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八两 大黄四 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方义 方中药味与小承气汤相同,但份量不同,重用厚朴为主药,行气除满;辅以大黄、枳实泻热导滞,以去积通便,三味相伍,使实热积滞消除,腑气得以通畅,则诸证自解矣。 临证要点 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无矢气,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或沉实。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医案举例 01 便秘、腹满 张某,男,47岁,1973年3月就诊。大便如羊屎,数日一行,已经四五个月。腹中胀满不舒,腰部如有物箍紧感,左少腹更觉胀满、难受,饮食时好时差,四肢无力。容貌外观壮实,舌苔白而厚腻、中心更甚,脉见弦滑有力。西医诊断为“肠功能紊乱症”。辨证:肠间气滞。治法:行气通肠。处方:川朴25g,枳实9g,大黄9g(泡水冲服),炒莱菔子16g。复诊:服3剂后,大便见畅,腹胀少减,舌脉如前,原方大黄改为12g,厚朴改为19g,加台乌16g、广木香9g(后下)。3剂后,大便得泻数次,腹胀全消,舌腻全消,精神饮食正常。恢复工作,后未复发。(《伤寒论通释》第286页张海峰医案) 02 宿食病 张某,男,12岁。1961年9月6日住本院外科病房。2天前因食韭菜饺子过量,腹部作痛,大便秘结。今日阵发性腹痛,逐渐加重,伴有恶心欲吐,小便黄。检查:腹部膨隆,小腹结硬更甚,疼痛拒按,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经X线透视,诊为“机械性肠梗阻”。患儿家属要求中医治疗。9月8日夜12时初诊,腹满疼痛,少腹坚硬而痛不可按,小便自利,烦躁不安,脉弦而短。此为腑气闭塞不通。虽不谵语,但躁扰不宁,除食滞蕴结外,有蓄血之兆。治仿《金匮》厚朴三物合《伤寒论》桃核承气汤加减。处方:桃仁泥9g,大黄12g,甘草6g,莱菔子30g,厚朴9g,枳实9g,桂枝3g,木香4.5g。9月9日二诊:药后大便已解,矢气连续,腑气得行,自觉腹痛、腹满消失,恶心已止,惟感肛门处疼痛,大便时有下坠感,小便黄而涩痛,脉转沉弦而略数,舌苔微干。再予清小肠之热,行大肠之滞。处方:车前子12g,淡竹叶6g,生白芍12g,莱菔子12g。上药连服3剂,痊愈出院。(姚兴华,等.《上海中医药》1966,2:62) 03 腹胀、呕吐 张某,女,20天。1987年6月12日诊。口吐泡沫10天,腹胀呕吐3天,当地医院给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7天,并用肛管排气、腹部热敷等方法辅助,病情不见好转,转来我院就诊。诊见呼吸急促,口唇中度发绀,心脏无殊,双肺呼吸音粗糙;腹膨隆,叩诊鼓音,肠鸣音消失。X线检查:可见大量肠胀气和7~8个不典型液平面。诊为“新生儿肺炎、中毒性肠麻痹”。遂用先锋霉素V、丁胺卡那霉素抗感染,并用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肠麻痹。药用:厚朴、枳实、生大黄(后入)、红花、桃仁各3g,丹参4g,黄芪6g。水煎至50ml,5次分服。1剂服毕,大便2次,肠鸣音及矢气出现,腹胀大减。次日原方续进1剂,呕吐腹胀平息。继用人参健脾丸,每天2次,每次1/6丸,连服5天,痊愈出院。(李德启.《浙江中医杂志》1988,10:446) 现代临证 厚朴三物汤主要用于以脐腹痞满胀痛、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如急性肠炎、痢疾、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一般都需随症加味,才能获取较好疗效。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齿痕舌症治望苔舌底N紫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