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人纪系列-伤寒论

 太阳微笑666 2022-10-05 发布于广西
图片

   《伤寒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框架,病是怎么来的,到最后失治人是如何死的,这个循环的规律,是医学的主体。这里要重复一下,不然后面学起来会有人蒙圈。六经: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如果分表里,太阳 阳明 少阳是表,太阴 少阴 厥阴是里。太阳是表症,你可以理解为感冒风寒,阳明就是肠胃的病,少阳就是三焦淋巴胆的疾病,这些都是阳症。太阴,有人说包括肺,也有人说不包括肺,但一定有脾吧,那太阴我们就考虑脾肺,它们是母子关系。那到了少阴就是心肾,到了厥阴就是肝,这是人体的六道防线。如果没有西医介入,病都是一步一步进入的,当然,和你的情志有很大关系,肝不好,容易发怒直接入肝,比吃西药还快。有的人一辈子注重保健养生,最后还是绝症,就是因为情志不好,有的人看起来吃喝不讲究,生活很随性,却活的长寿,这样的人是因为情志好,凡是不知道上火,所以即便是你有武林秘籍在手,情志不行白费,因为医术对人的健康只占了三分之一。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人身体有时发虚,比如体力透支不足,免疫系统很弱的时候,还有素来体弱,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啊!某一天突然感冒,风寒一进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一定是在表面上被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

(2)为什么头项强痛而恶寒?因为人身上的穴道,风池、风府、风门,都在后背,脑后是受风的地方,就像免疫系统的开关一样,这地方受寒就温度变低,寒则缩,血管和神经就被捆绑到了,血管变小了,血就过不去,病人就会感到酸痛,痛就在皮肤表面。

(3)为什么恶寒怕冷?恶寒就是发冷,身体冷的一直发抖,因为人身上的水道系统是这样的,皮肤表面都有一层水气在上面,人出的汗水,是经过汗腺再到皮肤毛孔的,如果汗水已经离开汗腺了,但是还没到达毛孔,突然碰到表寒,毛孔瞬间都闭合起来,水就出不去,停在皮下,那么这个水一离开汗腺就变成了冰的,所以就会有恶寒的现象。

(4)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表症,病邪在皮肤,脉浮,就是手轻轻碰到皮肤就会摸到脉,因为病在体表,所以脉是浮的,皮肤为一身之表,外也。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名为中风。

(1)比如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那一刹那,突然受风、或者在阴寒之地休息受寒,而引发的感冒,发热汗出恶风,脉浮脉缓,这就是有表证。

(2)这里的「汗出」是主证,是一种“病汗”。

(3)这里的发热,有时候会发热,有时候没有发热。要注意中风证的发烧一般不是高烧,温度不会很高。

(4)有时滤过性病毒,会引起病人的皮肤毛孔瞬间收缩起来,病人完全没有汗,嘴巴在讲好冷,摸身体是滚烫的,热散不出来,但是病人感觉是很冷的。

(5)有时却不同,病人会流汗,但是汗流出来病人的症状并没有抒解。你问他有汗吗?有汗。发烧吗?有一点烧。怕风吗?怕。确定有太阳表症,再去摸脉,脉浮缓,就是太阳中风了,这个中风不是口眼歪斜的那个中风,是感冒受风的一个症状。所以是不是感冒,你摸到脉浮就知道了,脉浮,脉又缓慢你知道是受风了。

    我们知道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名为中风,就是说病邪还在表,但有汗,又有热,同时怕风,脉浮脉缓。何为脉缓,就是脉搏跳动比常人慢,正常人的脉搏是,大夫一呼一吸间,脉搏跳4-5下,这里的脉缓是低于这个频率。这里的中风和现代医学的中风不一样,这里的中风是伤风。临床有人出现头疼脖子疼,你去摸他的脉,轻轻一搭就有,浮脉,一呼一吸4下或者3下,这人就是伤风感冒了,回头再问有没有汗?怕不怕风?你就知道,这是太阳中风,属于太阳表症,也就是病刚进入皮肤,问题不大啊!

图片


             ​不忘初心,还医于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