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统和文化双重“混血儿”——辜鸿铭

 weipina 2022-09-14 发布于广西
Image

辜鸿铭像

世纪之交,常有风云之变。辜鸿铭是时代的弄潮儿,中西混合的文化血统、博雅通达的广阔学识让他万众瞩目。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坚持“为故国招魂”,又不落窠臼,以西学功底向世界展示古中国的精神。我们很难看清他,却不得不尊敬他。

据传,曾经有一个华人,和泰戈尔一起被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后来泰戈尔获奖,他获得了提名奖。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奇,说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会用拉丁文作诗,还有13个博士学位。可如果把他当外国人,他一定不高兴。这些传说难以考证,但他的确学贯中西。他的名字是: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他学贯中西,在世人眼里却又“怪言怪行”,号称“清末怪杰”。辜鸿铭是血统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混血儿”,但正是他得出儒学永远不会过时的结论,是一位骨子里笃信中国文化传统的骨灰级爱国者。他相继将《论语》、《中庸》、《大学》译成英文,并在海外刊行。

Image

槟榔屿一景

王宠惠曾赞佩道:“鸿铭先生,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早岁游学欧美,精研各种文化科目,均能撷英掇华,发其秘奥,著为宏论”。曾在中国拜访过辜鸿铭的英国作家毛姆说:“他身上几乎没有一个智者的沉静。他是一个能言善辩者,也是一个斗士。他厌恶现代个人主义的吁求。

在他看来,社会是个统一体,家庭则是社会的基础。他拥护古老中国、传统教育、君主制和僵硬的儒家经典。他越来越严厉地、愤愤不平地说起那些新近回国的留学生,责备他们亵渎神圣,摧毁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林语堂说:“他了不起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不只是忠实的翻译,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了然的哲学的注入。他事实上扮演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从异教徒到基督教徒》)

Image

辜鸿铭英译《大学》书影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他的先祖本姓陈,世代在福建厦门同安以捕鱼为生。早年,他祖辈中有一支由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马来西亚。曾祖父辜礼欢,作为“当地最可敬之华人”,被初登马来半岛的英国人委任为地方行政首脑。这位“头人”生有八男三女,有一子名辜紫云,在槟榔屿的橡胶园里帮助英商布朗搞经营。辜紫云颇受老板信任,二人遂成密友,辜成了橡胶园的总管。辜紫云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后来娶了讲葡萄牙语和英语的葡萄牙人金发碧眼的女儿。夫妻结婚不久生下一个混血儿,取名辜鸿铭。从小生活在东西文化交融的家庭,辜鸿铭长得好看又机灵,深得膝下无子的橡胶园主布朗喜爱。布朗遂将他收为义子,并自幼教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Image

辜鸿铭祖父辜礼欢

1867年,辜鸿铭十岁时,布朗夫妇准备返回英国。义父布朗先生对辜鸿铭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辜鸿铭一时没有听懂。义父又说:“你要跟我去学本事,将来回来才可以做事。”辜鸿铭在启发下同意了。临行前,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辜鸿铭:“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就这样,辜鸿铭跟随义父布朗,从马来半岛前往英伦,在爱丁堡跟从义父一起生活和学习。义父开讲,以背诵弥尔顿的《失乐园》开始西学教授;他跟着背,总共六千五百多行的无韵诗,很快就背得滚瓜烂熟。接着,他又背熟了《复乐园》等伟大诗篇。那时,辜鸿铭不懂德语,就跟着布朗一句一句学,咿哩哇啦地终于把《浮士德》背得溜熟。布朗再逐字逐句讲解,时而德语时而英语,老少二人谈笑风生意趣盎然,《浮士德》也就装进了辜鸿铭的肚皮。

Image

辜鸿铭像

论教育背景,辜鸿铭也是中国近代少见的人。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和哲学。丰富的学习经历,使他不仅精通英文和德文,还熟悉了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他不仅精通文学,还接受了德国科学和哲学教育。回到英国后,辜鸿铭轻松考取优异成绩,进入英国名校爱丁堡大学攻读文学。

辜的义父布朗先生是位有文学情怀的慈善家,他在1847年到1850年,就已经资助一位叫黄宽的中国孩子进人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学习。1850年,在布朗资助下,黄宽入读爱丁堡大学文学系,成为该校第一位中国学生,1851年改修医学,最后成为医学博士。辜鸿铭在爱丁堡读书期间,得到校长卡莱尔(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的赏识。

Image

爱丁堡大学一景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据说辜鸿铭最后获文、哲、理、神等13个博士学位,操九种语言,不过对这位传奇性人物来说,这是不是真事已无关紧要。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这才是靠谱的真事。

论辜先生后来的朋友圈,故事还是很多、很精彩的。1880年,23岁。辜氏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1881年,24岁。辜氏结识了在天津从事李鸿章洋务工作的清末外交家、马相伯的弟弟马建忠,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Image

马建忠

1883年,26岁。辜氏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从此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

Image

《字林西报》

1885年,28岁。辜氏返回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此后,辜氏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

Image

张之洞

1891年,34岁。俄国皇储来华,赠辜氏镂皇冠金表。

1893年,36岁。11月29日(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张之洞将辜氏鼎力谋划并拟稿、自己审定的《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提议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氏任方言教习,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Image

