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文转载

 gwj99 2022-09-28 发布于内蒙古
 一、道门内丹功宗派
晚唐之后,道教出现新的变化,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及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道派开始兴起,由重视外丹转入内丹修炼,出现内丹丹功系统,自钟离权、吕洞宾两真人留传功法以后,逐步分成五大派。
(一)北派
北派,系由宗教而来,当时王重阳创全真教,以道教的《道德经》、佛教的《心经》、儒家的《孝经》为全真教祖经。然而当时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立教与传教都非常困难,因此主张三教圆融,易于更多的人接受。在内丹功方面,则以钟、吕内丹继承者自居。王重阳功法传与七个弟子,以邱处机成就最高,邱处机苦修深炼多年,开创龙门一派,传世至今。因为在教统上南北分立,此功法属于北宗全真流,在内丹分派上称为北派。
北派主张是先修性后修命,修性即是修心,修命即是修术,本来两者不能截然分开,但邱真人强调先后之别、轻重之分、遂成为此派丹功特点。

(二)南派
南派创始者为张伯端(987—1082),敕封“紫阳真人”。南派始于北宋,传道则在南宋初期。张伯端丹功虽继承钟、吕之学,实因为其学于刘海蟾而来。钟离权传吕洞宾,吕传刘海蟾,刘在四川传张伯端,所以互称为同祖同源,张伯端在蜀遇刘海蟾后,授以口诀,改名用成。著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为南宗始祖。南派与北派与在元末南北两派合并,但合并之后各自修炼方法仍保持各自特点。
南派有五位著名宗师: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
南派丹法主张的最大歧异之处,是先命后性。张伯端认为:“命之不存,性将焉存?”《金丹四百字》包含造化之根基,贯穿阴阳之骨髓,使炼丹之士寻流而知源,舍妄以从真,不至乎忘本逐末也。南北两派丹法分歧到元代晚期出现的清修派理论使其渐趋接近,功法合流。至明清两代,如伍冲虚、柳华阳等,其炼法渐成一体。
南派丹法为性命双修而非外认为的阴阳双修。性命双修,道以养性,术以延命,一切道功,不离修真养性之法,正宗丹法,不传邪道,阴阳方法均属下乘,亦无成功之人。

(三)中派
在道门内丹史上,中派与其他各派不同的是,它没有建立宗教团体,也没有局限地区的传播,只是将丹诀以“守中”或“中和”为要旨的丹家纳入此派。
李道纯,字元素,都梁(今湖南武冈县)人,号清庵,别号莹蟾子。正史无传,生卒不详,其主要生活年代是宋末元初之际。为南宗清修派白玉蟾再传弟子(王金蟾的徒弟)。李道纯博学多才,广参遍访,曾遇异人点开心易,通阴阳阖辟之机,达性命混合之理。其丹法远溯《易》、《老》,近源《参同》、《悟真》,他的丹道思想更具道儒释三教融合的特色。因此李道纯是一位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一代宗师,是元初杰出的内丹学家。其著述有《中和集》、《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为中派核心创始人,此派又名先天派。
李道纯于元代末期著《中和集》,出入儒、释、道三教修养理论,他说,“炼精气神使三花聚鼎,五气朝元,而存坎中之阳也。…负阴抱阳、虚心实腹,即取坎中之阳,而补离中之阴,再成乾体也”。
清朝有道家名黄裳,字元吉,生卒不详,中派传人。清咸丰至光绪十年曾在四川“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主要著作有《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
黄元吉的内丹功法其实是“中黄直透”。他把“中黄直透”的真义隐含在玄关一窍系列理论中,黄元吉丹道的精髓在于玄关,而他的玄关着重在明心见性上。

董海川先师传下的无极八卦内丹功,歌诀开篇的“无极大道永无边”之句以及后面提到“本是先天卦,内含无极中”之句。上述这首歌诀采“无极”和“先天”这两个词语,从道家的概念来理解和体会,应该与道门先天派即中派有关联。
这首歌诀的“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藏坎离精”之句,实则取自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只有一字之差,《金丹四百字》为“内有坎离精”)。由此可见,董海川先师传下的这套无极八卦内丹功,与其应该有关联。而歌诀中“人身本有通仙窍,认真修炼自然明”,与中派李道纯《中和集》的主张相通,炼精气神使三花聚鼎,五气朝元,与先天八卦内丹练法一致。
歌诀中“打开龙虎穴,内通气海源。上贯金丹顶,下通地涌泉。气满祖窍开,贯通后三关。三丹真气满,神光自然现。”是其修炼方法,与中黄功夫的要领相通,在于从内到外,从先天到后天,从虚到实,从上到下,从黄道开到任督开,其自始至终之根本要领在于炼性见性的功夫。而这正与中派黄元吉的主张相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