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在于运动!5年运动猝死数据告诉你,运动不可随便进行!

 解剖理疗官方号 2022-09-19 发布于重庆

 欢迎入群 学习、交流

 获取最新资料 

微信公众号

4D解剖与运动理疗

时间回到2020东京奥运会进行时,中国运动员捷报频传,令国人振奋不已,在运动精神的感召下,很多人越发热爱运动,不分时间地点不明身体状况就开始锻炼起来。

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

但,

生命在于运动,

但运动有时也会夺走生命。

先来小看一组数据

仅20年6月11——7月15日,就发生多起运动猝死事件。

6月11日早上,深圳一男子在前海公园外晨跑突然倒地猝死,救护人员赶到时,已无生命体征。

6月13日凌晨,欧洲杯丹麦队的第一场比赛中,埃里克森突然倒地,经抢救后度过了危险期。

6月15日,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双的金牌得主基多,在打羽毛球时突然心脏病发作,送医后确认死亡。

7月14日晚上,株洲一名24岁男子在室外打篮球时突然倒地不起,经判断为心跳骤停,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一小时仍然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

7月15日早晨六点多,一名66岁的老人在浦东新区的羽毛球馆打球时,突然倒地猝死,经抢救不治身亡。

27岁网红健身博主意外猝死

爱尔兰网红健身博主Scott Murray因心脏衰竭猝死。

山西女大学生跑步猝死事件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如Chris CM认为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停止1小时内发病并导致的死亡,Goldstain也认为运动性猝死是指在症状起始后1小时内的死亡;也有学者(唐培)将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即刻死(instantaneous death),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才叫运动性猝死。

国内外研究者对运动性猝死发生的时间范围尚无一个统一的界定,大都是根据各自的目的来确定,所以时间就由30秒到24小时不等,这将不利于运动性猝死研究的发展。

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情况,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

运动强度

不同的运动,强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力量训练的强度会大于有氧运动,所以有氧可以坚持较长时间,而力量训练一般20分钟左右即可。

判断运动强度的方式有几种,最直接简单的就是根据运动体验来判断。

低强度运动时,呼吸比较轻松,并且能开口唱歌,心跳相对稳定;

中等强度运动时,呼吸有点困难,不能开口唱歌,心跳加速;

高强度运动时,呼吸非常困难,不能开口说话,心跳非常快。

有氧运动可以根据心率来控制强度,低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50%~60%;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0%;高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80%。

最大心率=220-年龄

要计算心率,可以借助一些仪器,也可以自己把脉数脉搏,在运动结束5秒后开始数,心率=10秒钟的脉搏数x6。

如果觉得数脉搏麻烦,那可以根据自己年龄来简单计算一下,40岁以下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的用170减年龄,就能获得有氧运动的靶心率,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一般人群,当运动时心率超过靶心率时,就应当适当放慢速度和减小动作幅度;当心率过慢时,则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和加大动作幅度。

2

运动时间

运动方面,运动5分钟就会有效果,要想达到减肥效果,有氧运动需要坚持30分钟以上,但不宜超过1小时。力量型运动则20分钟左右即可。

一天运动时间达1小时就能产生健身效果,一天运动时间90分钟就能达到减重效果。

3

运动频率

频率方面,有氧运动强度不大,并且恢复较快,频率可以高一些,一般情况下,一周坚持做3~5次即可。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可以每天坚持。

力量型运动耗能大,肌肉恢复需要时间,一般一周2~3次即可。

运动会猝死所以“躺平“”?

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

1

晨跑易发生猝死?

运动造成的猝死一般是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 ,除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下肢血栓等因素外,高温也是晨跑猝死的一大诱因。

据统计, 80%以上的运动猝死是由心脏病导致 ,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运动,会使人的心率更快,心脏负荷加大,可能出现晕厥,甚至是心源性猝死。

在清晨,随着气温慢慢升高,且在空腹下长跑或进行剧烈运动,是有猝死风险的。因此建议,在早晨跑步、锻炼要把握好运动强度,还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

很多人选择在早晨跑步,锻炼身体,其实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反而有几个坏处。

晨跑对血压和心率的提升比其他时间段要快,会对心脏造成更重的负担,风险比较大 ;

在早晨,身体状态处在较低水平,尤其是空腹就锻炼,容易导致低血糖;

早晨是一天中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候,如果是在马路边运动,空气中的尘埃也很多,这时候锻炼对呼吸系统不好;

早晨人体血液内含有的血小板数量比较多,且身体经过一夜的水分流失,血液会比较粘稠,也不利于运动。

因此,晨跑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经常熬夜的人,最好不要晨跑,以免发生意外。

2

耐力运动是万灵药还是毒药?

我们都知道,运动太少无法强身健体,运动量过大又会损害健康,于是很多人会进行一些耐力运动。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定期耐力运动对心脏的影响。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进行适度、定期的有氧运动,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锻炼能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20~40%的心肺适应能力,减缓血管衰老。和久坐不动相比,即使是低强度活动也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不过研究指出,虽然运动能降低死亡率,但对于有潜在心脏病的人来说,运动会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久坐的人在运动时出现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是平时规律运动的人的7倍。

总的来说,耐力运动能够提高健康水平,也能延长寿命,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整体概率依然较低,但并不建议终生进行耐力锻炼。

3

跑步时这些信号,立刻休息

心律不齐

在跑步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心脏跳动时快时慢,就是心率不齐的表现,这时候就要慢慢调整呼吸,缓慢减速,千万不要突然停止跑步;

体温下降

跑步时体温突然下降,一定要停下来,马上补充热水和食物,及时添加衣物来进行保暖;

胸闷气短

在跑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气喘、胸闷和眼花等症状,这是心血管重症的危险信号,必须减慢跑步速度,随即休息,及时补充能量,避免摔倒。如果症状严重,要立刻求助。

其实,因运动而猝死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本身就患有心脏病,比如心肌炎、先天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等。

对运动猝死人群的特征分析发现,长时间熬夜、心理压力过大、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没有运动习惯人突然进行高强度剧烈运动等人群,都是猝死高危人群。

这类高危人群,建议随身携带长程动态心电记录仪对自己的心脏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精准捕捉突发性心脏异常,为不明原因的晕厥和胸闷等状况迅速找到病因,提前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悲剧。

运动猝死有迹可循

1.如果近期存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有发作性胸痛、胸闷、心慌或咽部紧缩感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待身体状态恢复后再运动,以免诱发意外。

2.遇到季节交替、天气变化等情况,更要多加注意。

3.有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肾病、年龄较大、家族史、吸烟、运动不足、肥胖等问题的,都属于高危人群,初始运动、有新发症状或想提升运动强度时,建议先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和运动风险评估。

此外,应做到以下几点

及时补充能量:建议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水。夏天饮用水要保持在8~12度,冬天保证水温在30~40度。

感冒、发烧不运动:感冒发烧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入侵,如果入侵心肌,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

此外,在自身很疲惫、熬夜的情况下,也不建议剧烈运动。

出现不适别硬撑:一旦出现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要立刻减缓运动或暂时退出运动。

看到最后不要忘记来个免费的

点赞与在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