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道少斋主人新作:从临证读经典2

 绿树红花570 2016-03-03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13-11-9 12:28 编辑

急性肠梗阻案----增液行舟

脉案实录

周某,男,91岁,2013521日初诊,住院病人。

患者素有冠心病10天前以“阵发性胸闷反复发作,再发伴喘息气促、肢体水肿”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衰3级”,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喘减、肿消,心衰缓解。然入院10余日大便未减,近2日出现腹痛腹胀,X线腹部平片检查:肠腔积气,有多个液平。外科会诊断为急性肠梗阻,予补液、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处理,因其年事已高,心功能差不考虑手术。

下午4时会诊:证见形体消瘦,神疲肢倦,腹部胀满,腹痛难忍,大便10余日未解,呻吟不止,不思饮食,舌质淡而干萎,舌中有少量燥苔,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急性肠梗阻

中医诊断:腹痛

辨证:气阴两亏,肠道失润

治法:益气养阴,增液行舟

方药:增液承气汤加白参、黄芪。

麦冬50g,生地30g,玄参30g,大黄10g,芒硝10g,白参5g,黄芪20g,莱菔子20g。

无法急煎,以配方颗粒剂等量配伍,开水冲服。×1

20135228时查房:素服上方,晚8时便通,泻下大便盈盆,腹痛腹胀遂除,舌质淡干,脉沉细无力,予四君子汤合益胃汤益气健脾,养阴润燥。

重温典籍名言:

《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灵枢·平人绝谷篇》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病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病案诠解: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故“六腑以通为用”。若腑气不通,浊气、水液、积滞存留体内,常常变证丛生,每每危及生命。

患者病重,长期卧床,“久卧伤气”,气耗在前,无力鼓动肠道润动,此其病因一也;心衰水肿,大剂利尿,津液耗损,肠道失润,此其成病之二因。气阴耗损,故见形体消瘦,神疲肢倦,舌质淡而干萎,脉沉细无力。肠道失润,故见大便不通,,腹部胀满,腹痛难忍,舌中见少量燥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先病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大小便不通,多属病危,故急急通便为要。根据病机,方选增液承气汤加减。舌质淡而干萎,说明津液耗伤极重,故增液尤为重要,故以增液汤作底方增液行舟;气虚更需佐以益气,少佐参、芪以扶正。肠腑不通,更需通腑理气以止痛,故以调胃承气汤加莱菔子行气通便。病情危重,实乃“勉尽人力,不肯稍有遗憾之法也。”

此方出自于《温病条辨》,是滋阴泄热,增水行舟之剂。温病热结,津液亏耗,燥屎不行,下之又不通,此是无水舟停。所以用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来壮水滋阴。硝黄攻下,以便舟行。阴虚液枯,燥屎不行,下之徒伤其阴,润之又有恋邪之弊。增水行舟之法,以使燥屎顺流而下。硝黄配增液汤,下之而不伤其阴,增液汤伍硝黄,润之而无恋邪之弊。

该方虽为温病热结,津液亏耗,燥屎不行而设,但其用药无非增大液与通腑两方面,杂病之中,津亏肠道失润,大便不通,病机相同,则可异病同治,采用此方,实践证明,对于肠梗阻、习惯性便秘,每每可凑捷效。

延伸阅读:

1.肠梗阻案(毛以林:道少斋临证医案随录)

王某,男,84岁。病历号54642,因腹痛2天于98日门诊收住入院。患者两年前因脑梗塞遗留偏瘫,长期卧床,长期便秘,经常需使用开塞露、果导,小便失禁。入院前一周未解大便,就诊前两天开始出现腹胀、腹痛、欲呕。查:病人体温不高,腹部膨胀,无明显压痛点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腹部平片:出现多个液平、肠胀气。B超示:胆囊壁毛糙,左肾囊肿,左肾轻度积水;血常规:白细胞11.5,淋巴细胞87.3。经外科会诊确诊为肠梗阻,予禁食、灌肠、胃肠减压西药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同时予以补液、平衡电解质等治疗两天病情未缓解。

910会诊:症见:腹痛拒按,腹胀,不思饮食,恶心欲呕,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大变不通,矢气少,小便失禁,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少,13/分,舌暗红,苔黄腻,脉数。

西医诊断:肠梗阻

中医诊断:便秘

辨证:气滞便秘

治法:行气导滞

厚朴15g, 枳实10g, 生大黄(后下)10g,莱菔子6g,太子参10g,生地20g,玄参20g,当归15g. 1剂。

912:服药后至11日,即泻下稀便6次,腹痛、呕吐均消失,仍有轻度腹胀,纳可,舌质红、少苔、脉细。

当为脾虚气滞,阴液亏虚,故转手健脾理气养阴。

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5g,白术10g,怀山药10g,厚朴花10g,莱菔子6g, 广木香3g, 川石斛10g.×5剂

