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答:如果世道上好人无好报,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好人

 诗人琉璃姬 2022-09-24 发布于云南

图片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语境,分工层级,民族,专业,宗教信仰与文化体系中,善良与邪恶的定义甚至概念是有分歧与争论的,所以这里只讨论普适性的善恶,即明确的善,明确的恶。

    比如杀人,偷盗,奸淫,殴打,欺诈……这些行为就属于明确的恶,在任何人类社会环境中都是犯罪,都侵害到族群整体的根本利益,我在《道德的起源》一文中思考过,道德本身也是包括功利性与利己性质的,这也是人类从蛮荒进化至文明后形成的共识,共性,及社会属性。明确的恶必然会遭到道德与法律的同惩,认同明确的恶,等同于反人类社会,反人类文明,反人类生存。

     所谓世道,乍一看是时间与空间的相乘后的概括,我认为人性没有始终的善,也没有始终的恶(我在《天性,本性,人性》一文中已经做过分析)。十恶不赦的人也会行善,善良的人也会作恶,同样一个人,也许正在侵害你的利益,但在别人的评价中,他却可能是个好人,同样一个人,也许正在布施或者帮助着你,但在别人口碑中,他确实恶贯满盈。世道是一个委婉的词语,谨慎的语法,巨大的隐喻,世道实则为掌握时间资源与空间资源的相乘后的揭悟。

    这篇随笔是知乎一位题主发出系统邀请,我看到题目后有些感触,决定写几句。

图片

    当下你我所处的这个时空,或者空间(时间是计量状态与衰竭周期的规律,单位,是人类的感觉,我也认为本质上时间不存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你我,否则无法解释人类的历史总是在循环犯错与循环自我修复中)。我们讨论的善恶都是表象,小善小恶,小利小害,究其根源。比如不劳而获者导致劳而不获者或者劳而少获者,这也就是明确的恶,甚至野蛮,损人利己放大了,就是一个奴隶社会。比如不遵守秩序而导致秩序成为保护违规者的潜规则,比如恃强凌弱,比如依附有组织的强肆意践踏掠夺个体的弱,比如把人当作工具,比如不公不义的投机,不正当竞争…… 人性相当复杂,受到环境,也就是所谓的世道,历史的权衡与局限。

    基督文化与中国的荀子都认同人性本恶,人从娘胎里出来,需要哺乳,婴儿要喝奶,哇哇大哭,不具备考虑母亲感受的善良,那是绝对自私的,恶是人类的天性,是基因里的动物性,本能。有人提出恶是一种天赋,出生时就应该有,这个概念是立得住的,但人性的善也是基因里的,也是本能,也是种天赋,没有任何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想过安全舒适的生活,天生就想去杀人放火,物竞天择,我们的祖先从蛮荒的原始丛林进化至公社,产生了智人文明,正是因为人类先天并不具备弱肉强食者的生理构造,这个命题我在先前在文章里提出过,一定有抬杠者要指鹿为马,提倡丛林社会,事实胜于雄辩,那么你可以试试赤手空拳去尝试打死一头狮子,一头老虎,甚至一只黑猩猩,一辆疾驰摩托车就能把人体撞得支离破碎,人类的身体构造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是最精美,最柔弱,最迟钝的,不通过后天锻炼,不使用智慧与工具,人类几乎不具备与任何野兽竞争的条件。

     而人与野兽的区别并不是善恶,而是文明与野蛮。

     因此世道,即生存环境的文明程度,或者生存环境的野蛮程度,直指本质。

     善是种天赋,恶也是种天赋,两者在我们基因中权衡,取决于趋善还是趋恶,是环境中的增益可能,上文已经说过,道德具有功利性,如果从善遭恶报,从恶得善终,那么善恶的概念就被偷换了,可是你我放眼望去,这个环境还并不至于普遍的杀人放火者登堂入室,善良正直的人都冻毙于风雪,大道黯淡无光,但道路还存在着,黑白分明,乾坤并未颠倒,逻辑并未被置换,无非是道德的趋利本质,使我们迷惘,彷徨,不公,不义,愤怒,这种天赋感同身受,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理清了世道的本质,读友可以清晰看得到,无论从善,还是从恶,都不能保证你我必有回向,这里有一个自然哲学与人文学科的分歧。

