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四大诗人:但丁与《神曲》劝你不要放飞自我】

 作家及耳 2022-09-30 发布于云南

>>>但丁与《神曲》<<<

这一期说得是世界四大诗人的但丁和他“中世纪的史诗”《神曲》。

《神曲》是但丁最重要的作品。它与荷马的《伊利亚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德》、歌德的《浮上德》一起,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

《神曲》背景

“我们曾在因太阳而喜悦的甜美空气中发怒;

我们厌倦了心中阴沉的迷雾:

现在我们在发黑的污泥中悲痛。

这是但丁在《神曲》中的原话。

相比荷马所生活的古希腊,那里崇尚自由热爱思考;

凯撒大帝所领导的古罗马,那里奢华放纵偏爱享乐。

但丁所生活的中世纪只能用黑暗与压抑来形容。

中世纪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极大,人们变得越来越偏执极端,对上帝的崇拜也超出了理性范围。

举个例子,中世纪有着所谓的“猎杀女巫”活动。

平常女子因为采了路边野花,被误认为要回去炼草药;因为附近的邻居生病了,被误认为身上有妖气;甚至于谁家的果酱没有酿制成功、哪一对夫妻不孕不育、最近为什么不下雨……邻里纠纷、社会问题等等毫无逻辑的责怪都莫名其妙的落到了这些无辜的女人身上。

她们没有能力证明自己的清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被教会挂上了“ 撒旦情人”、“魔鬼女仆”的称号,等待的也只有被活活烧死的厄运。

类似这样惨绝人寰毫无人道的行为在中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直到但丁出现,直到他的《神曲》问世,文艺复兴的旗帜扬起。

若说之前的中世纪一直是黑夜,那么《神曲》就是划破黑夜的黎明,这样的黎明比火柴的微光更牵动人心,比夜航上的灯塔更使人振奋。

所以但丁也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神曲》的故事并不复杂,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三部分。

讲得主要是但丁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身边出现了三只野兽,一狼、一豹、一狮,进退两难时他遇到了古罗马时期的诗人——维吉尔。

维吉尔带领他游历了地狱、炼狱,但丁的初恋女友贝亚特丽采带他游历了天堂。

故事可以这样简而言之一言带过,但中世纪传统叙事方法的背后,寓言与现实相融,梦幻与象征的结合意味却一定要细细道来。

在《地狱篇》当中,但丁用了很大篇幅来描写地狱九层,地狱象征着错误与罪过,九层层层递进则象征着在但丁眼中人类罪行的严重程度。

第一层:异教徒;第二层:邪淫者;第三层:贪食罪;第四层:浪费与吝啬……这些有关罪恶的总结,也是但丁对人类、对社会做出的总结。

在《炼狱篇》之中,但丁告诉众人,如何改正错误。人的欲望需要适当的去克制:“脚下最稳的,其实是后面比较低的那一只脚。”

而《天堂篇》中则是教导人们如何正确的理性的拥有信仰。当时的人们一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另一面又极度的信奉上帝渴望得到救赎。而所谓的“救赎”却只能通过抛弃肉体,来获得精神上的重生。

最典型的就是“耶稣之死”,耶稣只是肉体死去,灵魂却获得了重生。

所以,流亡二十年的但丁借《神曲》所要告诉意大利百万民众的,其实是——如何在那个永无天光的黑暗时代进行自救。

这一套自救方法放到今天同样适用,当前有猛兽后有深渊时,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灵魂上的自我解放。

但丁告诉世人:“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尘世的路,与上帝的路。”

在《神曲》中,“维吉尔”代表的是“理性”;“贝亚特丽采”象征的是“信仰”。

当现实生活堵得你苦不堪言时,你需要的,不是歇斯底里不是怨天尤人,恰恰相反,你需要的是深呼吸、静下心来,让理性回归大脑,让信仰成为向导。

但丁在《神曲》当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实用,他说:“当一件事情愈加完美,它的痛苦和喜悦也就更多。”

欲戴皇冠便必承其重,不管是哪个时代,我们都渴望不被压制的自由意志,这不意味着所谓的“放飞自我”,人就像动物,离不开本性,但更离不开的应该是身为人的自觉,即自我的约束能力。

还是用一句古希腊悲剧当中的名言,“神要让一个人毁灭,就会让他忘乎所以。”

如果用现代观念解读但丁的《神曲》,那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是自由、是价值、是尊严,现实的幸福是要通过自我奋斗才能达到,必须将自身的道德与自我信仰相结合。

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善意的对待自己与世界,还是恶意的揣测周围的一切。

感谢大家收听阅读,一期一会,我们下一期再见。

AlexBoogie                  9999……999条好评给小编

以上音频及文案皆为我的个人原创,图片来源网络,感谢百度~

收听量已经破24万啦~  感谢各位美少女、小少爷的支持~

欢迎戳网易云你好,中文系】收听~

请各位戳一下下方原文链接,马上能收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