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不是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着不动?6个克服倦怠的小方法

 Rare欣儿 2022-09-23 发布于陕西

你是不是没有钱花却又懒得去挣?

你是不是什么都能抗拒,除了诱惑?

你是不是过着睡了吃,然后再睡的生活?

你是不是越觉得自己工作重要,精神就越濒临崩溃?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很有可能就处在倦怠、疲惫的状态下。

倦怠,常常会让人处于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之中,也就是说,你确信自己什么也无法改变,也没有做任何尝试的必要。

就像书籍《倦怠心理学》中描绘说的:“倦怠好像一栋被大火烧毁的建筑。虽然建筑结构还在,高楼依然矗立,但里面实际上都已经被烧成了废墟。”

这种状态,要是不加以改变,你的这一辈子,很可能也就浑浑噩噩地过去了。

有了倦怠心理,具体该怎么破呢?《倦怠心理学》这本书,给出了具体的答案。

作者有两位,一位是IT专家罗伯特·博格,曾多次向数以万计的听众传授消除倦怠的技巧;另一位是特里·博格,是一位拥有30多年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

这次,我分享书中的六个方法,助力大家摆脱倦怠心理,重新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01 别让你的“能动性浴缸”没水

个体能动性是我们完成任务的实际能力,这不仅包含完成任务的时间,也包含了我们用于完成事情的生理和情绪能力。

比如说,一个人拥有一把铁锹和大量时间,那么他就具有铲平一座山丘或至少一个土堆的个体能动性。

但我们往往对自己的个体能动性缺乏清晰的认知,甚至有时会觉得,凭借个人能力,就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将个体能动性比作一个浴缸,关注的是流入和流出之间的平衡。而当你的浴缸空了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倦怠。

对此,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①感知结果,结果越高,个体能动性也就越强,就像农民对种子成熟的感知力,厨师对食材的把控;

②尽可能的获得支持,物质、精神、制度上的支持,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③加强自我关怀,为自己做一些事,买束花、小憩一下等,都能给自己充电;

④减少别人以及自己对自我的要求,要求越多,个体能动性的消耗就越多,浴缸流水速度也就越快。

02 多和让你感觉舒服的人在一起

国学大师钱钟书出身富贵人家,从小养尊处优,不会系鞋带,分不清左脚右脚,还总像个小孩子一样抓筷子。

可就这么一个笨手笨脚的公子哥,却对妻子杨绛极尽疼惜爱护:

入住新家的第一天,杨绛不想早起,不会做家务的钱钟书便一个人悄悄地做好早餐,用一张小桌子端到杨绛的床前。

杨绛怀孕,他早早地预定单人产房。杨绛生产那天,他从住所步行去医院七八趟。

 抗战条件艰苦,在杨绛生完孩子后,他还是想方设法炖了鸡汤,汤里放了鲜嫩的蚕豆。只因这些都是杨绛最爱吃的东西。

 于杨绛而言,钱钟书就是那个让她感觉舒服的人。

所以,在钱钟书去世后,早年暗恋她的费孝通上门拜访离开之时,她说了那句:“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

让你感觉舒服的人,给到你的,可能是情感支持,可能是物质支持、制度支持,不管是哪种,都足以证明:你是有人关心的。

生活难免会有倦怠,多和让你感觉舒服的人在一起,很多苦闷,也就会被治愈了。

03 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别人

母亲,总是想着照顾好了孩子后,再照顾自己。

却不曾想,如果你带着愤怒、不满的情绪去照顾孩子,孩子必定会受到你的影响,变得易怒、暴躁。

倒不如调整好了你自己的状态,再去和孩子相处。

就像书中所说的:“如果你剥夺了对自己的关怀,自己都没有个体能动性了,想要去关怀他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由此可见,自我关怀真的很重要!

自我关怀,从关注自己的身体开始,从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改变睡眠和补充水分等多角度实现。

自我关怀,需要设好边界,留点时间给自己,学习也好、发呆也罢,总之要留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

自我关怀,需要活在当下,认真过好每分每秒,现在都过不好,又何谈未来呢?

04 找到培养幸福感的复原力

里克·汉森在《复原力》一书中说:“真正的复原力能够培养我们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一种潜在的快乐、爱与和平的感觉。”

复原力,能让我们更快地恢复,重新拥有面对一切的勇气和信心。

那应该怎么培养幸福感的复原力呢?书中提到了5个小方法。

①以稳定的核心为中心,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相信什么以及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②进行个性测试,比如九型人格测试、行动中的价值观等,这些帮助我们发现,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③设立动态锚点,设立目标时,设定一套而非一个,这样在某个领域走不通时,可以及时调整,采用迂回战术;

④处在心流状态,有报告显示,心流体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400%),帮助自己击退倦怠;

⑤坚持成长性心态,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的事情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事不对人”。

05 正确感知,而不是歪曲事实

在电视剧《亲爱的生命》中,吴聪睿第一次流产后,仍旧特别想要生个孩子,但她丈夫却背着她,偷偷去做了结扎手术。

吴聪睿没有过多思考,就认为是丈夫不爱孩子,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

但后来,她却发现是自己错了,她和丈夫一路走来,历经了很多风风雨雨,丈夫一直很爱她。

她丈夫也是很爱孩子的,当她在做流产的清理手术时,她丈夫偷偷落泪,并且写了一封给未来孩子的信。

而她丈夫之所以选择结扎,完全也是为了她,因为那次手术后发现,吴聪睿怀孕很困难。

有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的情绪所蒙蔽,在未了解事情全貌的情况下,轻易下了判断,从而就有了认知偏差。

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正确地感知,先观察自己的行为并做出中肯的判断,而不是在自己情绪激动下,就匆匆做下决定。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会因为我们的正确感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06 学会尊重失败,而不是害怕失败

心理学家罗宾·邓巴的研究表明:人们大约能与150个人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反观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刷到的人数,早已超过了150,但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个精彩集锦,全是成功,没有失败,只有好的一面,没有坏的一面。

在潜意识中,我们也会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人的生活没有失败,然后与自己对比,失败感很快就会扑面而来。

有一种失败,叫做人失败了。

但正如书中所强调的:“事情失败了,不等于人失败了”。

每个人都会失败,那些光鲜亮丽的朋友圈背后,藏着的都是失败的辛酸泪;

那些功成名就的名人背后,藏着无数个日夜失败后,继续努力的汗水。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再也没了站起来的勇气。

写在最后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唯有常想一二。

这“一二”,若是你没有方向感,不妨花点时间,读读《倦怠心理学》这本小书。

或许它能让你养足精神,给你的人生持续续航。

部分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