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年毛岸青携邵华回中南海,主席沉默良久,缓缓在纸上写了四个字

 lixj1028 2022-09-24 发布于天津

毛泽东的儿子们因为父母投身于革命事业的缘故,自小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一生都在面临生离死别。

“我失骄杨君失柳,泪花顿作飞天雨。”

这句催人泪下的诗句是在杨开慧烈士诞辰100周年,缠绵病榻的毛岸青与妻子邵华共同谱写的歌曲《最美的霞光》里的一句词,表达了毛岸青对长眠地下的母亲的缅怀。

人这一生注定不能圆满,有得到,必然就要有失去,纵然是顶天立地的伟人及后代,也无法例外。

杨开慧的牺牲,是毛岸青心中这辈子无法抹去的痛,即便到了晚年,妻子儿子都陪伴在身边,也无法弥补毛岸青心中因母亲离去而空缺的那一处角落,他经常因思念母亲而悄然落泪。

文章图片1

杨开慧的两句遗言

毛岸青此生与母亲杨开慧只有一张儿时的合影,被毛岸青摆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杨开慧、毛泽东、毛岸英,是毛岸青这一生最思念的人,可造化弄人,他最珍视的几个人都走在了他的前头。

文章图片2

身体还算康健的时候,每年的毛泽东诞辰和祭日,毛岸青都会带着妻儿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缅怀逝去的父亲。

他也经常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板仓去祭奠母亲杨开慧,他对这个童年居住地感情十分深厚,每次回到板仓都能让他回忆起还在母亲膝下承欢的岁月,那时候他还不叫“毛岸青”,叫“杨永寿”。

离开板仓后,竟是几十年都未能回来,再归来,却已物是人非,慈爱的母亲已经睡在了一座冰冷的坟墓里头,独留他一人在外头,含着泪为妈妈扫墓。

文章图片3

毛岸青来到板仓故居,在签名簿上提笔写下三个字:“杨岸青。”

众人不解,都以为他可能是写错了,毛岸青一贯沉默寡言,也并不解释。

唯有向来了解丈夫心思的邵华明白,他为自己冠以母姓,来深刻缅怀逝去的母亲。

写下那三个字的时候,毛岸青的情感闸门彻底打开,往事如潮水涌上心头。

文章图片4

那时候,毛泽东未来得及等孩子们长大,便离家去了遥远的地方搞革命,留下幼小的兄弟三人与母亲杨开慧相依为命。

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不仅是对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创,也为一个个革命者的家庭带来无尽磨难。

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居两地,前者在革命道路上不断求索,几经沉浮,后者在长沙身陷险境,生死难料。

1930年10月24日,是毛岸英的8岁生日,凶神恶煞的国民党军阀却冲进毛家,将他们母子几人抓进监狱,对他们百般折磨。

文章图片5

后来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回忆起这段往事,道:“敌人就提了个最'简单’的要求。”

国民党要杨开慧公开声明与毛泽东宣告离婚,只要她与毛泽东离婚,就放了她。

这不仅是要求一个妻子主动与丈夫解除婚姻关系,敌人看重的是此举背后的政治意义,杨开慧若公开宣告与毛泽东离婚,就相当于脱离了共产党,从此与毛泽东和共产党那边彻底划清界限,在敌人看来,这无疑是给共产党的一个很好的“下马威”。

无论对敌人还是常人而言,这应当都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择。

你杨开慧一个年纪轻轻的弱女子,上有老母,下有几个年幼小孩,只要说句离婚,就能保住性命,好好地活着与家人们呆在一起,应当不假思索就能做出抉择。

而杨开慧也的确是不假思索。

她坚决不与毛泽东离婚。

“我奶奶是非常坚贞的,不同意,宁愿牺牲,也不离婚。”毛新宇含着热泪回忆道。

文章图片6

杨开慧不仅要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要守护与丈夫的爱情,她无论如何都不会做出背叛理想、背叛爱情的举动,即便守护的代价是要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于是在监狱里关了20天,杨开慧走向刑场。

杨开慧就义前只留下两句遗言。

“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我死后不作俗人之举。”

