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旋覆代赭石汤类方(一)

 知行中航中医 2022-11-25 发布于云南

按照组方来源说,旋覆代赭石汤属于泻心汤类方,其由生姜泻心汤变化而来。本篇将从第01-02首介绍。

01、旋覆代赭石汤

02、旋覆花汤

第01首 

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 三两、人参 二两、生姜 (切) 五两、代赭石 一两、甘草 (炙) 三两、半夏 (洗) 半升、大枣 (擘) 十二枚 。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这里主要讲“噫气”,这里在第157天生姜泻心汤天文时也提到“噫”。噫是饱食之后发出的气息。呃逆,打嗝也包含在其中。再看第161条原文,大前提还是在太阳病之下运用了发汗的治法,不仅如此还运用了吐法、下法,之后,虽然太阳伤寒证是好了,但是出现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症状。逻辑是清楚的,吐、下之后出现噫气不除。等等,是说噫气不除,而不是说:心下痞硬,噫气者。这提示噫气这个症状在使用吐法、下法之前就已经存在。刘渡舟先生解释说是服用了生姜泻心汤之后。可以参考。对比以下生姜泻心汤和旋覆代赭石汤药物,发现旋覆代赭石汤是由生姜泻心汤去黄连、干姜、黄芩加旋覆花、代赭石而成。


方中去掉寒凉之黄连、黄芩,就连温中的干姜也去掉,可见病人没有胃寒的症状。若有胃寒那可能是吴茱萸汤证。留下人参、生姜、半夏、大枣、炙甘草以健脾和胃。注意在方中旋覆花为三两,远大于代赭石,这里用来镇逆胃气的主要应是旋覆花,代赭石占次要。看现代诸多医案,治疗呕吐、呃逆多把旋覆花、代赭石用作“药对”一起使用。再次重复,记住了半夏泻心汤就记住了生姜泻心汤,记住了生姜泻心汤便记住了旋覆花代赭石汤。提起旋覆代赭石汤要知道其为泻心汤类方,由生姜泻心汤变化而来。这样能起到知一方而识众方的目的。随便回顾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旋覆代赭石汤方歌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痞鞕噫气力能禁。

第02首

旋覆花汤

【组成】旋覆花 三两、葱 十四茎、新绛 少许。

(方中新绛这味药,现在大多共识认为新绛是指茜草,或代以活血化瘀之药。也有认为新绛是指降真香,也有人认为新降就是代赭石。)

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解释肝着:“是指因情志所伤或寒热失调导致肝经气血郁着而不行反注入肺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表现。”

“着”的意思应是附着之意。如《類篇》解释“着”:附也。如《贾谊传》黑子之著面。“肝着”为肝脏被病邪所附着,表现出蹈胸顿足,欲饮热的表现。如何看待《伤寒杂病论》中不明确的条文,各大家总结为“以方测证,或以证测方”,即是说条文不是很清楚时,通过其所给方药来推断其所治疾病的症状;在有条文而没有方剂时,通过症状来推断使用方剂。在这里应是两者结合,通过条文描述及方剂药物作用,共同把“肝着”这个疾病的面貌描述清楚。

首先看药物的作用。旋覆花作用为平肝潜阳,降肺胃逆气,凉血止血。在旋覆代赭石汤中的作用显然是降肺胃逆气。

葱白有发表、通阳、解毒、杀虫的作用,在《伤寒杂病论》中葱白的作用以通阳为主;新绛为活血化瘀之药。那么肝着主要病机可以概括为:气逆,寒凝不通及瘀阻。故其功用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旋覆花汤是治疗肝着经络阻滞瘀阻要方。联系后世名方血府逐瘀汤,旋覆花汤是其祖师爷。我记得在刘渡舟先生《肝病论治》一书中,有“小柴胡加茜草红花汤”,我想由此而来。

(《金匮要略图解笔记》)

旋覆花汤还出与另外一条,参考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总之,旋覆代赭石汤类属泻心汤,由生姜泻心汤变化而来;而旋覆花汤为治疗络瘀肝着之要方,比后世名方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以及诸多活血温通之法早很多。若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不效时,应联系起旋覆花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