《设立自强学堂片》,光绪帝朱批“该衙门知道”

1898年,41岁。辜氏在上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译著《论语》(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A New Special Translation, Illustrated with Quotations from Goethe and Other Writers)。序中声称:“我们只想在此表达一个愿望,希望那些有教养有思想的英国人在耐心读过我们的译作之后,能够反思一下他们对中国人已有的成见,并能因此修正谬见,改变他们对于中英两国人民与人民、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态度。”

Image

辜鸿铭英译《论语》

同年夏天,卸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到访中国,在湖北拜访张之洞时,辜氏作为张之洞的幕僚,也与伊藤博文见了面。辜氏将自己刚刚翻译出版的英文版《论语》赠给伊藤博文,然而伊藤博文并不买账,他讽刺辜鸿铭,说孔孟之学在两千年前是可以的,但是到了现在已经过时了。为维护孔孟学说,年轻气盛的辜氏当场与伊藤博文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辩论。

1901年,44岁。清廷以“游学专门”名誉赐辜氏为“文科进士”。

1905年,48岁。辜氏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并于五年内分五次发表了172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

1906年,49岁。年底,辜氏把他用英文写的《当今,皇上们,请深思!论俄日战争道义上的原因》和《尊王篇》两本书送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将自己在国外出版的禁书托人赠给辜氏,并亲自写了复信——《致中国人的一封信》。

Image

《尊王篇》英文版书影

1907年,50岁。蔡元培(时年40岁)入莱比锡大学听讲研究,始知辜鸿铭已是当地声名显赫的人物。

Image

蔡元培

1908年,51岁。宣统即位,辜氏任外交部侍郎。辜氏受“亚洲太平洋协会”同人委托,起草致托尔斯泰的80岁祝寿文,并把自己翻译的《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寄给托尔斯泰。其寿文中有“统一天下之宗教”等语。两人信件先后被发表在德文《新自由报》、法文《欧罗巴邮报》、日文《大阪每日新闻》上,在欧、亚引起反响。

Image

托尔斯泰复函《给中国人的一封信》

1909年,52岁。辜氏英文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0年,53岁。辜氏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

Image

南洋公学校门

1911年,54岁。辛亥革命后,辜氏辞去公职。同年,其代表作《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以《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为名在德国出版。然否斋藏有辜鸿铭原著并于1912年签赠的《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值得一观。

1915年,58岁。4月1日,辜氏在德国人举办的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演讲,博得一片喝彩。9月起辜氏在北京大学主讲英国文学。同年,辜氏完成《春秋大义》(即代表作《中国人的精神》),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不久《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引起轰动

Image

《春秋大义》书影

1917年,60岁。“兼容并包”的校长蔡元培邀请花甲辜老再进北大,学生驱赶英文教员C教授后,始教授英国文学。

1919年,62岁。8月,胡适在报纸上刊文说辜氏是“当初最先剪辫子的人”,引起辜氏不快,宣称要上法庭告胡适。

1920年,63岁。英国作家毛姆来华表示想拜访这位名人,东道主马上答应安排一次会见,但数日无动静。最后毛姆设法给辜氏送去一封极有礼貌的信,不到两小时就收到回复,约定第二天上午十点钟见面。见面后,辜氏说“贵国人只是跟苦力和买办打交道,他们以为每个中国人必然地不是苦力就是买办。”毛姆想冒昧地表示异议,但插不上话,辜氏将背靠在椅子上,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看着他说,“他们以为我们可以招之即来。” 辜氏正儿八经地摆好了姿势准备拍照,但等快门咔嚓一响就离开,很快就轻松地恢复了他的自我天性。

辜氏领着毛姆看他的藏书,接着说“你知道,我在柏林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后来我在牛津大学学习了一段时期。但英国人,于哲学而言不是很有天分。”虽然他作出这一评论时带着歉意,但很明显,他乐于说一件让人略感不悦的事情。当毛姆提醒他谈论英美哲学时,他非常尖刻地说,“我对美国的石油比对美国的哲学更有兴趣。”(参见《在中国屏风上》)

Image

毛姆

1921年,64岁。辜氏接受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华期间的拜访,席间谈到段祺瑞、吴佩孚、托尔斯泰等人。当被问及为何不参与政治时,可能因沟通不便或口齿不清,辜氏取笔急书“老、老、老、老……”。

Image

芥川龙之介

1923年,66岁。紧随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辜氏也辞职。不久,辜氏经人推荐到一家日人办的英文报馆当总编。

1924年,67岁。辜氏赴日本讲学三年,期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家业的奠基人辜显荣招待。4月23日,提前回国的辜氏与梁启超、蔡元培、林长民、胡适、梁漱溟、徐志摩、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访华的泰戈尔。

Image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与辜鸿铭(右二)等人合影

同年,辜氏在养心殿单独拜见溥仪,然后一起到御花园内用午膳。进入餐厅时,他仍然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和一贯咄咄逼人、滔滔不绝的“辜疯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Image

溥仪

1927年,70岁。辜氏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觉得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氏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待客执礼的雅量,乃拂袖而去。

1928年,71岁。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氏也有意前往执掌。但辜氏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