毛新宇对此作出解释,奶奶不希望死后举办任何形式的葬礼。

杨开慧的29岁生日是在监狱里度过的,而她的生命也永久定格在年满29后的第8天。

文章图片7

流离失所的岁月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和保姆被亲友们保释出狱,回到外婆家继续生活,然而国民党军警特务锐利狠辣的视线依旧没有从几个孩子身上挪开,他们密切监视着三个孩子,希望他们能成为抓住毛泽东的诱饵。

因此长沙地下党对三个孩子的情况十分忧心,害怕他们会遭遇不测,同时,上海地下党也听说了杨开慧被害的消息,正好他们以宋庆龄的名义创办了一所“大同幼稚园”,秘密收养共产党人子女和烈士遗孤。

他们建议长沙地下党设法把毛泽东的三个儿子接到上海幼稚园。

于是毛岸英的舅妈李崇德和外婆带着三个孩子辗转来到上海,被毛泽民夫妇接到家中,这座城市无限繁华奢靡,然而浮华表面却暗潮汹涌,杀机四伏。

文章图片8

只有3岁的毛岸龙身体最弱,又失去母亲,一路随大人辗转颠簸,一到上海就开始生病,入园后不久就因急性痢疾窜稀高烧不断,被送往医院就医,最终抢救无效夭折于医院。

小弟弟的死给予毛岸青很大刺激,他本就是个心思敏感的孩子,母亲被害,又被迫离开熟悉的地方,一路惊惶奔波,来到陌生的上海,小弟弟也病死在这里,一桩桩惨事如同棒槌狠砸在这个孩子脆弱的神经上。

年幼的毛岸青如同患上自闭症,终日沉默寡言,不和同龄人玩耍,也不跟大人交流。

他们只在幼稚园呆了一年,就因上海形势收紧,幼稚园原地解散,兄弟俩被园长董健吾当作重点保护对象带回家中,为了躲避敌人耳目,董健吾接连让孩子们定期更换住所。

文章图片9

没有家庭愿意养两个吃白饭的孩子,所以毛岸英兄弟俩每到一个陌生家庭,就要尽力帮这个家做事,卖报纸、捡破烂、帮忙推人力车过上坡,睡过大马路。

毛岸青后来回忆起那段凄惨的童年经历,感慨称他们就像三毛一样,甚至比三毛更不幸,三毛走投无路了还能发挥小痞子作风偷偷东西,还被有钱商人收养当过干儿子,而兄弟俩就算饿死,也不会去偷人东西,也没有有钱人去接济他们。

那段悲惨经历不仅给年幼的毛岸青留下终身难以痊愈的心理创伤,也给他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文章图片10

在寄宿在一个新家庭时,那个家庭的女主人很厌恶这两个吃白饭的陌生孩子,经常非打即骂,毛岸青因没烧好炭,就被女主人用炭钳子狠狠打在头上,打得头破血流。

毛岸英悲愤之下背着被打得半死不活的弟弟连夜逃出了那个家——在大街上流浪,也比寄人篱下被活活打死强。

在街头流浪时,毛岸青又被外国巡捕殴打,脑部再度受伤,留下了终身后遗症。

文章图片11

兄弟俩在上海漂泊流浪了思念,后来国共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董健吾与张学良重逢,两人此前因兴趣相投有些交情,董健吾拜托张学良将家里的两个共产党人的孩子送去国外读书。

张学良一口应下,并愿意出10万法郎资助革命战士的后代。

于是在张学良的安排下,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几经辗转去了苏联读书。

文章图片12

1938年,从苏联回来的人给毛泽东捎来了岸英岸青的照片,毛泽东终于再次看到了儿子。

1927年分别,十年未能相见,当毛泽东粗粝的手指抚摸上那张薄薄的相片,看着照片上的两个孩子,他热泪盈眶。

“岸英和岸青他们从小吃百家饭、走万里路长大的。”毛泽东流着泪道。

文章图片13

1947年,毛岸青回国,加入共产党,结束了漂泊异地的生涯,回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在这里工作、娶妻成家。

