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风险死亡率到底是如何得到的?

 昵称64311749 2022-09-18 发布于湖南

伴随着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以及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深入,低风险死亡率这个指标越来越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低风险死亡率作为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会影响医院排名及医疗安全质量的评价,那么这个指标如何计算,如何得出,这期就来说说这个低风险死亡率的相关内容。

图片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低风险死亡率是DRG的一项重要的评价功能,是基于DRG分组产生的医疗安全评价指标。

补充个小知识点:DRG分组过程是把不同的病例按照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类,DRG的分组过程实际上是病例的“标准化”过程,经过DRGs分组后,同一个DRG组中的病例具有了良好的可比性。

图片

医院“国考”中的此项指标是直接使用DRG分组后的数据进行计算产生的,并不是人为去判定哪个疾病属于,哪个疾病不属于。这个指标是国家监测指标,同时也是一个定量指标,要求此项指标是逐年下降的,好的,我们现在来说说计算方法:

采用低风险组死亡率评价医疗安全,利用各DRG病例的住院死亡率对不同DRG进行死亡风险分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图片

图片

DRGs覆盖病例死亡风险分布

如果您了解一些卫生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这个计算方式很容易理解。

第一步,对所有DRG组计算死亡率,只要出现死亡病例的DRG组都会有一个住院患者死亡率。

第二步,就是对这些死亡率的数据进行取对数的计算。为什么要取对数?很显然很多危重疾病的死亡率比普通病症或者慢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的大很多,而且这些数据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极端值,为了缩小各个DRG组死亡率之间的绝对差异,所以给每个DRG组取对数,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原始数据相对大小的情况下进行单调变换,就避免了数据中存在的个别极端值,保护了正常数据的使用价值。

第三步,给这些对数取平均值,计算一个各个DRG组死亡率的平均水平,同时计算这些对数的标准差,这就可以得到每个DRG组死亡率的对数与死亡率对数的均值的离散关系,从而得到死亡风险的评分。

对以上过程不太清楚的老师也不用担心,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对每个DRG组的病例进行死亡风险评价,评价方法就是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一个死亡风险的标准,低于这个标准负一倍的标准差时,说明这个组的疾病的死亡风险是比较低的。

图片

死亡风险评级一共分为五档,如下:

①死亡风险评分为“0”分,说明该组 DRG组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图片

低风险组

图片

②死亡风险评分为“1”分属于低风险组,表示住院死亡率低于负一倍标准差
图片

中低风险组

图片

③死亡风险评分为“2”分,属于中低风险组,表示住院死亡率在平均水平与负一倍标准差之间
图片

中高风险组

图片

④死亡风险评分为“3”分,属于中高风险组,表示住院死亡率在平均水平与正一倍标准差之间
图片

高风险组

图片

⑤死亡风险评分为“4”分,属于高风险组,表示住院死亡率高于正的一倍标准差。
 分析
图片

从客观来说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临床过程和疾病本身,我们在得到风险分级后,低风险组病例提示很可能是“疾病本身”不至于导致死亡的病患,一旦出现低风险组发生死亡的情况时,我们就可以推断此类病例的死亡与临床过程的失误密切相关,这就要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提高医疗安全质量。但是也可能存在人为主观原因造成的低风险死亡率的统计错误,比如编码时不正确,主要诊断选择有错误等。

图片

病案首页填写对于低风险死亡率的影响

图片

最后我们说一下病案首页填写对于低风险死亡率的影响,由于此项指标数据是直接从病案首页获取,所以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十分重要,文首说过低风险死亡率是通过DRG分组器进行分组后再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产生低风险组后,再得出低风险组的死亡率,那么病案首页上所以影响分组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低风险组的划分,至于如何影响,不再赘述,附一张表格说明病案首页数据对低风险死亡率的影响:

图片

本期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下期见,掰掰~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