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屑病(2)

 自由自在中医 2022-09-30 发布于湖南
主审/禤国维 太渔医话 2022-04-20 10:56

【验案举例】

    案1  张某某,男,29岁。

    初诊:2008年10月15日

    主诉:因双下肢反复红斑、鳞屑伴瘙痒半年,加重5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诱因下双下肢出现红斑、丘疹,伴脱屑,喝酒后加重,遂至多次至我院皮肤科门诊治疗,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予艾乐松、纷乐等治疗后患者皮疹颜色变浅,但皮疹未见明显消退。5天前因食用寿司后患者皮疹加重,颜色变深,皮疹范围逐渐扩大。

    刻下症:患者神清,精神可,双下肢红斑、丘疹,伴鳞屑,瘙痒明显,口苦口干,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暗红,苔微黄腻,脉细。

    专科检查:双下肢红斑、丘疹,伴鳞屑。

    中医诊断:白庀(血热瘀滞)。

    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

    治则治法:凉血,清热,祛瘀。

    中药处方:拟方皮肤解毒汤加味。

    乌梅15g莪术10g 红条紫草15g 土茯苓20g 石上柏15g 蛇舌草15g 丹皮15g 生地30g 水牛角30g(先煎)    赤芍15g泽兰15g 九节茶15g 甘草10g 陈皮15g 水煎服,日1剂,连服14天。

    二诊:服药后双下肢皮疹明显好转,未见新发,瘙痒明显,仍口苦口干,纳眠可,大便偏烂,小便调。舌暗淡,苔微黄,脉细。为血热减轻的表现。上方加苡仁20g,健脾祛湿以实大便。水煎服,日1剂,连服28天。

    三诊:服药后皮疹颜色逐渐减退,瘙痒反复,仍口苦口干,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微黄腻,脉细。现患者皮疹逐渐消退,血热渐清,仍有瘙痒反复。上方加白鲜皮15g,祛风止痒。水煎服,日1剂,连服28天。

    四诊:服药后皮疹基本消失,瘙痒消失,无口苦口干,纳眠可,二便调。舌暗淡,苔微黄,脉细。

    现患者皮疹消退,继续原方巩固疗效。水煎服,日1剂,连服28天。

    按:银屑病中医认为多由素体肌肤燥热,复为外邪所袭,致局部气血运行失畅,或风寒所伤,营卫失调,郁久化燥,肌肤失养,或七情所伤,气机受阻,气血壅滞成瘀,或热蕴日久,化火炎肤所致。本案患者双下肢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口苦口干,瘙痒,为血热蕴肤的表现;舌暗红、苔微黄腻、脉细俱是血热瘀滞之象。故辨证为“血热瘀滞”,治以“凉血清热祛瘀”为法。榻老常以自拟皮肤解毒汤加味。方中以水牛角、红条紫草、土茯苓、生地清热凉血解毒,丹皮、赤芍、莪术、九节茶活血化瘀,乌梅敛阴,白鲜皮祛风止痒,配合石上柏、蛇舌草等有抗癌抗增生作用的中药,并以陈皮、苡仁、泽兰健脾祛湿以固中焦。药对病机,故效果明显。

    案2  彭素琴,女,30岁。

    初诊:2008年5月10日

    主诉:因头皮红斑、鳞屑7年来诊。

    现病史患者7年前头皮起红斑、鳞屑,瘙痒明显,曾于当地中医就诊,效果欠佳,2006年底在当地西医院治疗,考虑为“银屑病”,予外用派瑞松,口服阿维A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治疗后,红斑、鳞屑减少,瘙痒明显缓解,后出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

    刻下症见:头皮、耳后起红斑鳞屑,伴瘙痒,上楼梯后膝关节疼痛,纳可,眠欠佳,二便正常。

    专科检查:头皮、耳后起境界清楚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束发征(+)。

    中医诊断:白庀(血热瘀滞)。

    西医诊断:银屑病。

    治则治法:凉血清热祛瘀。

    中药处方:从革解毒汤加味。

    乌梅15g莪术15g 红条紫草15g 土茯苓20g 石上柏15g 蛇舌草15g 丹皮15g 生地20g 水牛角20g(先煎)    赤芍15g泽兰15g 九节茶20g 甘草10g 共14剂,每天1剂。

    其他治疗:外用予吡硫翁锌气雾剂(适今可)每日2次,本院自制药茶菊脂溢性外洗液,外洗头部。

    嘱禁用含有汞剂和砒剂的药膏,避免发生不良影响;预防感冒、扁桃体发炎和肿大,避免过度劳累,受寒及剧烈精神刺激,忌辛辣、鱼虾、荤腥动赋之物。

    二诊:头皮、耳后红斑颜色较前变淡,鳞屑减少,瘙痒明显缓解,仍有膝关节疼痛,末次月经右痛经、血块,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脉弦细。患者头皮、耳后红斑颜色较前变淡,鳞屑减少,瘙痒缓解,血热渐清,药已中的;膝关节仍疼痛,末次月经有痛经、血块,俱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结合舌脉,上方加当归、桃仁以加强活血祛瘀调经之力,再服14剂。

    三诊:耳后红斑消退,头皮红斑、鳞屑减少,无明显瘙痒,膝关节疼痛减轻,胃脘少许不适,眠可,二便调,月经来潮,量色正常,无痛经血块。已停用雷公藤多苷片。舌淡暗,边有齿印,苔白,脉弦细。皮损好转、膝关节疼痛减轻、月经恢复正常俱为病邪渐去之征,胃脘少许不适,舌淡暗,边有齿印现脾虚之象,病至后期应以扶正祛邪为法,予减清热之力,上方去乌梅之酸涩,加海螵蛸、茯苓、白术、陈皮以制酸健脾和胃,加薄盖灵芝以扶正增强免疫力。

    四诊:头皮、耳后红斑颜色较前变淡,鳞屑减少,瘙痒明显缓解,仍有膝关节疼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边有齿印苔白,脉弦细。患者皮损已大部分消退,无瘙痒,无明显膝关节疼痛,瘀热已退;舌淡暗,边有齿印,苔白为脾虚之象。治宜清热凉血,祛瘀兼健脾。去紫草、桃仁,白芍易赤芍以滋阴柔肝养血。

按:本案为患者素体肌燥肤热,复为外邪所袭,致局部气血运行失畅,血热瘀结肌肤而成此病,治疗上以“急则治其标”为则,前期以凉血清热祛瘀为主,病情好转后以健脾和胃、调和气血为法以治其本,较好地处理了驱邪与扶正之间的关系,故可收到较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