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亦步亦趋学伤寒—少阴病小结

 经方人生 2022-09-23 发布于四川

少阴病是表阴证的统称。根据传统的认识来看少阴病比较复杂。但是从六经八纲的角度来看就比较简单了,就是病位在表、病性为阴的一系列病。病在表,故需要通过发汗的方式以解除疾病。但是病性为阴、为虚,所以同时还需要补益类的药物。

把少阴病和太阳病联系起来学,是一个捷径。太阳病因为正气还强,所以病人是发热恶寒的;陷入阴证变成少阴病时,则没有能力发热,故无热恶寒。太阳病有发热无汗身疼痛的麻黄汤;陷入阴证之后,因为津液水平低,发热、身疼痛的症状都可能消失,但是无汗恶寒的表证症状还是在,故有麻黄附子甘草汤;在此基础上,寒更加重,或者有寒饮,可以考虑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汗发出来了,津液有所损伤,太阳病有桂枝汤,对应的少阴病就有桂枝加附子汤。

少阴病阶段,津液亏虚比较突出,所以病人会有脉微细但欲寐。这种时候要特别注意病传变。如果少阴病兼有水饮,必须要考虑兼治水饮,要不然病可能很快发展成太阴病。如果少阴病迅速传里,出现津液进一步亏损的情况,则需要赶紧救里,不然可能出现一系列的死证。少阴病的条文中虽然有很多死证,但实际都不是少阴病阶段的死证,而是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向里传变出太阴病之后出现的。如果疾病发生传里,急需救里时,仍然要根据六经八纲来进行辨证,属于太阴病的上吐下利考虑四逆辈,属于阳明病的口燥心烦则考虑承气汤类方。此外,内传为厥阴病也有死证的可能。故临床时需警醒,努力将疾病控制在少阴病阶段,不使传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