图片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开篇就写过那句流传很广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也就是说,在大自然中,人类与善恶都像刍狗,刍狗,就是古代祭祀时用时稻草扎成的狗,哪里有什么善恶有报的自然规律。那都是我们这个老实巴交的农业民族心中期许的愿景,但愿景即是能量,宇宙从一个无限的点中爆炸并开始无限被创造,无限被摧毁,是先唯心识后唯物识,精神推动文明,思想推动物质,无形推动有形,最后产生了经验,即知识。

    那么你觉得做好人没有意义,你去侵害他人,大概率很快你就被抓进派出所去了,这是人类社会的规矩,法度,秩序。在任何现代国家,对任何公民社会都通用,如果不能通用,那么这个国家就不是现代国家,甚至是反人类的,必定会遭到世界性的人类文明潮流冲击。全人类的历史如此,这是自然规律。

    古人说,顺天(天道,自然规律,真理)者昌,逆天者亡。没有任何人类能比自然规律的鬼斧神差更伟大,比宇宙深邃更全知全能,人没有信仰,会导致没有敬畏,不敬畏天地,不敬畏生命,不敬畏生死,不敬畏自然,甚至也不敬畏文明与良知,法律与公平,更不会产生思想与逻辑,愚昧是恶的根源。是蛮荒,不开化,刚出生,蒙昧,心智不健全的体现,也是野蛮毁灭文明的源因。

    阿克顿勋爵曾提出,权威只是维护人类的眼前现时利益,而自由则要维护人类永恒的精神利益。

    没有永恒利益,现时利益也只是一个空间中的衰竭周期,接受自由才是人类良知的守护。

    安居乐业,心安理得是人类的最初,也是最终的普遍需要,普遍渴望,普遍总结,普遍规律

    因此不能说做好人无好报,我们应该转变为文明的思维逻辑,遵纪守法的公民需要受到法律的保障与保护,包括保障与保护个人的自由,分为财产与精神两部分,这就是人的基本权利,而违法乱纪与不守秩序之徒,不论社会身份高低,都应该遭受法律的惩戒。这即为公正,没有公平公正,就只有伪善,没有道德,只有崇高,没有高尚,只有倔强,没有善良,如果连法律的概念都能被偷换,那么这样的法律本质上就是违法的。

    做一个知法守法现代公民,必是正直平等的人,做一个接受自由的人,必是真诚的人,这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中,都应该是普遍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品质。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也有心灵层面,精神与灵魂上的尊重,仁慈,平安,宁静,这即是自由存在的永恒价值。

     如果这样的人都能遭到孤立,侵害,生存不下去。那只能说明这个环境本质是罪恶的,是会被历史修复的。即使时空有延迟,也必然会发生,因为人类的本质即为不愿灭亡,不愿被奴役,这是高于人性的天性(大道),而因果是自然法则中必然发生的主要规律。

     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教授说过:“我们是一群人,历史上所有时空的人都是一群人,来到这个世界待上一段时间,然后消失不见,本质上没有意义。” 那么好是什么?坏又是什么?这需要人为根据经验去赋予,去判断,去总结,坏与愚昧一定有着某种联系,善与文明也一定有着某种关联,独立思考,赋予并实践自己这种意义,比被别人定义,被别人选择,人云亦云更为重要。善良实则为一种能力,作恶则为一种天赋。

                   20220923  诗人琉璃姬哒哒哒

  

我所思所说所著一切言论皆为假设,皆为对规律的观察概括,皆不是真理,皆不可轻信。皆为滇池之沙粒,世间之尘埃,你我发出无量心不可思议,真理在那里!

All the words I think, say and write are assumptions, observations and generalizations of laws, are not truth and cannot be credulous. They are the sand grains of Dianchi Lake and the dust of the world. You and I send out an infinite mind. It's incredible. The truth is there!

—— 诗人琉璃姬  poet Coloured glaze ji 

图片

  

诗人琉璃姬:写作也是将头摁进黑夜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