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对话:降糖药物种类太多了,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吃哪种? 一、口服药分类 不同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机制是不同的,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口服降糖药分为六大类,即二甲双胍、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及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最近还新上市了一种叫做SGLT-2抑制剂的口服降糖药。 二、二甲双胍——降糖药中的多面手和排头兵 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以通过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被美誉为降糖药物中的“排头兵”,是因为其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糖药物,尤其适用于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二甲双胍虽然为常见的口服降糖药,但还有其他一些健康作用。《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4年版)》指出,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其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二甲双胍除了降糖,还可以发挥其他身体健康保护作用,如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调节血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被美誉为“多面手”。 情景对话:我是二甲双胍,我不但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发挥其他身体保护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是减少治疗初期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方法。二甲双胍治疗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罕见,如发生应排除维生素B1z缺乏。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三、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药物为胰岛素促泌剂,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如果此类药物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发生,低血糖为该类药物最为常见的副作用。 情景对话:吃药后感觉身上无力,出汗多,难道是发生了低血糖? 四、格列奈类——短效胰岛素促泌剂 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情景对话:我吃磺脲类药物已经发生过低血糖了,吃格列奈类药物会出现低血糖吗? 五、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的后起之秀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为胰岛素增敏剂,增加靶细胞(如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该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水潴留、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情景对话:虽然我在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但运动也不能少呢! 六、α-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 情景对话:我有片剂和胶囊两种类型呢,我适用于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哦! 七、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GLP-1具有增强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情景对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