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重构学习单元,实现层层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9-30 发布于浙江









本文为思维智汇第643篇原创文章

图片

本文共3238字,仔细阅读需9分钟

周五

实践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如何基于新课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如何立足教材,重构单元知识内容?

传统教学主要是按照教材内容一课时一课时地教,每课时的内容虽然同属于一个单元,但内容是相对独立的。会使得学生在每一课时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碎片化倾向,无法将知识串联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对于知识的学习都只能停留在记忆和理解的层面。

因此教学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内容以学科素养为指引,在遵循课程重构的目的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下,按照学习单元主题所涉及的情境 、目标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单元重构。

图片

聚焦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实施,如何落地?

数学组从建构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体系入手,在梳理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问题的基础上,厘清单元学习目标,前置单元学习评价,重新规划单元学习内容。从整体建构单元学习内容,完善知识体系,打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实现深度学习。下面以人教版“三角形”单元教学为例,具体阐释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

图片

立足核心概念,梳理教学内容


核心概念是学科知识技能通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阶梯,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嵌入具体内容的固定锚点。单元核心概念是学科大观念或领域大观念在具体单元中的表达,是指能够揭示单元本质的基本概念、原理或思想方法。

本单元隶属图形与几何范畴,图形与几何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方面,所以本单元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范畴。
《三角形》单元聚焦的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视角”中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图形的运动与测量”,具体表现为认识图形要素及其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由“边”和“角”及其关系决定的。

图片


在确立了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对三角形单元教材内容梳理中发现,教材在三角形单元,首先介绍的是三角形的特点,包括三角形的概念、边、角、顶点、高、稳定性等;之后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然后是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的教材编排,仅就知识的理解而言是非常扎实的,但是就相关内容的联结方面是比较薄弱的,经过分析认为存在以下的问题:
图片

尴尬一

“高”的弱化。高的认识关系到三角形大小的刻画,是求图形面积的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不同类型三角形“高”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三角形内,有的与边重合,有的在三角形外。但教材中只在第一课时给了三角形高的定义,并没有分类展开讨论,原因在于还没有认识三角形的分类。以至于教材例1之后的“做一做”,中只要求各画出一条高。要求降低了,对深入理解高的内涵是不利的。
图片

尴尬二

浮于表面的“分类”。分类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尤其对于这一单元,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但是教材上把三角形的分类放在第三课时,此时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在分类上他们就很难从本质上建构“钝角三角形为什么只有一个钝角;为什么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等。
图片

尴尬三

知识比较零散,本单元有三边关系、三角形的高、分类、内角和等多个知识,彼此之间过于零散,缺乏沟通。
从教材内容不同维度的呈现来看,教材关注直观表象和操作感知,却忽略了图形之间的联系,推理及论证。那么是什么情况造成了这些现象呢?我们团队认为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边”和“角”两个要素,而三角形的“边”和“角”是相互依存、互为制约的关系。如果线性推进,无论先讨论哪一块内容都会陷入孤立。并且,这样的内容也不适合采用纵向链接或者横向并联的策略。因此在整体教学时,我们积极的将边和角进行了联合。

图片

重构单元内容,打通知识脉络


在对现有教材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依托现有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进行优化和整合,将单元重构如下:首先开设了一节单元开启课,通过学生的自学反馈来整体认知这一单元。然后是单元关键课,分别从三角形的“边”和“角”进行阐述——“三角形的边”着重讨论三边关系和稳定性;“三角形的角”通过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尝试用大任务驱动的方法探究三角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初步体验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

最后是单元关联课,通过三角形两种分类方法的比较和融合,打通“边”和“角”之间的关联,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通过三角形的形状变化,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高的位置特征,深入理解高的内涵。
基于以上思考,确定了单元学习进程,按照记忆理解、运用综合、评价创造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学习。

图片


单元全景式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概念,接下来借助“任何的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吗?任何的三角形三个角之和都是180°吗”两个问题,将三边关系和内角和的教学前置。之后再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就可以自然的将分类与内角和结合在一起,就能积极的将按角分和按边分两种分类联结起来。而之后高的学习就可以对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的不同点,可以直观的感受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高的特点。

图片

前置单元评价,实现教评一体


结合单元内容的线索和单元学习的进程,制定指向核心素养,体现单元整体性的教学目标,从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实践、态度责任四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数学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内角和等于180°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他们的特点并能正确区分。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不同三角形的三条高.
数学思维使学生理解可以从动态的视角来研究静态的平面图形,借助实践探究图形特征,积累活动经验,并能体会数形结合、极值、推理、分类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

图片

探究实践:借助观察、操作、验证、推理等,通过“边”与“角”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分析,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应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责任态度:在进行三角形“边”和“角”的研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图片

三角形单元评价设计从知识技能掌握、学习参与度、思维发展三维度设置了评价量表,对应单元教学的四个目标。知识技能掌握评价表对应数学观念、实践探究两个目标,学习参与度评价表指向责任态度,思维发展评价表考察的是数学思维。

我们将评价前置,将教学思考 、问题解决、方法提升作为评价指标,设置了A、B、C三个等级,进行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

图片

前置单元评价打破原有的课堂设计思维,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教学关系,让学习回归本质。在单元核心概念和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前置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更有效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学流程的设计者与教学任务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学习资源、工具、策略、脚手架的提供者,以及学生抵达学习目标的评估者与促进者。下图是三个评价量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综上所述,单元课程设计要从教材分析出发,以现有教材为依据,又要超越现有的教材。在对“课程目标、教材价值、学生实际”的研究与把握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重构,从整体建构科学知识,注重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本文主要内容来源于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文海小学数学组

作者 | 童晓琴

编辑 | 杨紫君
统筹 | 孙习涵

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