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幸福的距离并不遥远 为泰勒·本-沙哈尔先生《幸福的要素》一书作序 1 如果在2022年3月初的某一天,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幸福课”,那么你得到的相关信息的数量会高达930万条。输入“沙哈尔幸福课”时,这个数字是132万。而当你输入“本-沙哈尔”时,你会得到惊人的270万条信息!这好像意味着,在中国作为“网红”的沙哈尔比作为学者的沙哈尔有更高的人气! 在哈佛大学,有超过23%的学生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映:沙哈尔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两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其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沙哈尔也因此在身为讲师时便获得了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的荣誉称号。同时,他还受聘为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心理咨询师和培训师。他的课程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中国,都因其鲜明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众多听课者誉为“摸得着的幸福”。在美国,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时报》等数十家著名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和报道。在中国,《光明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也都报道过他本人与他的课程,更不用说更加大众化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上和各种应用程序上他的课程的海量的下载、收听与观看链接。很多人因为听了沙哈尔的课开始进入积极心理学领域,更多的人因为听了他的课而找到了人生真实的幸福。 ![]() (图片源于网络) 在积极心理学界,沙哈尔博士并不是第一个讲积极心理学课程的人,但是如果要选出一位把专业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变得通俗易懂、趣味十足,并且把积极心理学推向全球,引发了中国的“幸福课”浪潮,对积极心态与幸福文化现象做出贡献最大的人,那么人选里肯定有沙哈尔博士。正如沙哈尔博士自己所说的那样,“积极心理学向学生们阐释人生真实的价值时,它说的并不是金钱或是某方面的成功与名望,而是'终极财富’,也就是所有目标的终点站——幸福”。 20世纪90年代末,以马丁·塞利格曼和克里斯托弗·彼德森等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开创了积极心理学这个崭新的心理学领域。积极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学一百多年来对自身与社会阴暗面过度关注的心理习惯与行为反应习惯,转而关注人类正常的情绪、认知与行为的积极价值,关注人类的积极天性、品格优势与美德,关注来自情绪、投入、成就、意义、人际关系等积极态度的真实的幸福感与生命的丰盛感,并提供科学实证。积极心理学试图以别有洞天的视角把人类从痛苦、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偏好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能够将自身的勇气、智慧、宽容、正义、同理心、坚毅等融入自身的生活与成长。积极心理学并不主张人们放下对抗消极的各种武器,它更在意用积极的力量战胜消极,从而使人拥有更丰盛的人生。就像在迷雾中亮起了一盏明灯,从那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者与心理学爱好者加入积极心理学的大家庭,并且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学者、专家与普及人士。泰勒·本-沙哈尔作为其中的一名佼佼者在这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曾经是哈佛大学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学者与讲师,还是很多人、很多机构的“幸福导师”。然后,不经意间,他也成为一位先锋的积极心理学传播大使,让积极心理学所崇尚的幸福科学无限接近我们日常的生活点滴。他凭借着在幸福科学之路上“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与投入,为积极心理学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让更多的人发现,其实幸福并不在遥远的山那边,幸福与我们的距离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身体里,自然而然。 ![]() (图片源于网络) 因此,“幸福课”的流行不仅是沙哈尔个人的成功,也是他秉持着“幸福的力量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信念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的回报,更彰显出积极心理学在引导新时代的人类如何面对更加复杂与多元的生活情景时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其自身的巨大价值,它帮助人们走出茫然,做出更积极的选择!积极心理学所阐释的幸福,不像宗教学家、哲学家,或者文学家、政客、诗人、灵修人士与浪漫主义者眼中的幸福那样,更多地停留在层出不穷的想象与五彩斑斓的描绘上。基于理性、经验、实证、文化与进步的价值观念,积极心理学为人类的幸福提供了一条严谨务实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认知之路。它揭示出一个人通过健康、快乐、积极的态度与行为,通过个体优势的发挥,通过成长与追寻幸福,可以让自身的生命历程更加充满激情、充满成就与意义。 一个平凡人通常不能决定历史,但历史却可以因为某些人而产生新的改变。在积极心理学及幸福科学的大众传播之路上,沙哈尔无疑是第一批改变历史的学者之一。正如他一直以来所做的那样,无论讲授课程、提供咨询还是著书立说,他都在用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影响别人、帮助别人。目前,沙哈尔把主要精力放在以色列跨学科中心上,运用积极心理学来培养中小学的老师。当记者们问他为何离开哈佛大学,放弃教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些人,而回到家乡时,他说:“一切为了内心更为充实的幸福!” 回到家乡的沙哈尔可以和家人有更多时间相处,并能帮助到更多需要积极心理学启蒙的年轻人。特别是当他的孩子出生后,和所有父亲一样,沙哈尔经历了初为人父的许多挑战,他也第一次知道自己要从孩子身上学习这么多事情。他说:“做父亲是我人生中最困难的一项挑战,这工作比为《财富》杂志500强企业当顾问或在哈佛大学当教授都要困难。很可惜,没有一所学校教我们怎么当父母,我们可以到学校学管理、法律,学怎么当老师……却没有任何机构教我们如何为人父母。其实,在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中,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和老师。父母应该知道这些资源,获得这些工具。这是我新的使命……” 2 在中国,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的成就都需要经过生活的沉淀。 ![]() (图片源于网络) 沙哈尔出生于以色列,少年时便聪慧异常。虽然他自认为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但这一点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学霸与坚定的壁球爱好者。他5点钟就要爬起来训练,一度成为以色列锦标赛最年轻的参赛选手。他曾经多次闯入世锦赛决赛,但又一次次输掉。他曾为此一蹶不振了好几个月。到21岁前,他一直很努力,并成为一位世界冠军的陪练。世界冠军做什么,沙哈尔就做什么,他尽量保持跟世界冠军一样的训练强度。直到有一天医生告诉他,继续训练的话,他的背部可能会有危险,他才放弃了成为一个职业壁球手的梦想。 之后,他到哈佛大学深造,又成为一位妥妥的学霸。他顺利地完成了心理学硕士的学业,又攻读了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但沙哈尔还是很不开心。因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始终认为:“要么什么都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沙哈尔虽然在学业上相当成功,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做到了最好。所以,一颗年轻而躁动的心促使他开始寻找既快乐又能帮助自己成功的秘诀,于是他与积极心理学就这样不期而遇了。 虽然积极心理学正式诞生于1998年,但至少在21世纪初的那几年,人们对心理学的理解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如何消除心理病痛与应对负面的心理问题的阶段。积极心理学还没有今天这么多的理论与证据,也没有多少拥趸,似乎和很多学科一样,积极心理学也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孕育期才能茁壮地成长起来。然而,沙哈尔和他的“幸福课”的横空出世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这个过程。 经历过职业运动员非同寻常的训练与残酷的竞技考验,沙哈尔在思考成功与快乐的秘诀这件事上比很多人具备更多切实的感悟。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结果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他在哈佛大学的课程严谨而不失风趣、研究扎实又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传递科学信息又穿插人生感悟,这让听课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并沉浸其中。 “我曾经不快乐了30年。”这是沙哈尔一下子就能抓住听课者的心的诀窍:一个不快乐了30年的人是如何做到站在世界最知名学府的讲台上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侃侃而谈的?更为关键的是,似乎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至暗时刻都曾经怀疑过:“我真的能幸福吗?”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