比起长子岸英,毛泽东对岸青表现出更多的关怀,他对这个沉默寡言的孩子无比愧疚怜爱,他知道一定是无比悲惨黑暗的童年经历才铸就了岸青如今虚弱的体魄和内向孤僻的性子。

在毛泽东看来,这是他身为父亲的失职。

毛泽东对身边卫士提起毛岸青,言语间难掩愧疚哀伤:“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头,受尽了苦难,几次被警察打过,对他的刺激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一直牵挂着毛岸青的身体健康和病情治疗。

文章图片14

毛泽东:我失杨花

毛岸青自幼心思敏感长情,一直难以走出幼年丧母之痛,这种疼痛伴随着他一生。

后来毛岸青发现,他的长情正是遗传了父亲毛泽东,思念母亲的并不只有自己,父亲也依然难以忘怀。

透过岸青漆黑的双眼,毛泽东也时常看到杨开慧的影子。

毛泽东怎么能不愧呢,在他看来,如果她不是自己的妻子,如果她从来就没有遇到自己,杨开慧的一生不会如此就画上句号,“毛泽东妻子”的身份从来没给她带去过什么殊荣光环,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磨难乃至死亡。

自从杨开慧牺牲后,他便一直活在愧疚与痛苦之中。

文章图片15

1957年,杨开慧的挚友李淑一给毛泽东写信,说自己又梦回杨开慧牺牲的那一天,醒来泪流不止,并填了首《菩萨蛮》,一并寄给毛泽东。

毛泽东也回了信,并赠了她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其中的“骄杨”便指的是杨开慧。

1963年的一个周末,毛岸青携邵华回中南海看望毛泽东,顺便希望父亲能将这首蝶恋花写一份给他们留作纪念。

文章图片16

毛泽东提笔沉默良久,缓缓在宣纸上写下四个字:“我失杨花。”

毛岸青和邵华都愣了愣,以为父亲写错了,不是“杨花”,是“骄杨”才对,于是便又拿来一张空白宣纸,等待父亲重写。

毛泽东却淡淡道:“称'杨花’也很贴切。”

“骄杨”容易被人引申成“骄傲”之意,毛泽东决不允许对杨花的解读有任何向骄傲释义靠拢的可能。

毛岸青闻言落泪了,诚然在父亲的记忆里,逝去的母亲永远是一朵柔软而芬芳的花,杨花纷飞,代表着母亲的英魂直上九霄。

文章图片17

和父亲毛泽东一样,随着年纪渐长,毛岸青对杨开慧思念更甚,年纪大了心思更敏感柔软,在人生的最末阶段,时常回忆起早年往事,每每思及母亲,毛岸青都要悄然落泪。

毛新宇回忆起父亲生前往事,道:“我的父亲生前时常想起我的奶奶,每次提到我奶奶他都泪流满面。”

毛新宇经常撞见爸爸独自黯然落泪的样子,起初他惶然不解,不明白爸爸到底有什么伤心事,要时常这样默默哭泣。

他去问母亲,邵华摸了摸他的圆脑袋,温和道:“你爸爸是想你奶奶了。”

毛新宇似懂非懂,后来他也长大成家,父亲母亲先后离去,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儿一女,儿子东东与曾祖父毛泽东出生于同一天,女儿甜懿的眉眼旁人看了都说与她的太奶奶杨开慧有几分相似。

看着两个孩子,再想到父母和爷爷的离去,毛新宇深刻地理解到了那种至亲之人离去的疼痛。

文章图片18

2007年3月23 日,毛岸青在北京病逝,就此走完了他坎坷而朴素的一生。

他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但病榻旁的邵华只须望着他那双浑浊的眼,一切便已尽在不言中,她明白,丈夫希望葬在母亲杨开慧的墓旁。

毛岸青这一生并无任何显赫的官职,也没有多少财富,但他依旧是一名非常优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后来邵华去世,她与毛岸青的骨灰回归故里,安葬于长沙县开慧乡杨开慧烈士陵园,英雄母子终于长眠于一处,青山有幸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山河永在,与日月同辉。

文章图片19

参考资料:
[1]记者 何淼玲. 毛岸青邵华骨灰安葬杨开慧烈士陵园[N]. 湖南日报,2008-12-22(A01).

[2]“我失骄杨”与“我失杨花”[J].语文学习,1994(05):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