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丨关于捻管,你怎么看?

 三品美术馆v1 2022-09-22 发布于北京

什么是捻管、转笔?就是在运笔时用手指转动笔管,调整笔锋,以达到保持中锋行笔的目的。这是书写毛笔字的技法之一。

我们写字起笔时,笔垂直按在纸上,笔锋未必能保持在墨迹中央,这时如开始行笔,可能是侧锋行笔,如将笔管转动一下,便可使笔锋回到中间。再有就是,正常行笔时,笔按在纸上,笔毛是弯曲的,当笔提起时笔毛靠其自身的弹性未必能完全复原,因而在转折处如果不首先将其调整到直立状态,就无法保证下一笔仍然中锋行笔。在这种情况下,若转动笔管,便能使笔锋调到中间,保持中锋行笔。

至于为什么书写时要保持中锋行笔,是因为行笔时若笔锋始终保持在行笔轨迹的中间,写出的线条饱满有力,有三维立体感。蔡邕在《九势》中曾强调:“藏头,圆尾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近代的沈尹默先生说得更加直接:“中锋,乃书法用笔的根本方法。”

那古人写字是否都是用中锋行笔呢?恐怕也未必。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就不只用中锋,他中侧皆用,八面出锋。另一个明代书法大家张瑞图也是例外,张瑞图的书法特点与前人最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用笔的飞荡跳跃与笔画间的直折生转,产生特有的锐三角形结构。传统行草书的中锋 — 圆笔 — 弧转在张瑞图笔下变成侧锋 —方笔 — 直,这也成为他行草鲜明的特色。他下笔入纸剎那以尖利笔画横撑从而锋芒毕露,打破了书坛长久以来奉为金科玉律的中锋说,突破了笔法上的禁区,对后世可供临摹学习影响深远。

事实上隋唐以前的书法家是善用侧锋的。明代倪苏门《书法论》云:“羲献作字,皆非中锋,古人从未窥破、从未说破……然书家搦笔极活极圆,四面八方,笔意俱到,岂拘拘中锋为一定成法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