齿痕舌
  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强硬舌是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活的表现。
  多见于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1)舌红绛少津而强硬:多因邪热炽盛。
  (2)舌胖大兼厚腻苔而强硬:多见于风痰阻络。
  (3)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多为中风先兆。

  痿软舌
  表现特征 是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的表现。
  临床意义 多见于伤阴,或气血俱虚。
  (1)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倶虚。
  (2)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3)久病舌绛少苔或无苔而痿软:多见于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颤动舌
  表现特征 是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的表现。
  临床意义 颤动舌主肝风内动
  (1)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2)新病舌绛而颤动:多属热极生风。
  (3)舌红少津而颤动:多属阴虚动风。
  (4)酒毒内蕴:可见舌体颤动。

  歪斜舌
  表现特征 是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临床意义 多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多因肝风内动,夹痰或夹瘀,痰瘀阻滞一侧经络,受阻侧舌肌弛缓,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如常而致。
  吐弄舌
  表现特征 吐舌表现为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弄舌表现为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舐口唇上下左右,摇动不停。
  临床意义 吐、弄舌两者皆因心、脾二经有热所致
  (1)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2)弄舌多见于热甚动风先兆。
  (3)吐弄舌可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短缩舌
  表现特征 是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的表现。
  临床意义 短缩舌,多为危重证候的表现
  (1)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多属寒凝筋脉。
  (2)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多属气血俱虚。
  (3)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多属痰浊内蕴。
  (4)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盛伤津。

  望舌苔
  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
  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薄苔表现为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厚苔表现为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
  临床意义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的浅深。
  薄苔:属正常舌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湿、食积等。

  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
  (1)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2)舌苔由厚转薄提示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的征象
  舌苔的厚薄变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如果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薄苔                 厚苔

  润燥苔 
  (1)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2)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3)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4)糙苔苔质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
  2.临床意义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1)润苔是正常的舌苔表现。疾病过程中见润苔,提示体内津液未伤,多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
  (2)滑苔多因水湿之邪内聚,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
  (3)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
  (4)糙苔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症。若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舌苔润燥变化的临床意义
  舌苔由润变燥: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
  舌苔由燥变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腻苔
  1.表现特征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者。2.临床意义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所致。
  (1)舌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滯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
  (2)舌苔白腻而滑为痰浊、寒湿内阻。
  (3)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为脾胃湿热。
  (4)舌苔黄腻而厚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

  腐苔
  1.表现特征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者。若舌上黏厚—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
  2.临床意义腐苔,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1)腐苔多见于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
  (2)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
  (3)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为正气胜邪之象,是病邪消散。
  (4)病中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为病久胃气衰败,属于无根苔。
  

  剥落苔 根据舌苔剥脱的部位和范围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光剥苔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又称为光滑舌或镜面舌)。
  (2)花剥苔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
  (3)地图舌舌苔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
  (4)类剥苔剥脱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
  (5)前剥苔舌前半部分苔剥脱。
  (6)中剥苔舌中部分苔剥脱。
  (7)根剥苔舌根部分苔剥脱。
  (8)鸡心苔舌苔周围剥脱,仅留中心一小块。
  2.临床意义观苔之剥落,可了解胃气胃阴之存亡及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的预后。
  (1)舌红苔剥多为阴虚
  (2)舌淡苔剥或类剥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
  (3)镜面舌而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4)舌色白如镜,甚至毫无血色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5)舌苔部分脱落,未剥处仍有腻苔者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
  (6)动态观察舌苔之剥脱
  舌苔从全到剥: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衰败的表现。
  舌苔剥脱后,复生薄白之苔:为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
  

  真假苔
  判断舌苔之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
  (1)真苔指舌苔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出,乃胃气所生,又称为有根苔。
  (2)假苔指舌苔浮涂舌上,不像从舌上长出来者,又称为无根苔。
  2.临床意义舌苔之真假,对于辨别疾病的轻重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1)真苔是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
  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为胃气壅实,病邪深重;久病见真苔,说明胃气尚存。
  (2)假苔乃胃气告匮,不能接生新苔,而旧苔仅浮于舌面,并逐渐脱离舌体。新病出现假苔,乃邪浊渐聚,病情较轻;久病出现假苔,是胃气匮乏,不能上潮,病情危重。
  

  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湿证,也可见于热证
  (1)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见于表证初期,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2)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3)苔薄白而干多见于外感风热。
  (4)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5)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
  (6)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称“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7)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糙裂苔”)提示内热暴起,津液暴伤。
  

  黄苔 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
  (1)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多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2)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多是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多见于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4)苔黄而腻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食积化腐。
  


        薄黄苔                 黄厚苔

  灰黑苔 
  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1)苔灰黑而湿润主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2)苔灰黑而干燥主热极津伤。
  (3)苔黄黑(霉酱苔)多见于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或湿热夹痰。
  


         苔焦黑而干             苔灰黑而润


  舌象综合分析
  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
  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
  观察舌质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
  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寒热、邪正消长及胃气的存亡。
  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一般无论病之久暂,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意味着病情尚属单纯。
  舌质和舌苔均出现异常
  舌苔和舌体变化一致 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
  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 多提示病因病机复杂,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舌诊的临床意义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
  判断邪正的盛衰
  区别病邪的性质
  辨别病位的深浅
  推断病势的进退
  估计病情的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