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地锦草15克 地骨皮15克 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 石膏30克(先煎) 知母10克生地15克 僵蚕10克 青黛5克(电煎)泽泻30克 苦参15克 功能 养阴清热,降糖除消。 主治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欲饮,消谷善饥,小便频多,疲乏无力,形体消瘦,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用法 先将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药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 方解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症,当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其病理变化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增液、润燥清热为大法。汪氏认为养阴增液以滋养肺肾为主,润燥清热主要是润肺清胃,故方中以南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肺肾;地骨皮、石膏、知母清肺热泻胃火。而地锦草、僵蚕、泽泻、苦参、青黛等药乃结合辨病用药,据药理研究及临床观察,这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作用。全方辨证结合辨病,熔润肺、清胃、滋肾于一炉,实为上、中、下三消的通治方。 加减运用 上消口渴欲饮明显者,加芦根、天花粉、石斛等清肺润燥;中消消谷善饥显著者,加黄连、玉竹等清胃泻火;下消尿频量多者,加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等滋补肾阴。气阴两虚,神疲气短,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苡仁、山药、扁豆;阴虚及阳者,每见小便混浊,腰膝酸软形寒怕冷,舌淡白,脉沉细等症,加熟附子、肉桂、补骨脂,仙灵脾等。若见舌下静脉怒张,舌有瘀斑、瘀点,肢体麻木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等血瘀征象者,则宜伍以桃仁、红花、鬼箭羽、赤芍、丹参等。 方歌 二地降糖三消解,地锦地骨僵青黛; 子用生地沙麦冬,泽泻苦参病能瘥。 按语 本方经临床反复使用,既能改善临床症状,又能降低血糖、尿糖。曾对20例病例作过统计,有效率为90%,降低血糖的幅度平均达36%。 典型病例 吴某,女,44岁。患者起病年余,口渴欲饮,饮不解渴,日饮量达3000毫升以上,消谷善饥,日主食量近1公斤,小便频多,体日渐消瘦,舌苔黄燥,脉象弦数。查空腹血糖为15.4mmol/L(228mg%),尿糖(十十十)~(十十十十)。证属肺肾阴伤,胃火内炽,治拟清胃润肺为先,佐以养阴增液,再参验方降糖之品。处方: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黄连3克、天花粉20克、生地黄15克、地锦草15克、地骨皮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僵蚕10克、青黛5克(电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 药进30剂,诸症有减,日饮量降为1000毫升,进主食量控制在300~350克,小便量亦明显减少,疲乏无力,舌苔花剥,血糖降为10.82mmol/L(195mg%),尿糖(+)~(十十)。转从养肺益肾为主。原方去黄连、石膏、花粉,加玉竹10克、枸杞子10克、淮山药10克。再进50剂,三消症状基本消失,尿糖转阴,空腹血糖控制在7.21mmol/L(130mg%)左右,原方再进,以资巩固。一年后随访,患者已停药半年余,病情稳定,未见反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