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札记】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思路整理

 傻丫头oq9h5f23 2022-10-08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教学札记】八上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思路整理(一)

絮絮叨叨


有人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是学语文的三大魔咒,那么教文言文就是我的“魔咒”。尤其还要从文言文中找学写作的点,想想就脑仁儿疼。
唉!好好备课的flag已经立下了,那就只有挑战了!
思路梗概


经过反复阅读与对比后,我把这个单元分为两大教学板块——文言文和诗歌

文言文教学的思路是:

①找景物的特点——思考如何围绕特征进行描写——聚焦景物特征小练笔;

②景语里面有什么情语——学习如何给景赋予人的性格——由景生情小练笔;

③归纳片段写作——借景抒情评鉴——借景抒情类大作练笔。

诗歌的教学思路是:

①诗歌鉴赏的方法——品读诗歌——学写鉴赏文;

②比较阅读——归纳律诗的特点——尝试自创诗歌。

具体实操


本篇重在第三单元文言文的思路梳理,具体如下:

1
《三峡》

找出山水的特点就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在构思导入的时候我有两条策略:

其一为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三峡的风景照、地图来吸引学生的目光。

其二是对比阅读,通过展示《宜都记》与《荆州记》中对于三峡的描写,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对比。

最终我选择了对比导入,因为前者的导入无法串联全文,而对比阅读可以。

在把三篇文章同时展出的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郦道元居然抄袭!哈哈哈,实不相瞒,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基于此,学生的兴趣来了,探究过程也就更加主动。

但是我的对比阅读还不够深入,上完后心里总觉得差点火候。通过与同事桥交流后,发现她把对比的过程分为留、删、改、补,深入探究每一种做法的用意。我顿时豁然开朗,在深入探究郦道元更改的背后,景物的特点也就呼之欲出,甚至还可以学到写景的技法。一举多得,实在是很妙!

图片

2
《答谢中书书》

备这一课的时候我也有两种思路。

其一是和《与朱元思书》一起上,因为都是“书”的形式,内容也集中于山水的特点,且结构还相似。《答谢中书书》由“山川之美”入笔,《与朱元思书》从“奇山异水”引出下文,拎住关键句串全文是好操作的。两文末都有感想的抒发,便于学生深入文本,也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这两篇的比较阅读,可主打求同,也可比较异在何处的角度。

其二是从《答谢中书书》中学景物聚焦,文章如何体现山水之“美”。学写“美”的角度,然后聚焦景物的某一特点,对其进行描写的练笔。聚焦景物特点的时候,还可以联系《三峡》中有关山和水的片段。

最终我选择了第二种,从写法的角度来上。

图片

3

《与朱元思书》

这堂课的定位是写作升格。

导入部分以上次的小作反馈入手,表扬孩子们的作品,同时提出“是不是景物聚焦了就可以写出好的写景文呢?”随后相机引入本文。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放出这样的狠话,会不会打脸?请生找出山水“奇”“异”的理由。

在赏析“互相轩邈”“争高直指”的时候,捕捉给景物赋予人的性格这一写法。点拨学生在给聚焦景物的同时,还可以给景物升格,赋予人的情感。我以此为写作契机,布置了写景小作的升格训练。

图片

4

《记承天寺夜游》

上本课的时候夹带了一点私心,除了想要品析苏轼在此文中微妙又复杂的情感外,我也想借此机会让学生喜欢苏轼。所以在上本课前,我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到B站上看有关苏轼的纪录片。

本课以“月”为线进行串联,

为何看月?

看到了怎样的月?

由月产生了怎样的情?

这样的串联是很常见的,谈不上高明。我的同事们也有以“寻”、“记”等进行串联的,都是很好的思路。然而借景抒情是我想要突出的点,由“月”入手能为我的目标服务。

本课结束后,我建议学生在之前的小作上进行润色,增加抒情的内容。课后,为了加强生对苏的印象,我又推荐了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并以“我眼中的苏东坡”为话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图片


图片

我的文言文教学的整体布局是围绕景物进行,如何聚焦景物,如何赋予景物人的性格,如何借景抒情,步步升格,帮助学生逐渐完善写景文的技法。

在随文练习片段写作后,我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直接将单元写作任务提前,在学生作品评价课上,将写景的大作文顺势推出。如此,我的目标算是完成了。

那么学生表现如何呢?

我的诗歌教学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