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精解第八章,盛德如水,利而不争

 庭前春雪 2022-09-19 发布于山东

【原文叙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文章图片1

【翻译】最高的品德和修养(亦指拥有最高品德和修养的人)就如同水一样。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又处于众人都不愿意居住的地方,所以水的这种境界已经接近于“道”了。

居住时选择地势低的地方,内心如深谷一般沉静、广阔,与人相交时保持一颗仁爱的心,说话诚实,从政则能够将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处事的时候善于发挥自已的长处来解决难题,行动时则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这种不与万物相争,水(道)一般的心态,自然不会引来他人的埋怨和责怪。

文章图片2

【精解】本章中,老子用水来比喻“道”,阐述了“道”利万物而不求回报、处下不争的品格。

“道”生发的自然界万事万物中,老子认为“水”最接近于“道”。

因为水总是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也不与万物争宠夺利,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最肮脏的地方,所以老子最推崇水,在《道德经》中多次极力宣扬水的谦卑处下的品格。

文章图片3

而正是因为水这种谦卑处下的品格,“道”让水成为自然界最大最强的存在,万物都无法超越它,因此水只能为万物做奉献,而无法从万物处获得回报。

而体悟了“道”的圣人,也能像水那样拥有谦卑处下的品格:像水那样甘愿处于卑下的地方,心胸像水那样浩瀚沉静,与人相交时像水那样容纳他人,与人言谈时像水那样言而有信,为政时像水那样有序治理,办事时像水那样极尽其能,行为像水那样依时而动。

文章图片4

当圣人像水那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自然就不会有过失,也不会招致他人的怨恨,也就会像水成为自然界最强大的存在那样,成为人世间最强大的存在。

上一章讲的是以无私而私,这一章讲的是以不争而得的辩证法。“利万物而不争”,即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这就是几近于道的“上善”。老子认为,水之德,最美。所以他用水之德来比喻圣人之德。

这个德的核心是奉献而不争。可以说,老子告诉世人,奉献也是一种获得,不争也是一种争取的深刻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