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西北铁路的日本员工( 往事的回忆4)史耀基(0804)

 lixj1028 2022-09-14 发布于天津

图片

(史耀基在2008年中秋节,时年89岁)

   195010月间,一大批日本籍铁路员工来到天水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其中分配到北道埠机务段的约有五、六十名。

    这些日本人都是原东北铁路各局的员工。由于抗美援朝要准备打仗,把他们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来。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是日本同盟会的成员,同情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反对侵华战争,在技术上都是顶尖的。

   他们的到来,对于我们技术比较落后的西北铁路事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比如说内外科大夫一下子就把原天水铁路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很多。

图片

日本技工参加天兰铁路建设)

    在我们机务段的技术管理上,得力于日本籍技术员森久升、武内清一、田中勇、川崎、松本诸位。在无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从头建立了机车履历簿等一系列技术档案。

    在高级机车钳工川端新太郎、近藤和敏、佐之间、齐藤、原与市、铃木、野村、田边等员工的努力下,开始了机车架修作业。我们趁机发动青年工人向他们求教、签订师徒合同。每人起码带一个徒弟。一年以后,我们机车检修工人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图片

(中日技工的部分人员合影)

    我清楚地记得,化验员吉持昭治等人搞起了锅炉水质软化工作。水锈减少了,热效率大大提高。检修工程师芳之内好男对于提高机车质量,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运用工程师本田满穗、烧丸忠雄开始了机车牵引力试验及牵引力曲线的绘制工作。

    为了培训新学徒工时讲解机车发动机原理的需要,川端等钳工师傅亲手制作了一台机车走行及汽缸发动机模型,按照1/20的比例缩小,以横断面的形式组成一台模型样机。只要转动手柄,构件如何走动,摇连杆如何跟动,以及俗称的蚂蚱腿、吊死鬼如何开动错汽,错汽如何往复行动,启开导程又如何提前绝汽以使蒸汽充分澎涨等等,一目了然。其工之精、技之细,堪称非常。这在机务段里实属首创。后来在通车兰州时,曾带到五泉山公园给群众表演,颇获好评。

    日本铁路职工的培养教育工作很值得我们借鉴。铁路内部各行各业的工人,都是铁路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初级技工学校相当于初级中学,毕业后分配到铁路工地现场当学徒工。

图片

本技工给中国技工教授机车维修技术)

    比如学习机车检修专业的,到机务段当学徒工。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对钳工基本技能有所习练,到现场后很快即可跟随师傅完成机车检修作业。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和考核,选送到高级技工学校培训。在校学习两年有关理论、高等数学、外语、制图等课程,毕业后又回到现场,即成为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工,但任工长或技术员。又经过若干年的实践,经过考试,可以成为工程师或技师。

     又比如,做机车乘务工作的人,也是由初级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到机务段担任机车司炉,经过两三年的实际锻炼,积累若干机车走行公里的起码经历之后,选送到高级技工学校学习两年理论课程,如机车运用与管理、牵引力计算、技规等课程。毕业后回到机务段担任机车司机的职务。又经过几年经验的积累,仍以机车安全走行公里为依据,再进铁道大专院校学习一年。毕业后可担任指导司机或运用工程师等技术职务。

图片

(中日技工合作装扮的通车兰州的庆典机车)

    这样一个机务段的所有职工,都是既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工,又是有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理论与实际都有坚实基础。而我们在这方面往往脱节,当工程师的不会驾驶机车;会开车的又无文化知识和理论基础。

    他们这种现场工作与职业学校学习相互交叉进行、逐级提高的办法,使每个人都有一生的奔头,有近、远期奋斗目标。干部的来源充沛,生动活泼,自成体系,自成局面,在铁路运营管理上很值得学习。

   所有这一切,都使北道埠机务段不但在名义上,而且技术上,真正成了西北铁路的第一机务段。现在,我们凡由那里出来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母段,是真正带有情感的。那时,不仅在日常检修工作上中日工人团结合作,十分友好;而且在工余之暇,亦多有往来走动,十分亲密。

图片

陇西机务段唯一的一台旋床,操作工叫刘沛然)

     记得一次,一位日本工人的老母亲去世,中国的同仁们都去送葬、慰问亲属。日本妇女的九十度深鞠躬,给了我们生活在大西北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日本职工的举办的运动会,也很有意思,我们是第一次看到。他们利用假日在旷野广场上举行运动会,几乎每个日本人都来参加。一会儿是摇旗呐喊的观众,一会儿又是下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一会儿又成了某项比赛的裁判员。人人都参与活动,没人闲着。每项竞赛进行得井井有条,毫不凌乱,也不冷场。一个人参加好几项运动,有全家集体参加的多足竞走、夫妻的双足竞走、老少双足竞走、单人的持球竞走、双肩夹球竞走等等,十分有趣。

