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第一、二、三条精讲,让你轻松理解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2-01-23

伤寒论第一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为什么太阳之为病,会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呢?

其中什么脉才算浮脉呢?

浮脉就是,脉在肉上行。手指轻贴皮肤,不用力即可把到的脉就称为浮脉。

那么太阳之为病,脉为什么是浮呢?而不是沉脉呢?

因为阳气在何处,脉便在何处。

为什么说阳气在何处,脉便在何处呢?

因为阴主静,阳主动,脉浮,故可知阳气在表。既然阳气在表,自然脉就不会是沉脉了。

伤寒之后阳气又为何在表而不在里呢?

因为伤寒,寒气客表,为了防止寒气入里,人体的阳气自然就走到肌表来抵御寒气入里。

其次太阳之为病为什么会头项强痛呢?

因为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项循行而过,伤寒之后,足太阳膀胱经的寒水便流通不畅,不通则痛,所以就会头项强痛。

那为什么伤寒之后,足太阳膀胱经的寒水会流通不畅呢?

因为寒邪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的特性,所以就会流通不畅。

那为什么不通就会痛呢?

因为不通并不是完全的不通,而是部分不通,部分不通就是有阻滞,气血流通的时候遇见阻滞就流通不畅,就会发生摩擦,就会痛。如果真的是完全不通了,就不会痛了。

那既然说的是不通则痛,为什么又说成是部分不通呢?

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语言以及中医独特的表述方式决定的,比如中医上说的心肾不交,不交是真的不交吗?不交并不是真的一点都不交了,而是交通的不那么好了,部分的不交了。中医还有很多专业的术语都是这样,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留言讨论。

那为什么说完全不通了,就不会痛了呢?

如果完全不通,气血就流通不过去,假如是腿流通不过去,腿就会瘫痪,没有知觉,既然没有知觉,自然就不会痛。就比如一个人完全死了,那么他是不是就不会痛了?我们经常说痛死我了,那么真的痛死我了吗?

最后一点恶寒,应该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伤了寒,阳气不足,寒邪客于肌表,自然就恶寒了。

伤寒论第二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需要知道的是这里的中风跟后世的中风之后角弓反张这个中风不是一个意思。

中风之后为什么会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呢?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热?

发热是因为风邪郁遏卫表,郁而导致热量积聚,所以化热。

那为什么又会汗出呢?

这是因为风邪伤卫,就是伤害了卫气的功能,卫气的功能就不正常了。卫气本来是用来充皮肤、肥腠理的,现在受到了风邪的伤害,其充皮肤、肥腠理的功能自然就失灵了,加上风本身就具有轻扬开泄的特点,所以人体就会汗出。

那为什么会恶风呢?

因为风邪伤卫,卫气充皮肤、肥腠理的功能被风性疏泄给破坏了,导致卫气不能固护腠理,腠理很疏松,风一吹来自然就恶风了。

那为什么对应的脉证是脉缓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脉是缓脉呢?明代《濒湖脉学》一书里说缓脉,即是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一息四至。但是这里的缓脉我觉得主要指的是“阳浮而阴弱”而并不是后世明代李时珍所解释的缓脉。因为张仲景明确写道: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主之。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指后世所解释的脉缓,因为风可令气缓,气缓则脉缓。

伤寒论第三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太阳病,不管发没发热,要是成了伤寒证,就必然会出现身体恶寒、身体痛、呕逆,脉会阴阳俱紧。

那为什么伤寒证会出现恶寒、体痛、呕逆以及脉阴阳俱紧的情况呢?

寒邪具有寒凉的特性,所以人体会恶寒。

体痛也是因为寒邪具有的收引加上凝滞的特性,导致阳气循行受阻导致的。

呕逆是因为寒逆,寒邪导致左边肝脾之阳气不升,阳气不升则自然无气以降,所以浊阴上逆,寒邪上逆就导致人想呕逆。

脉阴阳俱紧指的是寸关尺三部脉的寸脉和迟脉紧,紧是因为寒邪收引。那为什么这里脉的阴阳指的是三部脉的尺脉和寸脉呢?

因为上为阳、下为阴,所以寸为阳、迟为阴,所以这里的脉阴阳俱紧,指的是三部脉中的寸脉和迟脉都紧。

那为什么上为阳、下为阴呢?这是因为人居天地之间,太阳在上之上,大地在人之下,所以上为阳、下为阴。

其恶寒、体痛、呕逆、脉紧,纯是阴寒为病,故名伤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