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大德米特里是个比较随性的人,我觉得他大部分时间是用本能在生活,比较狂野却也真实,你说他坏吧,他可以把自己最后的钱用来救卡捷琳娜的父亲,不求任何回报,他们那时候还没有任何往来;你说他好吧,他能当着孩子的面无端的侮辱斯涅吉辽夫上尉,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却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胜文则野说的是性情过于直率就会显得粗鲁,这个比较符合德米特里的性格吧。他能感受善恶,行善行恶只在于当时哪方面影响力更强大。他的内心很矛盾,信不信上帝,时刻都在他的心中影响着他。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喝酒、闹事只是想验证自己究竟信不信上帝。 行善也好,作恶也罢,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的影响着他。我想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写照吧,内心没有那么坚定的信仰。大部分时候做事只是凭感觉,尽管做善事也会让人很愉快,但是因为做善事而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可能还是办不到。 ![]() 关于斯麦尔佳科夫,他应该是杀害老卡拉马佐夫的真正凶手,伊万的第三次拜访中,我相信他跟伊万说的都是实话,可是究竟为什么要杀害老卡拉马佐夫,没搞清楚原因。也许他也反感老卡拉马佐夫,然后在伊凡的言语影响下(说者本无意,这也让伊凡苦恼挣扎了很久),最终选择了杀人。 他是个卑微的人物,出生时很可怜,身份一直是个谜,胆小、懦弱又体弱多病,我感觉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思路也很清晰,对伊凡的描述讲的清清楚楚,分析的也头头是道,也许胆小也只是伪装。他是不信仰上帝的,我觉得他对伊凡的理论是比较认可的,虽然伊凡对他自己的理论都持怀疑态度,但斯麦尔佳科夫是个忠实的践行者。 ![]() 这几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关于信仰篇我暂且就谈这几个人人物,至于女士咱们就先不谈了。 有神论和无神论中,信仰是关键,我们总说有信仰的人做事是有底线的,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信仰的要义中有道德约束,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有明确的要求,不能去做的属于底线,坚决不能触碰。反之,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约束,难道就是一切皆可为吗?当然不能这么绝对的说,这全取决于身边的环境、人的影响等等。 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心之所在,心向往之,信仰的意义在于行善止恶。有总归比没有约束力更强,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可读性还是很强的,也很有借鉴意义。其实,不管什么书,都还有些借鉴意义的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读书的意义所在。推荐指数4星(如果5星属于满分的话),因为部头有点大,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对心境会有点要求。 我是东杰,一起读书一起分享其中的快乐。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