    更具特色的是日本民歌大合唱。凡是北道埠、天水的日本职工及家属,都赶来参加。他们一家家、一圈圈地围坐在广场周围,有说有笑,边吃东西边唱日本歌曲。小孩子更是兴奋,大家共同为优胜者鼓掌、欢呼,同时伴以锣鼓助兴。虽然锣鼓都是由工会借来的中国乐器,而打击出来的却是日本调子,听着很有意思。给优胜者颁发的奖品,不外乎一支铅笔、一个记事本之类,但仪式隆重。发奖者受奖者均庄重严肃,一丝不苟。

图片

如今完成历史使命的陇西机务段厂房)

    由此我不禁想到日本朋友的工作作风,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认真负责地开展批评,一点不讲情面;任劳任怨,不讲价钱;只要一到上班时间,他们就会手脚不停地一直干到下班汽笛响了才洗手、更衣,回家休息。记得在调一批北道埠机务段的日本工人,到陇西支援建段时,直到要开车出发了,他们才背起背包离开工作岗位。而我们一些同志则要提前两、三天去准备行李。

     195345月间,日本朋友要回国了。北道埠机务段和陇西机务段分别举行了欢送会。依依惜别之际,大家几乎都哭了。私人感情好的免不了要互赠记念品,互留通讯地址。几十年来有不少人还书信往来不断,每逢年节互致问候,倾诉思念之情。

图片

(如今完成历史使命的陇西机务段锅炉房)

   这些在天水生活和工作过的日本朋友,回国之后十分怀念在中国西北铁路线上的那段时光。于是他们组成了一个名叫“天水会”的团体,每年聚会并出版会刊,借以联络感情。他们的子女当年都在天水铁中读书,现在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也是“天水会”的成员。每隔几年,“天水会”都组成访问团,来中国西北旧地重游。

    记得1994年第三次访问团的团长是近滕和敏先生。他是当年北道埠机务段的机车钳工,还有下山、水野诸君。我们有幸在乌鲁木齐铁路局见了面。近滕说他当年是在北道埠结的婚,现在孩子已经五十多岁了。那时北道埠还有狼在夜间游荡,他们都是提着棍子上夜班。他的谈话使我们这些满头白发的老人激动不已。

图片

(如今完成历史使命的陇西机务段部分车辆)

    还有芳之内好男先生,他于1999年参加了“丝绸之路旅游团”到中国西北观光时,专程来到我在乌铁局的家中访问。见到事先未得到任何信息的老朋友,使我们都激动不已。他眼中闪耀着泪花,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那是199956的晚上,大约十时许,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个青年小伙子。他问:“这是史耀基的家吗?他的一个叫芳之内好男的日本朋友,想来拜访他。”“他在什么地方?”我急切地问。“就在楼下门口。”我赶紧跑下楼,黑暗中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走过来。我大喊一声:“是芳之内吗?请进来,快进来!”

    芳之内先生一进门就说,他半个月前给我寄来一份旅游行程计划表,到乌鲁木齐时要专程来见我。我说,没有收到你的任何信件,十分抱歉。那个陪同来访的小伙子是旅游团的向导兼翻译。借助于他,芳之内也尽量说些他还记得的中国话。我虽重听,也明白了芳之内先生的意思:

    一是见一面不容易,他的终生愿望是要见上一面,已经达到,此后不可能再见面了,因为我们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二是能否倡议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后人将友谊的接力棒接下去,作到中日友好代代相传?三是时间有限,他是夜间在旅游团休息的时候,请假出来拜访的,现在已经十一点多了,马上得走,今后保重,多多通信等。我完全接受了他的提议,并问明天可否去拜访他。

    他说,昨日由日本到西安住了一夜。今天下午从西安起飞,夜宿乌鲁木齐宾馆。明日一早乘火车到吐鲁番一游,下午继续乘火车到柳园,没有时间再见面了。于是,我们两人依依不舍地拥抱分手。幸好照了两张像片,可以留作记念。

图片

如今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陇西机务段全貌)

    事后才知,因家委会刷房,没有投递信件。芳之内先生寄来的行程计划表我未能及时收到,真是不幸。至今,他每次来信都提及那几十分钟的激动心情,难以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