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自律上进从哪里来?

 錕wjws 2022-09-29 发布于四川
开学有两周多的时间了,听到身边不少妈妈抱怨:
每天家里就像打仗一样,从起床、吃饭,到做作业、理书包,老母亲必须跟在娃屁股后面不停地催,孩子才能勉强赶上节奏…… 
孩子回到家里不会主动、及时写作业,一定要等到妈妈下班到家,在监督下才肯拿起笔,小学三、四年级就每晚作业写到10点多才睡......
做事磨蹭、无法自律、不懂规划……
孩子的这些问题,经常让父母们崩溃,特别是在刚开学、还不适应学习节奏的时候,矛盾一触即发。
遇到这种情况,劝家长们先别着急。
因为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它靠的是家长智慧的引导。
从以下4点做出改变,相信你的孩子会一天比一天自觉、上进。

忍住言语上的指责,让孩子体验懒惰的“后果”
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如果管得太严,孩子就会缩手缩脚,
但是如果顺其自然,孩子就又会没有规则意识。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分享过一段育儿经验:
她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放学后总是磨蹭着不想写作业。
尹建莉老师看着着急,但还是忍住没有去唠叨。
直到有一天,女儿在睡梦中惊醒说:“我没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了。” 
醒来后,她发现自己真的没写作业。 
看着女儿焦急的样子,尹建莉老师给出建议:要么今晚晚睡把作业写完,要么明早去学校和老师商量不写作业。
没想到的是,女儿坚定地选择熬夜写作业。

道理很简单,别人千次百次的警示,都不如一次亲自体验来得印象深刻。
只有让孩子从真实的体验里获得经验,从经验中总结因果关系,他们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有自我驱动和自我控制的内在力量。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只有放手让孩子试错,他才能练就强大的内心。

发掘孩子闪光点,多给他“正面暗示”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小学里做过一项著名实验:
他从1-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这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重新测试,结果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都比之前更优秀。
相反,没有暗示的学生则成绩并不理想。
这个实验证明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就会塑造怎样的孩子。

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语暗示最为重要。
来自爱丁堡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

“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

如果我们总是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你怎么这么粗心?你怎么这么喜欢偷懒?

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接受这样的暗示,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就是你说的那样”。
所以想要孩子变好,一定要多去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你今天及时写完了作业、写得很认真、你很勤奋、很努力......
当孩子知道自己很棒,就会形成学习的内驱动力自发地向上、向好的方向发展。

生活习惯的改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
“人是被习惯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源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很多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天坚持,日积月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性格、处事方式。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就一直被妈妈要求早睡早起。
晚上一般不超过9点半,早上8点前一定会要求她起床吃早饭。
同样,妈妈自己数十年也都保持着这样的生活习惯,不管天气多冷,都会早早起床,给孩子做早饭。
以前,她一直觉得妈妈很烦,晚上想多看一会电视剧都不行,总会被妈妈催去睡觉,早上想赖在床上睡懒觉也不可能,一定会被妈妈喊起来吃早饭。
但当她上了大学,看到周围许多同学昼夜颠倒、作息混乱、放纵自己,自己却依然能保持着早睡早起,有条理有计划地去学习和生活时,她忽然明白了妈妈的深意。

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会跟随人的一生的。
并且生活上的习惯也会迁移到一个人做事、学习、工作上,让人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和精神面貌。
现在很多孩子,由于课业任务多、压力大,或是受电子产品的诱惑,睡眠不足的现象也很普遍,威胁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好,教孩子学会自己做事,逐渐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作息规律、按时吃三餐、东西用完放回原处、保持自身和房间的整齐、干净······
孩子做好这些,就是为自律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成阅读的习惯
央视主持人董卿,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她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从小在父亲的引导下,养成了阅读习惯,阅读对她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直到今天,她依旧保持每天睡觉前阅读1小时的书籍,由此我们才看到董卿在《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等节目中从容优雅的主持风格、出口成章的语言表达。

对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我们一直在强调。
会阅读的孩子,往往心胸开阔、意志力、抗挫折能力更强。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需从小开始。
在孩子学前阶段,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花时间带孩子一起看儿童绘本
等孩子上了小学,认识一定量的字,就可以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纯文字阅读。
阅读会让孩子思想更丰富、认知范围更广阔、性格多几分沉静。
这些积极影响将让孩子受益一生,也有利于将来自律的形成。
罗斯福曾说: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
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一个人能否成功,自控力的影响远超过智力的影响。

自律,是一个孩子高级软实力,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真正的静待花开,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么都不管。
而是在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养成自觉的习惯,在他人放纵的时间,默默地坚持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