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烩面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2-09-26 发布于上海

烩面上桌,莫急着翻搅,先喝一口汤,烩面的汤一定得够味儿、对味儿,倒是不见得非得是又浓又白,因为用浓汤宝什么的,很容易做到那种效果。熬的够火候,牛羊骨头里的脂肪都溶入汤中,自然滋味悠长。
喝两口汤,吃面,建议不要像吃炸酱面、热干面那样一边搅拌一边吃,要像吃打卤面那样,直接挑起面条,略微吹一下即可入口。打卤面一搅合,卤子容易澥;烩面是面条在表面,能看得见的有羊肉、鹌鹑蛋、香菜,下面还有海带丝、红薯粉条、千张丝、青菜,搅合了吃,口感乱糟糟,不对。

烩面馆的桌上必备一罐黄澄澄如大闸蟹蟹黄似的羊油辣椒,这是足以为一碗烩面点燃灵魂之光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当地辣椒,羊油,加葱姜,先炸后熬。羊油辣椒是烩面的绝配,加了辣椒油,烩面的滋味就好似画龙点睛般的立体起来。
吃烩面不能急,容易烫着。即使慢慢地吃,面条也不会像南方的面一样,泡的涨起来,北方话说“泡浮囊了”,因为烩面的面条制作有特别的手艺。经过和面、醒面,擀成手机大小的面坯子,涂上油要静置两三个小时,待到要煮烩面的时候,将面坯子两手以独门手法上下拉扯,最后神奇地分成两条长长的面条,甩到沸腾的锅里。
郑州人有多爱吃烩面?当地著名的合记烩面,一个店,一个月用掉的香菜,就有两吨!

郑州著名的四厂烩面,四厂是国营郑州第四棉纺织厂。当时对口支内,四厂是上海援建的,所以来了不少上海的工人,他们拖家带口,也带来了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国棉四厂的家属楼里飘出了咖喱的香气。于是,渐渐就演绎出了郑州烩面界的一个独特流派:咖喱烩面。现在在上海,也有不少河南人开的拉面小店,经营着河南没有的河南拉面。


计划经济时代上海将咖喱带到了河南,市场经济大潮中河南又将咖喱拉面在上海开枝散叶。
还有一路叫“炝锅烩面”,以南阳方城最为出名。起油锅,肉炒焦、葱爆香、一爆一炝加高汤,再下入扯好的宽面条,烩好的炝锅面味儿更香更浓。
方城烩面没有海带丝、千张丝、鹌鹑蛋、黑木耳这些配菜。方城人说:郑州的烩面杂七杂八混在一起像大杂烩,吃不惯。
尉氏烩面也是特殊的一个流派,不放海带丝、千张丝、粉条、青菜、黄花菜,也不放鹌鹑蛋。只有羊肉,烩面下在羊肉汤里,盛面的海碗碗底要放芝麻酱,生葱花。
烩面馆通常没有炒菜,仅有素凉菜供应,最经典的是荆芥拌黄瓜、腐竹花生米,千万别在烩面馆问人家有没有猪头肉,绝大多数烩面馆都是清真的。

只是,这烩面,甭管是什么流派,离开河南境地就很难吃到。难得吃到,也极少能让河南人说出“正宗”两个字。但河南人又是平和而容易满足的,人在异乡,吃完一碗羊肉烩面,重重地放下碗,也会暗道一声“得劲儿”。
几千年来饱尝苦难的中原大地,没有风花雪月,低吟浅唱,只有泠冽寒风、酷暑骄阳。它的子民们和泥土一样生命力顽强。
烩面,饱腹,美味,乡情。难以割舍的口味,也是内心深处的不舍。
老王写过的面,点击蓝字即可阅读
饸饹 简单面 汤面 拌面 清冷的冷面 削面蒙太奇 阳春面闲话 羊肉汆儿面 夏天的豆角焖面 风扇冷面 夏天的炸酱面 东拉西扯 兰拉、青拉、豫拉 上海人.苏州面 南面·北面 打卤面 

赞赏 与 转发 都是真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