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共识解读 I 优化NT-proBNP/BNP检测应用,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控水平!

 最后一个知道的 2022-09-30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B型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1]其中,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被称为“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B型利钠肽(BNP)检测在心衰防控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为更好地应用NT-proBNP/BNP检测,优化临床诊疗,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近日发布了《B型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2022年9月刊。

Image

图:《共识》发布会

据悉,《共识》制定历时7个多月,汇聚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来自全国临床检验、心血管疾病、急诊医学等多个学科近50位专家的经验和智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周洲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中心张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潘柏申教授作为学术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蔺亚晖、徐芬教授以及冠心病中心俞梦越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检验科张真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中心张宇辉教授(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共同执笔完成。


张健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Image

张健教授指出:“NT-proBNP/BNP检测进入中国已经超过20多年,对于心衰的预测、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导治疗以及预后判断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此次《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NT-proBNP/BNP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指导心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潘柏申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mage

潘柏申教授表示:“NT-proBNP/BNP在心衰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和人群筛查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年来,NT-proBNP/BNP临床应用研究及提高检验质量的实践研究也取得很多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共识》对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检测质量,规范应用NT-proBNP/BNP提供了指导意见。
NT‑proBNP/BNP应用
价值广泛覆盖心血管疾病全周期

心衰作为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其关键在于将关口前移,实现早筛查、早治疗,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共识》指出,一级预防对于有心衰风险(A期)或心衰前(B期)的患者非常重要,NT-proBNP/BNP既是心室功能障碍的筛查指标,也是新发心衰的独立预测因子。

张宇辉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Image

张宇辉教授介绍:“NT-proBNP/BNP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管理心衰患者,既能用于心衰一级与二级预防,又可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此外,NT-proBNP/BNP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冠心病及慢性肾病等患者的预后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及肿瘤患者化疗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等。但NT-proBNP/BNP的检测结果应始终与其他临床信息结合使用。
重视检测影响因素确保高质量检测结果

NT-proBNP/BNP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代谢过程复杂、检测结果影响因素众多。张真路教授指出:“检测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应关注与NT-proBNP/BNP检测过程直接相关的分析前及分析中影响因素,并掌握与分析后NT-proBNP/BNP结果解读相关的影响因素。”

由于NT-proBNP/BNP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界值较低,这对NT-proBNP/BNP低值检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NT-proBNP/BNP低值的高质量检测是其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NT-proBNP/BNP的医学决定性水平(如排除和诊断心衰的界值)与参考区间有所不同,因此,需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NT-proBNP/BNP医学决定性水平,并且要具备较高的阴/阳性预测值。NT-proBNP/BNP检测结果参考值以参考区间为准,但应在报告单上备注其各医学决定性水平的临床意义。

周洲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Image

周洲教授表示:“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疾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不断改进疾病防治策略和诊疗能力迫在眉睫。此次《共识》的发布是各学科专家相互学习和通力合作的成果,为国内NT-proBNP/BNP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旨在推广和规范NT-proBNP/BNP的科学、有效运用,切实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助力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持续提升。

《共识》摘要


推荐NT-proBNP/BNP应用于心衰患者全程管理:

  • 心衰A期和B期患者应早期筛查BNP/NT‑proBNP,并对BNP>35 ng/L或NT‑proBNP125 ng/L的患者进行相应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推荐)

  • 心衰住院患者应在入院、出院及病情变化时进行BNP/NT‑proBNP检测(推荐)

  • 心衰患者出院后,每2~4周检测1次BNP/NT‑proBNP,病情稳定后改为每2~3个月1次(推荐)


推荐NT-proBNP/BNP应用于更多适应症:

  • 肺栓塞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NT‑proBNP<500 ng/L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较小,而NT‑proBNP>600 ng/L患者发生早期(30d内)不良预后的风险较高(推荐)

  • 肺动脉高压预后评估的唯一生物标志物,与右心衰临床体征、症状进展、晕厥、WHO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联用,可将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个风险级别(推荐)

  • 冠心病(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推荐)

  • 慢性肾病(CKD)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弱推荐)

  • 心源性卒中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需对BNP100 ng/L或NT‑proBNP400 ng/L的心源性卒中高危患者进行房颤筛查(推荐)

  • 肿瘤患者接受心脏毒性抗癌药物治疗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亦是治疗中和治疗后药物的心脏毒性监测指标(推荐)

  • 与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65岁患者或45~64岁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应检测BNP/NT‑proBNP进行术前风险分层(强推荐)

  •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推荐)

推荐实验室检测规范:

  • BNP/NT‑proBNP检测报告单中的参考值应以参考区间为准,并且应在报告上注释其各医学决定水平(强推荐)

  • BNP/NT‑proBNP应在采血后4 h内完成送检及检测(强推荐)

  • 解读BNP/NT‑proBNP检测结果时应始终考虑年龄、肾功能和BMI等影响因素(强推荐)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1》.2022.6.23

仅供医学界平台推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