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焦虚寒诸方特色配伍形式

 德寿堂图书馆 2022-10-05 发布于黑龙江
Image
中焦虚寒,是指脾系出现虚寒证象的病变。
温中健脾,是据中焦虚寒病机拟定的治法。
此证气虚、阳虚、挛急三类证象并存,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衰者补之,寒者热之,急者缓之。”的治疗原则,此病机,宜用干姜、蜀椒、丁香、砂仁、高良姜、吴茱萸、桂枝、附子等药温中散寒,人参、白术之属补气健脾,甘草、饴糖、芍药之属柔肝缓急,共呈温中健脾之效。方如理中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等,可为本法代表。
中焦虚寒宜用椒、姜、丁、萸之类温运中阳,义已详前,某些方却常兼配温心肾之阳的桂枝、附子,其理何在?盖脾阳根于肾阳,配伍桂附,实具釜底加薪之意。桂附也能温心阳以助血运,对于寒邪凝结,血运不利而呈疼痛,得此亦可达到散寒通脉目的。
因寒引起剧痛、呕吐、泄泻,是胃肠剧烈蠕动所致。这类方多用缓解胃肠蠕动的甘药,很少使用促进肠道蠕动的行气药,只有审其确系气滞而呈腹胁胀痛,才能用行气药物,学者留意。
温中健脾共选5方,都以中焦虚寒为病机,都用温药温其中阳,甘药缓其挛急,是其相同处。值得注意的是:
理中丸以吐泻腹痛为主证,是温必兼补的典范。此方因证而异其法,加减变化涉及气、血、津、液、筋、心、肝、肺、肾各个方面,都耐人回味。
小建中汤以腹痛为主证,因喜温按,知是中焦虚寒引起的肝木克土,故治以温中补虚,柔肝缓急之法。此方配伍甘草、大枣、饴糖,人皆谓其是补中焦之虚,其实用于痛证,缓急止痛才是主要目的。
大建中汤所治脘腹剧痛而起包拒按,是因中焦虚寒,阴寒内盛,肠道因寒而收引,津气因寒而凝结所致。故以蜀椒、干姜温散寒凝,蜀椒、饴糖缓其挛急,一切在于温通缓急。
附子粳米汤是治阳虚阴盛,浊阴凝结,腹中雷鸣切痛之方,腹痛而兼雷鸣,知是肠道挛急;兼见舌淡、苔白、脉弦,知是因寒所致,故用附子温散寒邪,半夏祛其湿浊,甘草、大枣缓其急迫。
解急蜀椒汤是治寒邪相侵、经脉挛急的心腹剧痛,是大建中汤与附子粳米汤的复方,仍由温药与甘缓药物组成。
就津气盈虚通滞观之,理中丸证是中虚而津气升降失调;小建中汤证是中虚而阴津不足;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解急蜀椒汤证是中寒而津气凝结
就方剂结构观之,前两方着眼于温补,后三方着眼于温通。
五方所治都是因胃肠蠕动增强而呈挛急的病理改变,由于行气药多有增强平滑肌蠕动作用,故五方均未配伍行气药物。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