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读

 杏林智慧 2022-09-20 发布于广东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读

图片

1

单元整体把握

本单元在编排体例上与普通单元一样,都是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等版块构成。但是与普通单元相比,主线更突出,每一篇课文承载的教学任务之间更讲究一定的逻辑顺序。我们一起来看单元导语页,用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开篇,言简意赅点明“提问”对阅读的重要性。顺着由书本组成的大问号,引导学生知道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关于提问的人文内涵和语文要素通过书本组成的问号进行了完美结合,结合的路径就是阅读过程的展开。

图片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一篇略读课文《蝴蝶的家》,这几篇课文从内容上互不关联,没有明确的主题,从文体看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编者把这样几篇互不搭调的文章放在一个单元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

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承载着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篇选取安徒生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目的是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提问,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初步学习“针对局部和整体提问”。第二篇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在课文旁边呈现了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学习“从不同角度(内容、写法、启示等)提问”,扩大提问范围。这两篇精读课文针对的都是学生问题思路单一、窄化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学生打开思路,提出了很多问题后,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呢?第三篇《呼风唤雨的世纪》针对这个问题,课后编排练习示例,将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查资料解决,比如,“什么是程控电话?”哪些问题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或者引发深入的思考,比如,“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是对作者观点的一个大胆质疑。通过讨论交流比较,学生认识到:什么问题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第一篇的鼓励大胆提问到第二篇的示范多角度提问再到第三篇的筛选问题,指导提问。层层递进,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训练体系。略读课文《蝴蝶的家》侧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运用奠定基础。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都是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学生将阅读引向深入,逐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既是对本单元三篇精读课文的要素梳理,也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策略进行总结。“日积月累”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古代名句,旨在通过背诵积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提问的意义。

图片 

图片

另外,本单元四篇课文课前提示语和课后练习题与普通单元不一样。课前提示语重点提示学生个体的学习思考,课后练习题则突出提示小组合作和同学交流的学习形式。我们先看课前提示语,第一篇课文“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第二篇“你的问题是什么”;第三篇“写下你的问题”;第四篇“提出自己的问题,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所有的提示语都指向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活动,提示我们教学时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读中动口、动脑、动笔。

图片

我们继续看课后练习题。三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出现最多的就是“分小组”和“与同学交流”,这么高频次的出现小组合作或者小组交流,课后练习题都提到了“谈谈自己的发现或启示”,这在普通单元甚至其他策略单元的课后练习中都不曾出现。所以,我们要领会编者意图,改变教学方式,不能让老师的提问代替学生的思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己思考、小组合作和小组内的交流学习提问、主动思考。从另一个角度看,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解决很多思维度不高的浅层次问题,提升问题的质量。另外,同伴之间对问题本身的交流讨论,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争论都会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 

图片对此,教材编者郑宇老师在《真思考 真问题》译文中说到:“正因为提问在推动思维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统编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编排提问策略单元,唤醒学生与生俱来,但又逐步减退的问题意识,把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探究欲转变成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学习策略,让积极的思维活动伴随学生学生语文学习的始终,这对于改变课堂教学教师满堂问、学生被动学的现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是教科书编纂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对于这一点我们工作室的老师们深有同感。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过程中,老师们看到了课堂上学生的真学习,真思考,深刻理解了什么是“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本单元的习作和单元内容没有联系,是写人练习,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在指导的过程中,不用和本单元的课文学习生拉硬拽的产生联系。

图片

图片

2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 认识3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1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

2. 能运用形声字的规律主动识字。

3. 能体会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4. 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阅读:

1. 阅读时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2. 能自主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3. 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书面表达:

1. 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体验表达的乐趣。

3.能修改不通顺的语句。

图片

图片

3

教学建议

 图片

第一,整体把握、依次推进,梯度落实。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学习提问的策略,从感受提问策略的《五粒豆》,到示范多角度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到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呼风》,最后到综合运用提问方法独立阅读的《蝴蝶的家》渐次推进,教学时根据教材编排的逻辑顺序,依次进行。

第二,不为提问而提问,要引导学生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教学本单元时,不能把提问策略的教学变成知识、技巧传授课。比如,提示学生用不同的疑问句式来拓展提问的角度。传授“秘诀”——抓住文本的精彩之处进行设问。如,你觉得某个词用得很准确,你就可以问:“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词呢?”比如,教师传授5W问题法,告诉学生,面对任何一个文本,都可从谁、在哪里、什么时候、做什么、为什么等角度提出问题。于是学生基本不用动脑思考,问题的提出形成自动化模式,一看到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马上就是“谁来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基于学生真实阅读与思考后的提问,只是教师总结出的知识和技巧,与教材编排意图背道而驰。

本单元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问题的指导上,还要进一步借助问题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理解,提出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要处理好提问和阅读理解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课文。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合作。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满堂问,学生被动听,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不适应,如果一开始提不出问题,教师要放松心态。认真领会课后练习题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互相学习,慢慢领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学习第一篇课文时一边读一边示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受教师思维的变化过程。千万不要逼迫孩子提问题,也不要把提问作为教学的某个流程,试图一步到位,而应该将问题意识贯穿教学的始终。比如,初读可以引导学生先交流自己读不懂的问题,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想探究的问题……通过不同理解层次、不同思考角度的引导,推进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虽然本单元的学习强调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但是提出的问题都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即便对于理解课文没有帮助的问题或思维水平不高的问题,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请教、查资料等方式过滤掉一些这样的问题,不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打消提问的积极性。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灵活多样一些。比如,让学生在小组内给问题归类,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写字慢有的还要重新抄写,非常浪费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把问题写在便利贴上,归类的时候只需要把同类问题贴在一起就可以。全班交流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手机投屏功能,投放到大屏幕上。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想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什么条件。

两点说明:

1.对于老课文一定要领会统编教材赋予它的新任务,不能按照以前的思路教学,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比如:《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以前的《蝙蝠和雷达》,多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这篇课文,一般都放在大自然的启示单元,作为科普文出现。我们要看到统编教材中老课文的承载的新意义。

2.策略单元的字词教学可以灵活掌握,既可以随堂学习,也可以整体前置或后置学习。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