913 查血常规正常,14日后腹胀消失,纳可,治愈出院。

按:中风后遗症长期卧床患者,因缺少活动,常导肠润动差,出现大便秘结,少部分病人诱发出现肠梗阻,因此,叶天士治中风常在潜阳熄风方中加入火麻仁一味润肠通便,防患于未然,后人云火麻仁在方中起滋阴熄风作用,实是缺少临床之误读。

此患者先是便秘已经,后出现肠梗阻,临证以腹胀满,腹痛、大便不通为主要症候,故方选《伤寒论》三物厚朴汤加减,药用厚朴、枳实、莱菔子理气止痛,大黄泻下通腑。经云:年过半百,阴气自亏,故加玄参、生地、当归养阴润肠,佐太子参益气扶正。药证相应,故投之辄效。

泻后出现气阴两伤,故以太子参、麦冬、 五味子、川石斛养阴,白术、 怀山药健脾,佐小剂量厚朴花、 莱菔子、广木香理气除胀。

小承气汤和三物厚朴汤均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然小承气汤用于热结,证见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腹痛拒按,故重用大黄泻热通便。三物厚朴汤用于气秘,用于脘腹胀满不减,大便秘结,故重用厚朴、枳实。其中精义,学者当细揣摸之。

重点学习经典条文:

《伤寒论》: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2.咳嗽便秘案[毛以林:《疑难危重症辨证论治24讲》(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某,男,70岁,2011-9-25初诊:咳嗽半月,经西药抗生素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刻诊证见:胸闷,咳嗽痰白稠,难以咯出,腹胀难忍,大便干结,十余日未解,舌红,苔黄,脉细弦。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痰热蕴肺,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泻热,清肺化痰

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

大黄10g,,厚朴10g,,枳实10g,,莱菔子30g,,杏仁10g,,瓜蒌仁15g.

9月26日二诊:1剂泻下大便盈盆,腹胀即消,胸闷亦减,舌红苔少,脉细弦。转方如下:

沙参10g, 麦冬10g, 天花粉10g,玉竹10g,扁豆10g,前胡10g,紫苑10g,冬花10g,芦根20g.

7剂,咳大减,再进5剂咳愈

按: 患者由于外伤住入我院的骨科,卧床不起。期间,并发了肺部感染,骨科大夫们先后给予了6种抗生素治疗,但肺部感染并未能有效控制,并且逐渐加重。无赖请内科会诊。症见:胸闷,咳嗽痰白稠,难以咯出,腹胀难忍,大便干结,十余日未解,舌红,苔黄,脉细弦。

很显然,证系上有痰热蕴肺,下有阳明腑实,治应清肺化痰,泻腑通便双管齐下。当时,根据患者咳嗽同时有便秘十余日不解,腹胀难忍,决定将通泻大肠使腑气下降,作为首诊的治疗重点,为什么?肺与大肠相表理,阳明大肠不通,腑气必然循经上迫于肺,以致肺气难以下降清肃,则咳嗽难止,胸闷难除。方以吴瑭宣白承气汤意化裁。以大黄、厚朴、枳实、莱菔子通腑泻热,理气除胀使便通肺气自降,杏仁、瓜蒌仁化痰止咳,且二味有润肠通便之功。一剂泻下大便盈盆,腹胀即消,胸闷亦减,说明先通其腑治疗策略的正确性。接下来,症见舌红苔少,脉细弦,说明痰热和阳明积热已经损伤了肺津,故变法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为基本治疗法则,方用沙参麦冬汤化裁加减,方以沙参麦冬汤加芦根养阴清肺,前胡、紫苑、冬花化痰止咳,病向痊愈。

重点学习经典条文: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十七》: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新加黄龙汤:  

细生地(五钱)生甘草(二钱)人参(一钱五分,另煎)生大黄(三钱)芒硝(一钱)元参(五钱)麦冬(连心,五钱)当归(一钱五分)海参(洗,二条)姜汁(六匙)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

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益胃汤方见前),余参或可加入。

宣白承气汤方:

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蒌皮(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导赤承气汤

赤芍(三钱)细生地(五钱)生大黄(三钱)黄连(二钱)黄柏(二钱)芒硝(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牛黄承气汤:

  即用前安宫牛黄丸二丸,化开,调生大黄末(三钱),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增液承气汤:   
     即于增液汤内,加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http://bbs.iiyi.com/thread-2400829-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